倚马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靠在马身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唐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明 徐渭 《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
引证解释
⒈ 靠在马身上。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 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
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唐吴融《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明徐渭《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
清李渔《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
倚马的网络释义
倚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2) 同本义
倚,依也。——《说文》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倚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倚于郎门。——《韩非子·内储说下》
故曰:“祸兮福之所倚。——《韩非子·解老》
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右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核舟记》
倚一横木。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倚望(父母倚门望子);倚身(把身体靠在某一物体上);倚门(靠着门)
(4) 依靠;依赖
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5) 又如:倚负(依附;跟从);倚叠(互相依靠勾结);倚人庐下(依靠别人生活);倚借(依赖;倚仗);倚任(倚重信任);倚信(倚重信任);倚官挟势(倚仗官府的权势);倚酒三分醉(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形容借一点因由,故意扩大事态)
(6) 倾斜 。如:倚盖(倾斜的伞盖);倚风(随风倾侧摇摆);倚墙(倾侧的危墙)
(7) 靠近 。如:倚翠(接近女性);倚负(靠近,偎依)
(8) 立 。如:倚石(耸立的石头);倚乘(站着乘车)
(9) 拄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依照,合着,伴奏
倚嫔御歌。——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3 [台湾四县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陆丰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海陆丰腔] ri3 [沙头角腔] ji3 [宝安腔] ji3 [东莞腔] ji3
◎ 潮州话:衣2(绮)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倚 | 於綺 | 影 | 支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qiex/yee | ʔ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ê2 ma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