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关注

bèi shòu guān zhù [bei shou guan zhu]

词语释义

'有一定的''递进''因素,使用它往往需要前提,就是说在''备受关注''的程度上还有越演越烈的倾向。'

汉字详情

bèi [bei]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U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YTR
四角: 202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 tǒu)声。本义:通“背”。反;背向)

(2) 同本义

倍,反也。——《说文》

倍正南方。——《周髀算经下》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传》

(3) 背弃;背叛。后作“背”

无倍畔之心。——《汉书·贾谊传》

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荀子·大略》

而民不倍。——《礼记·大学》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倍畔(同背叛);倍上(背叛尊上)

(5) 通“背”。违反;违背

倍本弃事而安怠傲。——《墨子·非儒》

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大臣者,危主也。——《管子·任法》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6) 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7) 加倍,照原数等加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晁错《论贵粟疏》

(8) 又如:倍日(一天时间当两天用);倍半(超出一倍和仅有其半。谓一多一少,差距甚大);倍多(成倍增加)

(9) 通“背”。背诵

郑注:“倍文曰讽”。——《周礼·大司乐》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韩信《韩滂墓志铭》

(10) 又如:倍文(背诵书文);倍讽(背诵);倍读(背诵)

量词

(1) 倍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五倍;三的五倍是十五;倍百(百倍);倍差(一倍半)

英文翻译

times, fold, multiple times

方言集汇

◎ 粤语:pui5
◎ 客家话:[梅县腔] pi5 pui5 [海陆丰腔] poi6 pui6 [客语拼音字汇] pi4 poi4 pui4 [台湾四县腔] pi5 [客英字典] pui5 pi5 poi5 [东莞腔] pui3 [沙头角腔] pui5 [宝安腔] p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亥上聲開口一等bʰɒibaix/boj
shòu [shou]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EPCU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BE
四角: 2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 同本义

受,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受其币。——《周礼·天官·司书》

主妇拜受爵。——《仪礼·特牲馈食礼》

则受之。——《周礼·司干》。注:“取藏之。”

受以小功衰。——《仪礼·丧服》。注:“犹承也。”

颛顼受之。——《国语·楚语》。注:“承也。”

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管子·海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受茶(女子受聘,订立婚约);受宫厅(衙门中的厅堂);受法(伏法);受事(接受教诲);受册(接受册命);受祉(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受胙(接受胙肉)

(4) 蒙受;遭受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受侮;受敌;受污(遭受污染)

(6) 得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7) 又如:受知(得到他人的赏识、礼遇);受名(获得名称);受直(得到报酬);受瘪;受享(享受)

(8) 收进,取回

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周礼·春官·司干》

(9) 买入,收入

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百。——《管子》

(10) 又如:受主(买主)

(11) 容纳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12) 通“授”。授予;交给

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如宾礼。——《仪礼·乡饮酒礼》

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管子·君臣上》

受以王命,委以王事。——《论衡·自然》

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通“授”。教授;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14) 娶 。如:受室(娶妻,成家);受妻(娶妻)

英文翻译

receive, accept, get; bear, st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6
◎ 客家话:[梅县腔] shu5 shiu5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5 [台湾四县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4 [宝安腔] su3 siu3 [沙头角腔] su5 [海陆丰腔] shiu6
◎ 潮州话:siu6 (sĩ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殖酉上聲開口三等ʑĭəuzjux/zjov
guān [guan]
部首: 213
笔画: 6
五笔: U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K
四角: 8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丱( guān)声。金文作“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2) 门闩。闩门的横木

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

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 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关牡(门闩。也叫门牡);关楗(关闭门户用的横木或木闩);关龠(门上横木。用来闩门)

(4) 关口,隘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关石(关口征赋所用的量器名);关令(守关口的官吏。即关尹);关梁(关口和桥梁)

(6) 事物的枢纽或重要的转折点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关目(剧本或故事的情节。引申为演出);关捩(机关);关煞(旧时星象家称所谓命里注定的灾难);关捩子(机关;机轴)

(8) 人体的重要孔窍或肢体

肾者,胃之关也。——《素问·水热穴论》

(9) 又如:三关(即耳、眼、口);四关(即耳、眼、口、鼻);关元(人体经穴名之一。在脐下三寸处);关窍(人体的孔穴;诀窍,窍门)

(10) 征收关税的机构、组织或程序

昔者文王之治 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验关;结关;关栈(税关所设置用来供未经通关的货物积存的仓库。也叫保税仓库)

(12) 古代公文的一种。用于互相质询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关牒(公文);关报(用文书通知;禀报);关白(禀报;通告);关文札牒(古时官府颁行的文书或通行证件)

动词

(1) 合拢,闭门

关,闭也。——《方言十二》

关,界上之门也。——《周礼·司关》注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游园不值》

(2) 又如:关门吃饭(比喻一心一意过日子);关门落闩(比喻到了顶峰,极限)

(3) 引申为幽禁、禁闭 。如:关在牢里;关押

(4) 通“贯”。贯通,贯穿

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转輠者。——《礼记·杂记下》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汉书·司马迁传》

