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贴

dào tiē [dao tie]
繁体 倒貼
注音 ㄉㄠˋ ㄊ一ㄝ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倒贴 dàotiē

(1) 本应得到钱物的人反过来拿出钱、物等给人

不但没赚,结果还倒贴了几个
pay for the upkeep

词语解释

  1. 特指女子以财物贴补所恋男子,供其使用。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走将来自上门,家业家私待你六亲,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奩房和你为眷姻。”《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利钱摺子,又抵不了罚款,怎么会被底下人骗去?不要是倒贴了底下了罢?”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把我气死,你好去倒贴儿?甭打算,我还得活些年呢!”

  2. 泛指该收的一方反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或费用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既然是倒贴了他膏火教出来的,也要念念这个学出本事的源头。” 郭沫若 《归去来·痈》:“倒贴邮票二分奉送。”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四章:“踫到缺吃没烧的病人,就连倒贴药费车费也高兴。”

引证解释

⒈ 特指女子以财物贴补所恋男子,供其使用。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我走将来自上门,家业家私待你六亲,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奩房和你为眷姻。”
《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利钱摺子,又抵不了罚款,怎么会被底下人骗去?不要是倒贴了底下了罢?”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把我气死,你好去倒贴儿?甭打算,我还得活些年呢!”

⒉ 泛指该收的一方反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或费用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既然是倒贴了他膏火教出来的,也要念念这个学出本事的源头。”
郭沫若《归去来·痈》:“倒贴邮票二分奉送。”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踫到缺吃没烧的病人,就连倒贴药费车费也高兴。”

倒贴的国语词典

俗称女子与男子恋爱而供给他金钱称为「倒贴」。

倒贴的网络释义

倒贴

  • 1、特指女子以财物贴补所恋男子,供其使用。
  •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走将来自上门,家业家私待你六亲,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奁房和你为眷姻。”
  • 《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利钱摺子,又抵不了罚款,怎么会被底下人骗去?不要是倒贴了底下了罢?”
  •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把我气死,你好去倒贴儿?甭打算,我还得活些年呢!”
  • 2、指该收的一方反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就是本应得到钱物的人反过来拿出(钱、物等)给人。泛指该收的一方反向该付的一方提供财物或费用等。
  • (1)不但没赚,结果还倒贴了几个。
  • (2)这东西别说卖钱,就是~些钱送人都没人要。
  • (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既然是倒贴了他膏火教出来的,也要念念这个学出本事的源头。”
  • (4)郭沫若 《归去来·痈》:“倒贴邮票二分奉送。”
  • (5)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四章:“踫到缺吃没烧的病人,就连倒贴药费车费也高兴。”
  • 【含有“倒贴”这个词的短语】倒贴“福”字的传说。
  • 倒贴造句

    把带有英国君主的邮票倒贴属于叛国罪。
    以前雇农给地主扛长工,起码能混饱肚子,不会再向主家交伙食费;如今名义上是土地的主人,可当家作主的结果是,在队里干一年活,还要倒贴伙食钱。
    漂亮女人主动倒贴钱要做自己女朋友,换做别的男人肯定眉欢眼笑地接受,肖大熊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啊哈,果然帅哥走哪都吃香,没看这美女直接倒贴吗?嘴角微扬,杨小坏也不知道美女的名字,直接说道“哎呦,你来了?”。
    清晨的阳光把树枝的影子照在班驳的墙上,对联映红了门口的积雪,倒贴的福字里更有说不完的年的味道。太阳出来了,像一张红红的铜锣,敲响了新年的开始……曦光晨眠。
    特么的,有这样的漂亮而又有气质的女人愿意倒贴,张扬觉得自己要是不发扬助人为乐,舍已为人的作风,就不是在五星红旗照耀下长大的中国特色好处男。
    崛起之路充满了刺激,她不妨做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惩奸邪,斗渣男,玩死绿茶婊!她真想不通,她都表现的这么逗比了,怎么还有男人要死要活的要倒贴给她。
    关于这个你完全不用担心,那位大神的那本小说我们只能仰望,我们不用去卖腐倒贴,专专心心卖咱自己的萌玩咱自己的百合就够了。
    在座诸公,谁能力压此子不出头,奴家愿以此身托付致谢!不但赎金分文不取,倒贴妆奁不成问题!
    社会公职担任了几十处,一只洋钿不拿,倒贴开销倒是常有的事。
    哪个男人不是对自己垂涎欲滴,别说要钱,弄不好还能倒贴。
    对爱人发火,进屋就看脸色;对领导发火,导致工资倒贴;对朋友发火,见面就得请客。俺穷!只发了条短信慰劳你!如果你不满意,就回短信骂我呀。哈哈!
    花心的女人不愁钱,痴情的女人倒贴钱,狠心的女人会要钱,温柔的女人等给钱,善良的女人给别人钱,没钱的女人就开始装可怜!
    景阳岗,他用巧智打猛虎;阳谷县,西门庆你这倒贴给我的兄弟,你敢害武大,玩我女人潘金莲,让你血溅狮子楼……
    将印有英国君主头像的邮票倒贴在信封上即犯下叛国罪。
    华增琳的妈妈因为寄来寄去倒贴的邮费,觉得太心疼,后来就不退了,改了改就自己穿。
    咱小天真玉树临风小郎君,小姑娘倒贴的多的是,你这属于僵尸牛吃嫩草。南派三叔。
    没有纳头便拜的小弟,没有倒贴上门的美女,更没有一群神一样的队友猪一样的敌人。
    逃跑,二不准热客,三不准甩客,四不准接官场、窑皮子,五不准“开盘”时“偷活”,六不准私藏钱,七不准倒贴热客,八不准犯“八大块”说丧气话。
    寄给恋人信件的邮票不能倒贴,否则意味着绝交。

