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汾
注音
ㄙˋ ㄈㄣˊ
词语释义
1.亦作"俟分"。 2.复姓。
词语解释
亦作“ 俟分 ”。复姓。
《魏书·高车传》:“ 高车 之族,又有十二姓……九曰 俟分氏 。”《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六年》“ 涉归 与 宇文部 素有隙” 胡三省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姓苑》:“ 宇文氏 出自 炎帝 ,其后以尝草之功, 鲜卑 呼草为俟汾,遂号为 俟汾氏 。后世通称 侯汾 ,盖音讹也。代为 鲜卑 单于。”参阅 唐 林宝 《元和姓纂》卷六, 姚薇元 《北朝胡姓考·四方诸姓》。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俟分”。复姓。参阅唐林宝《元和姓纂》卷六, 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四方诸姓》。
引《魏书·高车传》:“高车之族,又有十二姓……九曰俟分氏。”
《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六年》“涉归与宇文部素有隙” 胡三省注引南朝宋何承天《姓苑》:“宇文氏出自炎帝,其后以尝草之功, 鲜卑呼草为俟汾,遂号为俟汾氏。后世通称侯汾,盖音讹也。代为鲜卑单于。”
俟汾的网络释义
俟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í
(1) ——“万俟”(
):复姓(2) 另见
sì
形容词
(形声。从人,矣声。本义:大) 同本义
俟,大也。——《说文》
儷儷俟俟,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动词
(1) 等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邶风·静女》
俟于门外。——《仪礼·士昏礼》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俟命(等待命令);俟吉(等待吉日);俟候(等待;等候);俟时(等待时机);俟望(等待盼望);俟嗣(等待继位);俟河之清(等待黄河水清,比喻希望不可能实现)
(3) 另见
英文翻译
wait for, wait until, as soon as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zi6
◎ 客家话:[宝安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台湾四县腔] sii5 [梅县腔] se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海陆丰腔] sii6
◎ 潮州话:思余6(士),万俟:毛翁8、戈衣5(莫奇)复姓,se6(sũr) [潮阳]su6,ki5(khî)
◎ 客家话:[宝安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台湾四县腔] sii5 [梅县腔] se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海陆丰腔] sii6
◎ 潮州话:思余6(士),万俟:毛翁8、戈衣5(莫奇)复姓,se6(sũr) [潮阳]su6,ki5(khî)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祈 | 渠希 | 羣 | 微開 | 平聲 | 微 | 開口三等 | 止 | 微 | gʰĭəi | gi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