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受笞。——《汉书·王嘉传》

《春秋》五经,义相关穿。——汉· 王充《论衡·程材》

(5) 又如:关穿(关联贯穿);关通(贯通,沟通);关合(贯通;吻合)

(6) 牵连,涉及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岂可因私枉法。——《红楼梦》

(7) 又如:关天(关系于天命);关着(牵涉;别着,带着);关接(接触);关风(涉及风趣,有味)

(8) 闭掉,切断电源使中断 。如:关收音机

(9) 暂停营业或终止营业日 。如:镇上已关了好几家店铺

(10) 支领,领取

三军尽关了粮赏。——《水浒》第五十五回

(11) 又如:关领(支取,领取);关请(领取);关支(领取;支出,发放);关发(颁发;发放);关饷(发薪金);关给(发放,供给)

(12) 关心 。如:关应(关顾照应);关意(放在心上);关思(留心思考);关念(关心挂念)

(13) 通“弯”。引弓

越人关弓而射之。——《孟子·告子下》

豹则关矣。——《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英文翻译

frontier pass; close; rel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n1

宋本广韵

zhù [zhu]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Y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YG
四角: 301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2) 同本义

注,灌也。——《说文》

振盪注流。——左思《吴都赋》

丰水东注。——《诗·大雅·文王有声》

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世说新语·言语》

而泽下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大雨如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东观汉记》

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把酒注到瓶里;注溉(灌溉);注萤(以水浇灌萤火);注集(流泻汇集);注溜(倾泻的水流)

(4) 集中;聚集

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周礼·天官·兽人》

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注心(集中心意,专心);注耳(倾耳);注仰(抬头注视);注盼(凝视);注神(凝神);注眼(集中目光看);注眸(凝眸);注睇(凝眸斜视)

(6) 解释古书原文意义为“注”(解释前人注文的意义为“疏”)

其有明圣人之道,尽六经之意,而不能诵疏与注,一切弃之。——柳冕《与权德舆书》

及景纯注《雅》,动植必赞。——《文心雕龙·颂赞》

郑玄欲注《春秋传》。——《世说新语·文学》

注曰“不好”,改为“过”。(注曰,在旁边注明。)——宋· 洪迈《容斋续笔》

(7) 又如:注本(带有注释的版本);注述(注释);注训(注解);注家(注解古籍的人)

(8) 投;击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庄子·达生》

(9) 连为一个整体;连接

首尾连注,千里不绝。——《北史》

船上伙计注好纤绳,跳上干岸。——《何典》

(10) 又如:注易(接连不断);注连(连属,接连不断)

(11) 预示

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搜神记》

(12) 涂抹

注了红脂,着意再描双蛾。——清· 洪昇《长生殿·春睡》

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李贺《恼公》

(13) 记载

元初五年,平望侯刘毅以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记。——《后汉书》

(14) 预先决定

这命须臾!也是年该月值前生注,来到山溪野路。——康海《中山狼》

(15) 附着;安放

注旄首曰旌。——《尔雅·释天》

(16) 输送

令禽注于虞中。——《周礼·天官·兽人》

名词

(1) 通常为字较小的,在正文以外印刷的评注或附注 。如:脚注

(2) 赌注

一日,博局争注,欧杀人命,亡归平阳。——《聊斋志异》

(3) 又如:注头(赌注;赌博时押的钱);注马(赌注:下注)

(4) 用于斟注的小壶

他则水注:五彩注,石榴注,彩色双瓜注,双鸳注,双鹅注。——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5) 屋檐滴水处

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司马相如《上林赋》

(6) 古地名 。故址在河南省临汝县西

三十二年,伐 郑城 酸枣。败 秦于 注。——《史记》

量词

(1) 用于赌注。赌博时一次所用的本钱叫一注

李逵道:“我不傍猜,只要博这一博,五两银子做一注。”——《水浒全传》

(2) 用于钱款、交易等。相当于“笔”、“桩”

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一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红楼梦》

(3) 用于雨。相当于“阵”、“场”

萤飞渐多屋渐薄,一注愁霖当面落。——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

动词

(1) 用文字解释词句

《说文》无註字。《说文解字序》: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五曰转注。其字作“注。”段玉裁曰:“俗作注”。—— 清· 雷浚《说文外编》

先儒传埻,一切废不用。——《宋史》

(2) 又如:批注(加评语和注解);评注(评论并注解);注述(注释和著述);注官(注出拟授官职);注家(从事注释的人);注语(用作说明的文字);注赞(关于言行的说明和赞语)

(3) 记载;登记

一事註乎志,所以恶子也。——《谷梁传》

重黎记註。——《后汉书》

(4) 又如:注代(古代前后仕官吏替换时登记备案);注记(记载,记录)

英文翻译

concentrate, focus, di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yu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u4 [宝安腔] zu5 [东莞腔] zu5 [海陆丰腔] zhu5 [客英字典] zhu5 [台湾四县腔] zu5 [梅县腔] zhu5 [陆丰腔] zh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戍去聲合口三等cjyoh/tjuhtɕĭu

倍受关注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