    汉字详情

    dǎo,dào [dao]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GCJ
    五行:
    仓颉: OMG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dǎo

    动词

    (1) (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 同本义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倒头(躺下睡觉;死亡);倒路(亦路倒。死在路上);倒卓(倒栽);倒断(山倒锁断);倒指(屈指,屈指计算);倒路死(诅咒人死在路上);倒床(卧倒在床上)

    (4) 失败,败落

    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三国志·曹爽传》

    (5) 又如:倒灶(倒霉);倒扁儿(向人挪借钱财或货以应急需);倒满(倒霉;晦气)

    (6) 导致法律上的破产 。如:银行倒了;倒账(倒闭,破产);倒盆(倒闭);倒风(大批倒闭)

    (7) 移动;替换 。如: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三倒四;倾箱倒箧;排山倒海;倒票(倒换银票);倒替(轮换);倒包(冒名顶替)

    (8) 停止;中断 。如:倒断(倒顿。休止,间断,完结;决断;了断;清楚)

    (9) 坍塌;垮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倒口子(决口);倒溃(倒塌崩溃);倒坏(倒塌崩坏)

    (11) 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于人。——《儒林外史》

    (12) 又如:倒盘(把全店存货作价盘售);倒本(赚回本钱)

    (13) 另见 dào

    dào

    动词

    (1) 上下、前后颠倒

    倒筴侧龟于君前。——《礼记·曲礼》

    倒影江中。——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倒序(颠倒次序);倒用印(将印信颠倒使用);倒错(颠倒错乱);倒景(倒影);倒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3) 向相反方向移动

    酒酣渴月使倒行。——李贺《秦王饮酒》

    (4) 又如:倒车;倒回(退却;倒退);倒兵(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倒仰(仰面跌倒);倒跟脚(指脚跟向后突出)

    (5) 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倒杯开水

    倒垃圾

    (6) 又如:倒熟话(重复老一套的话);倒囷(尽出仓里的贮米);倒垃圾

    (7) 浇铸 。如: 倒一锭银子; 倒铧叶子

    副词

    (1) 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不曾与天下分忧,倒来苦害俺这里百姓。——《陈州粜米》

    (2) 又如:倒不得(岂肯);妹妹倒比姐姐高

    (3) 表示跟事实相反 。如:你说得倒简单,你试试看

    (4) 表示出乎意料 。如:有这样的事?我倒要听听(表示不相信)

    (5) 表示让步 。前一小句与后一小句之间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过”等呼应。如:质量倒挺好,就是价钱贵点儿

    (6) 用于追问或催促 。如:你倒说说看

    (7) 另见 dǎo

    英文翻译

    fall over; lie down; take turns

    方言集汇

    ◎ 粤语:dou2 dou3
    ◎ 客家话:[东莞腔] dau3 [梅县腔] dau3 [陆丰腔] do5 do3 [客语拼音字汇] dau3 dau4 do3 do4 [海陆丰腔] do3 do5 dau3 dau5 [客英字典] dau3 dau5 [台湾四县腔] do3 do5 dau3 dau5 [沙头角腔] dau3 [宝安腔] dau3|dau [梅县腔] dau3
    ◎ 潮州话:〖do2(tó) dao2(táu)〗 〖do3(tò)〗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晧上聲開口一等taux/tavtɑu
    tiē [tie]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MH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OYR
    四角: 718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2) 同本义

    民日贴妇卖儿。——《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贴钱(典钱;质钱);贴典(典质;典押);贴子(典押儿子)

    (4) 贴补。补偿,补益 。

    (5) 如:贴夫(供生活费的姘夫);津贴;贴赠(要民补贴漕运亏损);贴润(津贴;贴补);贴赔(贴补赔偿);贴截银(赠贴漕截的银两);贴费(贴补耗费);贴纳(贴补交纳)

    (6) 粘附;附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李贺《马诗》

    无不平帖石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贴落(室内四壁张或悬挂的字画等陈设);贴边;贴花;剪贴资料;贴标语;贴在墙上;贴挂(张贴悬挂);贴例(贴出的条例)

    (8) 切近,挨近

    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9) 又如:贴恋(怜惜,体贴);贴怪(为男女搞不正当关系进行撮合);体贴;贴身(泛指亲近的人);贴心;贴衬(垫衬);贴脸(脸和脸相贴);贴靠(挨近;靠拢);贴邻(近邻;隔壁邻居)

    (10) 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

    出了场来,自道头一个就是他贴出,不许进二场了。——《初刻拍案惊奇》

    名词

    (1) 补偿费 。

    (2) 如:米贴;房贴

    (3) 靶心

    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金史》

    形容词

    (1) 通“帖”。适合,妥当 。

    (2) 如:贴妥(妥当、适当);贴谱(合乎准则或实际);贴调(合拍。不走调);贴意(贴心,合意);贴理(合乎情理)

    量词

    (1) 膏药的一张 。

    (2) 如:一贴膏药

    英文翻译

    paste to, stick on; attached to

    方言集汇

    ◎ 粤语:tip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