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貌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谓态度谦逊。《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顺与之弗为喜,非夺之弗为怒,沉静而寡言,多稽而俭貌,曰质静者也。”
引证解释
⒈ 谓态度谦逊。
引《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顺与之弗为喜,非夺之弗为怒,沉静而寡言,多稽而俭貌,曰质静者也。”
俭貌的网络释义
俭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佥(
)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2) 同本义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的样子)
(4) 节俭,节省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鲁语上》
俭素为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以俭为美。
以俭相诟病。
由俭入奢易。
(5) 又如:俭克(勤俭而能克制);俭礼(俭约的礼仪);俭德(俭约的品德);俭戚(俭约而悲伤)
(6) 贫乏;贫苦
时岁荒民俭。——《后汉书》
(7) 又如: 俭贫(贫乏);俭乏(贫乏,生活困难);俭腹(腹中空虚。喻指知识贫乏)
(8) 歉收
丰则籴,俭则粜。——房玄龄《晋书》
荆扬稻收俭薄。——《后汉书·陈忠传》
(9) 又如:俭年(歉收的年景);俭时(歉收的时日);俭岁(荒年;歉收的年岁)
(10) 薄;少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礼记》
(11) 又如:俭率(俭薄);俭葬(薄葬);俭薄(犹言微薄)
(12) 通“险”。险要
俗险而百姓不一。——《荀子·富国》
惠而不俭,直而不径。——《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不兴险行以徼幸。——《大戴礼·曾子本孝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豹省,皃(
)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2)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皃,颂仪也。——《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
夫皃情之华也。——《国语·晋语》
貌思恭。——《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
貌耸神溢。——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庄子·德充符》
貌甚寝。——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貌团团(形容面容姣圆、丰润的样子);貌侵(容貌丑陋);貌妍(容貌美丽);貌寝(相貌丑陋、消瘦);貌状(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4) 外表的形象,外观
貌恭而心不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貌为风厉(表面上做出严厉的样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况;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内在不同)
(6) 神态,面部神情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妇人之所以姣好也。——《说苑·脩文》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样子)
(8) 通“緢”。细微的丝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书·吕刑》。《说文》引作“帷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6 [陆丰腔] mau6 [沙头角腔] mau5 [客英字典] mau5 [东莞腔] mau3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 潮州话:m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皃 | 莫敎 | 明 | 肴 | 去聲 | 效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mrauh/meaw | m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