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绷孩儿

dào bēng hái ér [ dao beng hai er]
繁体 倒繃孩兒
注音 ㄉㄠˋ ㄅㄥ ㄏㄞˊ ㄦ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绷:包扎。接生婆把新生儿包扎倒了。比喻多年老手对熟悉的事物也会一时失误。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晏公闻而笑曰:‘苗君竟倒绷孩儿矣。’”

成语用法

倒绷孩儿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不应该的失误。

倒绷孩儿的国语词典

绷,包扎。倒绷孩儿指将婴儿包反了。比喻原本熟习的事竟然产生疏漏、错误。

倒绷孩儿的网络释义

倒绷孩儿

  • 倒绷孩儿,读音为dào bēng hái ér,汉语词语,基本意思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 倒绷孩儿造句

    他是技术能手,今天竟出了废品,真是倒绷孩儿了。
    .昆老板心里气闷,也恍然大悟,真是八十岁老娘倒绷孩儿。
    真是八十岁老娘倒绷孩儿,我唐某人平生还未被人说过笨,今日竟被黄毛丫头糟蹋得一钱不值,晦气.
    但他明白眼前这个男孩子来者不善,看着眼熟却想不起来,所以也是招招提防,莫要八十岁老娘倒绷...
    混了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这样让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八十老娘倒绷孩儿,龙游浅水遭虾戏啊。
    我做数学题时,一时倒绷孩儿,把小数点给点错位了。
    你太倒绷孩儿了,竟然把钥匙插在门锁上也不知道。
    一个小小的倒绷孩儿导致了这次试验的失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倒绷孩儿。
    你要细心察看,不可倒绷孩儿。
    昆老板心里气闷,也恍然大悟,真是八十岁老娘倒绷孩儿。
    真是八十岁老娘倒绷孩儿,我唐某人平生还未被人说过笨,今日竟被黄毛丫头糟蹋得一钱不值,晦气,晦气。
    但他明白眼前这个男孩子来者不善,看着眼熟却想不起来,所以也是招招提防,莫要八十岁老娘倒绷孩儿手,那么多年的脸面就扫光了。

    汉字详情

    dǎo,dào [dao]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GCJ
    五行:
    仓颉: OMG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dǎo

    动词

    (1) (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 同本义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倒头(躺下睡觉;死亡);倒路(亦路倒。死在路上);倒卓(倒栽);倒断(山倒锁断);倒指(屈指,屈指计算);倒路死(诅咒人死在路上);倒床(卧倒在床上)

    (4) 失败,败落

    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三国志·曹爽传》

    (5) 又如:倒灶(倒霉);倒扁儿(向人挪借钱财或货以应急需);倒满(倒霉;晦气)

    (6) 导致法律上的破产 。如:银行倒了;倒账(倒闭,破产);倒盆(倒闭);倒风(大批倒闭)

    (7) 移动;替换 。如: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三倒四;倾箱倒箧;排山倒海;倒票(倒换银票);倒替(轮换);倒包(冒名顶替)

    (8) 停止;中断 。如:倒断(倒顿。休止,间断,完结;决断;了断;清楚)

    (9) 坍塌;垮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倒口子(决口);倒溃(倒塌崩溃);倒坏(倒塌崩坏)

    (11) 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于人。——《儒林外史》

    (12) 又如:倒盘(把全店存货作价盘售);倒本(赚回本钱)

    (13) 另见 dào

    dào

    动词

    (1) 上下、前后颠倒

    倒筴侧龟于君前。——《礼记·曲礼》

    倒影江中。——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倒序(颠倒次序);倒用印(将印信颠倒使用);倒错(颠倒错乱);倒景(倒影);倒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3) 向相反方向移动

    酒酣渴月使倒行。——李贺《秦王饮酒》

    (4) 又如:倒车;倒回(退却;倒退);倒兵(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倒仰(仰面跌倒);倒跟脚(指脚跟向后突出)

    (5) 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倒杯开水

    倒垃圾

    (6) 又如:倒熟话(重复老一套的话);倒囷(尽出仓里的贮米);倒垃圾

    (7) 浇铸 。如: 倒一锭银子; 倒铧叶子

    副词

    (1) 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不曾与天下分忧,倒来苦害俺这里百姓。——《陈州粜米》

    (2) 又如:倒不得(岂肯);妹妹倒比姐姐高

    (3) 表示跟事实相反 。如:你说得倒简单,你试试看

    (4) 表示出乎意料 。如:有这样的事?我倒要听听(表示不相信)

