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俭恡 ”。悭吝,吝啬。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惠下逮,则远人怀,而非俭吝所能办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南阳 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 李崇 ﹞亦富倾天下,僮僕千人。而性多俭恡,恶衣麄食。”《宋书·王玄谟传》:“ 刘秀之 俭吝,呼为老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俭恡”。悭吝,吝啬。
引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惠下逮,则远人怀,而非俭吝所能办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李崇﹞亦富倾天下,僮僕千人。而性多俭恡,恶衣麄食。”
《宋书·王玄谟传》:“刘秀之俭吝,呼为老慳。”
俭吝的网络释义
俭吝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佥(
)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2) 同本义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的样子)
(4) 节俭,节省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鲁语上》
俭素为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以俭为美。
以俭相诟病。
由俭入奢易。
(5) 又如:俭克(勤俭而能克制);俭礼(俭约的礼仪);俭德(俭约的品德);俭戚(俭约而悲伤)
(6) 贫乏;贫苦
时岁荒民俭。——《后汉书》
(7) 又如: 俭贫(贫乏);俭乏(贫乏,生活困难);俭腹(腹中空虚。喻指知识贫乏)
(8) 歉收
丰则籴,俭则粜。——房玄龄《晋书》
荆扬稻收俭薄。——《后汉书·陈忠传》
(9) 又如:俭年(歉收的年景);俭时(歉收的时日);俭岁(荒年;歉收的年岁)
(10) 薄;少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礼记》
(11) 又如:俭率(俭薄);俭葬(薄葬);俭薄(犹言微薄)
(12) 通“险”。险要
俗险而百姓不一。——《荀子·富国》
惠而不俭,直而不径。——《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不兴险行以徼幸。——《大戴礼·曾子本孝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文声。本义:顾惜,舍不得)
(2) 同本义(爱惜过分,当耗费的舍不得耗费,该使用的舍不得使用)
吝,恨惜也。——《说文》。字亦作恡,作悋。
凡贪而不施或谓之悋。悋,恨也。——《方言十》
以往吝。——《易·蒙》
坤为吝啬。——《易·说卦》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易·系辞》
出纳之吝。——《论语》。皇疏:“难惜之也。”
商甚恡于财。——《孔子家语·致思》。注:“啬甚也。”
改过不吝。——《书·仲虺之诰》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袁枚《黄生借书说》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
又何吝一躯以啖我而全微命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吝色(舍不得的神情);吝情(舍不得的表情)
(4) 认为耻辱
得之不休,不获不吝。——张衡《应间》
(5) 吝啬;小气
固吝者何。——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赏赐无所吝。——清· 邵长蘅《清门剩稿》
(6) 又如:吝爱(过分吝啬);吝悭(吝啬);吝简(吝啬);吝骄(吝啬而骄傲)
(7) 非分贪求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
楙字 子休,其性最急,又最吝。——《三国演义》
(8) 感到为难 。如:吝色(为难的神色);吝道(困难之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n5 [海陆丰腔] lin6 nin6 [梅县腔] nin5 lin5 [宝安腔] lin5 [客英字典] nin5 lin5 [东莞腔] lin3 [客语拼音字汇] lin4 [台湾四县腔] lin5 ni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遴 | 良刃 | 來 | 眞A | 去聲 | 震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lĭĕn | linh/li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