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次

sì cì [ si ci]
注音 ㄙˋ ㄘˋ

词语释义

挨次;顺次。

词语解释

  1. 挨次;顺次。

    晋 傅玄 《朝会赋》:“相者从容,俟次而入,济济洋洋,肃肃习习。”

引证解释

⒈ 挨次;顺次。

晋傅玄《朝会赋》:“相者从容,俟次而入,济济洋洋,肃肃习习。”

俟次的网络释义

俟次

  • 俟次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ì cì,意思是挨次、顺次。
  • 汉字详情

    sì,qí [si,qi]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CT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IOK
    四角: 23284

    详细解释

    (1) ——“万俟”( Mòqí):复姓

    (2) 另见

    形容词

    (形声。从人,矣声。本义:大) 同本义

    俟,大也。——《说文》

    儷儷俟俟,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动词

    (1) 等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邶风·静女》

    俟于门外。——《仪礼·士昏礼》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俟命(等待命令);俟吉(等待吉日);俟候(等待;等候);俟时(等待时机);俟望(等待盼望);俟嗣(等待继位);俟河之清(等待黄河水清,比喻希望不可能实现)

    (3) 另见

    英文翻译

    wait for, wait until, as soon as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zi6
    ◎ 客家话:[宝安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台湾四县腔] sii5 [梅县腔] se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海陆丰腔] sii6
    ◎ 潮州话:思余6(士),万俟:毛翁8、戈衣5(莫奇)复姓,se6(sũr) [潮阳]su6,ki5(khî)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渠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gʰĭəigioi
    [ci]
    部首: 427
    笔画: 6
    五笔: UQ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MNO
    四角: 371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2) 同本义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注

    楚师伐 郑, 次于 鱼陵。——《左传·襄公十八年》

    泰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王次于 河朔。——《书·泰誓中》

    (3)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4)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

    形容词

    (1) 第二,居其次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 又如:次从(然后;接着);次后(以后;续后);次早(第二天早上)

    (3) 副,贰 。如:次车(副车);次介(副使);次相(副丞相)

    (4) 属于质量差的 。如:次品

    名词

    (1) 顺序,等第

    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史记·陈涉世家》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2) 又如:二次曲线;次序(依次排列的顺序);次第(顺序,次序)

    (3) 按物体的地位或事件的先后作出的排列 。如:圆锥是二次曲线

    (4) ∶表示行动的回数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

    (5) 又如:我回去过三次;一次就借了五十块钱

    (6) 旅行时停留的处所 。如:旅次

    英文翻译

    order, sequence; next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i4 [海陆丰腔] cih5 [梅县腔] ze5 [宝安腔] cu5 [客英字典] cih5 [陆丰腔] cih6 [东莞腔] cu5 [台湾四县腔] cih5 [沙头角腔] c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tsʰichiih/c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