    (5) 表示让步 。前一小句与后一小句之间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过”等呼应。如:质量倒挺好,就是价钱贵点儿

    (6) 用于追问或催促 。如:你倒说说看

    (7) 另见 dǎo

    英文翻译

    fall over; lie down; take turns

    方言集汇

    ◎ 粤语:dou2 dou3
    ◎ 客家话:[东莞腔] dau3 [梅县腔] dau3 [陆丰腔] do5 do3 [客语拼音字汇] dau3 dau4 do3 do4 [海陆丰腔] do3 do5 dau3 dau5 [客英字典] dau3 dau5 [台湾四县腔] do3 do5 dau3 dau5 [沙头角腔] dau3 [宝安腔] dau3|dau [梅县腔] dau3
    ◎ 潮州话:〖do2(tó) dao2(táu)〗 〖do3(tò)〗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晧上聲開口一等taux/tavtɑu
    bēng,běng [beng]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EEG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BB
    四角: 27120

    详细解释

    bēng

    动词

    (1) (形声。从糸( ),朋声。本义:束缚,捆绑)

    (2) 缠束;包扎

    繃,束也。——《说文》

    禹葬 会稽,桐棺三寸,葛以繃之。——《墨子·节葬篇》

    襁,即今儿小儿繃也。今俗犹云繃小儿矣。——《汉书·宣帝纪》注

    (3) 又如:绷吊拷讯(捆绑并吊起来拷问);绷爬吊拷,绷巴吊拷,绷扒吊拷(强行脱衣服,捆好吊起来拷打)

    (4) 张紧,在两端或边上用力造成平直的坚挺状态 。如:弦绷得太紧了;鼓皮绷得真紧

    (5) 猛地弹起 。如:盖子一打开,弹簧就绷出来了

    (6) 稀疏地缝住或用针别上 。如:把被面绷一绷;袖子上绷着臂章

    (7) 勉强支持;硬撑 。如:绷拽(支撑);绷场面(勉强应付,东拼西凑)

    (8) 骗  。如:坑绷拐骗;讹绷(讹诈骗取财物);绷骗(骗人财物);绷子手(骗人财物的人)

    名词

    (1) 婴儿的包被 。如:绷带(小儿褓衣);绷接(襁褓;包婴儿的宽布带)

    bě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bind, draw firmly, strap

    方言集汇

    ◎ 粤语:bang1 mang1

    宋本广韵

    hái [hai]
    部首: 344
    笔画: 9
    五笔: BYNW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DYVO
    四角: 104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子,亥声。本义:小儿笑)

    (2) 同本义。同“咳”

    咳,小儿笑也。——《说文》。古文咳从子。内则,孟子则作此字。

    孤女藐焉始孩。——潘岳《寡妇赋》

    (3) 又如:未孩(还不会笑)

    (4) 当作婴儿看待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老子》

    (5) 抚爱

    伏惟陛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北齐书》

    形容词

    (1) 幼小;幼稚

    孩,少也。——《广雅》

    忆昔十五心尚孩。——杜甫《百忧集行》

    (2) 又如:孩赤无知(年幼无知);孩幼(幼儿);孩抱(幼小);孩乳(幼小);孩婴(幼小)

    名词

    (1) 幼儿

    孩,始生小儿。——《广韵》

    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孟子·尽心上》注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2) 又如:孩中颜(幼儿的面色);孩幼(幼儿);孩儿(幼儿);孩稚(幼儿);孩婴(幼儿)

    (3) 未成年的人;孩子

    纣为孩子时, 微子诸其不善之性。——《论衡·本性》

    (4) 又如:孩提赤子初心(孩子的纯洁之心);孩子的房儿(衣胞);孩气(孩子般的脾气或神态);男孩;女孩;天生自诩是天才,也把天才奖妇孩

    (5) 胎儿 。如:她几个月没来月经了,看来有孩儿了

    英文翻译

    baby, child; childre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4 hoi4
    ◎ 客家话:[宝安腔] hai2 [梅县腔] hai2 ha2 [陆丰腔] hai3 [客语拼音字汇] hai2 [海陆丰腔] hai2 [客英字典] hai2 [东莞腔] hai2 [沙头角腔] hai2 [台湾四县腔] hai2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來平聲開口一等ɣɒighai/hoi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