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赖
词语释义
倚赖
(1) 依赖;依靠
词语解释
依赖;依靠。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尸 王允 于市”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璠 《汉纪》:“及为司徒,其所以扶持王室,甚得大臣之节,自天子以下,皆倚赖焉。”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徐大理 有功 ,每见 武后 将杀人,必据法廷争……如是再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一从他别后遇荒灾,更无人倚赖。”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们食于斯,居于斯,自小到大都是倚赖祖宗留下来这点福气,吃住不生问题。”
引证解释
⒈ 依赖;依靠。
引《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尸王允于市” 裴松之注引晋张璠《汉纪》:“及为司徒,其所以扶持王室,甚得大臣之节,自天子以下,皆倚赖焉。”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徐大理有功,每见武后将杀人,必据法廷争……如是再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
元本高明《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一从他别后遇荒灾,更无人倚赖。”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们食于斯,居于斯,自小到大都是倚赖祖宗留下来这点福气,吃住不生问题。”
倚赖的国语词典
依靠、依赖。
倚赖的网络释义
倚赖
反义词
倚赖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2) 同本义
倚,依也。——《说文》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倚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倚于郎门。——《韩非子·内储说下》
故曰:“祸兮福之所倚。——《韩非子·解老》
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右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核舟记》
倚一横木。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倚望(父母倚门望子);倚身(把身体靠在某一物体上);倚门(靠着门)
(4) 依靠;依赖
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5) 又如:倚负(依附;跟从);倚叠(互相依靠勾结);倚人庐下(依靠别人生活);倚借(依赖;倚仗);倚任(倚重信任);倚信(倚重信任);倚官挟势(倚仗官府的权势);倚酒三分醉(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形容借一点因由,故意扩大事态)
(6) 倾斜 。如:倚盖(倾斜的伞盖);倚风(随风倾侧摇摆);倚墙(倾侧的危墙)
(7) 靠近 。如:倚翠(接近女性);倚负(靠近,偎依)
(8) 立 。如:倚石(耸立的石头);倚乘(站着乘车)
(9) 拄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依照,合着,伴奏
倚嫔御歌。——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3 [台湾四县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陆丰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海陆丰腔] ri3 [沙头角腔] ji3 [宝安腔] ji3 [东莞腔] ji3
◎ 潮州话:衣2(绮)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倚 | 於綺 | 影 | 支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qiex/yee | ʔ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剌(
)声。本义:得益;赢利)(2) 同本义
赖,赢也。——《说文》
赖,取也。——《方言十三》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注:“利也。”
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国语》
为魏则益,为 秦则不赖矣。——《战国策》
(3) 又如:赖利(得利)
(4) 依靠;依赖;依恃、凭藉
奸人赖赏而富。——《韩非子·诡使》
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左传·襄公十四年》
以有补于人君,人君赖之。——《论衡·逢遇》
而赖吾之德。——《国语·晋语》
(5) 又
赖子存之。
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赖肤觉之助。——蔡元培《图画》
(6) 又如:赖衣求食;赖天(依靠上天的庇卫);赖庇(依靠别人的庇卫)
(7) 拒绝承认,抵赖 。如:赖债(不承认所欠的债务,或故意拖延不还)
(8) 耍赖。亦指无赖的作风和行为 。如:赖子(赖皮子,赖皮狗。刁钻撒泼、不讲道理的人)
(9) 留在某处不肯离开 。如:赖着不走;赖地(躺在地上耍赖)
(10) 责怪,应该受责。如:这事全赖我
(11) 〈方〉∶逃 。如:赖学
副词
幸而;幸亏 。如:赖得(幸亏,好在);赖是(亏得;幸好);赖蒙(敬词。幸而蒙受)
形容词
(1) 不好;坏 。如:赖歹(丑;难看);赖事(坏事);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赖
(2) 通“懒”。懒惰
富岁子弟多赖。——《孟子·告子上》
(3) 又如:赖精(极无赖的人);赖象磕瓜子(歇后语为“解不了饥”)
名词
(1) 利;好处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ai6 lu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