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仰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方言。仰面向后跌倒。如:把他推了个倒仰儿。
引证解释
⒈ 方言。仰面向后跌倒。
例如:把他推了个倒仰儿。
倒仰儿的网络释义
倒仰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ǎo
动词
(1) (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
(2) 同本义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倒头(躺下睡觉;死亡);倒路(亦路倒。死在路上);倒卓(倒栽);倒断(山倒锁断);倒指(屈指,屈指计算);倒路死(诅咒人死在路上);倒床(卧倒在床上)
(4) 失败,败落
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三国志·曹爽传》
(5) 又如:倒灶(倒霉);倒扁儿(向人挪借钱财或货以应急需);倒满(倒霉;晦气)
(6) 导致法律上的破产 。如:银行倒了;倒账(倒闭,破产);倒盆(倒闭);倒风(大批倒闭)
(7) 移动;替换 。如: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三倒四;倾箱倒箧;排山倒海;倒票(倒换银票);倒替(轮换);倒包(冒名顶替)
(8) 停止;中断 。如:倒断(倒顿。休止,间断,完结;决断;了断;清楚)
(9) 坍塌;垮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0) 又如: 倒口子(决口);倒溃(倒塌崩溃);倒坏(倒塌崩坏)
(11) 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
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于人。——《儒林外史》
(12) 又如:倒盘(把全店存货作价盘售);倒本(赚回本钱)
(13) 另见
dào
动词
(1) 上下、前后颠倒
倒筴侧龟于君前。——《礼记·曲礼》
倒影江中。——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倒序(颠倒次序);倒用印(将印信颠倒使用);倒错(颠倒错乱);倒景(倒影);倒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3) 向相反方向移动
酒酣渴月使倒行。——李贺《秦王饮酒》
(4) 又如:倒车;倒回(退却;倒退);倒兵(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倒仰(仰面跌倒);倒跟脚(指脚跟向后突出)
(5) 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倒杯开水
倒垃圾
(6) 又如:倒熟话(重复老一套的话);倒囷(尽出仓里的贮米);倒垃圾
(7) 浇铸 。如: 倒一锭银子; 倒铧叶子
副词
(1) 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
不曾与天下分忧,倒来苦害俺这里百姓。——《陈州粜米》
(2) 又如:倒不得(岂肯);妹妹倒比姐姐高
(3) 表示跟事实相反 。如:你说得倒简单,你试试看
(4) 表示出乎意料 。如:有这样的事?我倒要听听(表示不相信)
(5) 表示让步 。前一小句与后一小句之间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过”等呼应。如:质量倒挺好,就是价钱贵点儿
(6) 用于追问或催促 。如:你倒说说看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dau3 [梅县腔] dau3 [陆丰腔] do5 do3 [客语拼音字汇] dau3 dau4 do3 do4 [海陆丰腔] do3 do5 dau3 dau5 [客英字典] dau3 dau5 [台湾四县腔] do3 do5 dau3 dau5 [沙头角腔] dau3 [宝安腔] dau3|dau [梅县腔] dau3
◎ 潮州话:〖do2(tó) dao2(táu)〗 〖do3(tò)〗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倒 | 都晧 | 端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taux/tav | tɑ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古今字。本义:抬头,脸向上)
(2) 同本义。跟“俯”相对
仰,举也。——《说文》。按,仰即卬之或体。汉书皆作卬,不作仰。
驷马仰秼。——《淮南子·说山》
仰足以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
仰头相向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仰药而伏刃。——《汉书·息夫躬传》。注:“仰首而饮药。”
无敢仰视。——汉· 刘向《列女传》
遂于树下仰取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椎髻仰面。——清·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仰企俯思(抬头盼望,低头思念。有仰慕之意);仰脸(抬头,脸向上方);仰瞻(仰望;追慕)
(4) 敬慕。钦佩或高度敬重
众士慕仰。——《资治通鉴》
(5) 又如:仰从(服从;遵命);仰服(敬服,钦佩)
(6) 切望 旧时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辞,意为切望
又仰山前山后里正之家也要捕虎文状。——《水浒传》
仰各路大帅各尽忠力,以图国家大计。——《续资治通鉴》
(7) 依赖;依靠
前无可仰之积。——《后汉书·邓禹传》。注:“犹恃也。”
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三国演义》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墨子·七患》
(8) 又如:仰人度日(依靠别人供给衣食来维持生活);仰成(依赖别人取得成功);仰哺(依靠他人哺养、供养)
(9) 物体面朝上
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齐民要术》
(10) 亦指把覆合着的物体翻过来,使底部朝上。如:仰一口大铜钟;仰瓦(凹面向上的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iong1 ngok8 [陆丰腔] gniong3 [客英字典] ngiong1 ng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g3 ngong1 ngong3 [台湾四县腔] ngiong3 ngiong1 [宝安腔] ngiong3 [海陆丰腔] ngiong3 ngi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仰 | 魚兩 | 疑 | 陽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ngiangx/ngiank | ŋĭa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