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怙

yī hù [ yi hu]
注音 一 ㄏㄨˋ

词语释义

倚靠、凭托。依、怙皆是倚靠之意。

词语解释

  1. 依靠;依赖。

    《尚书·无逸》“则知小人之依” 孔 传:“则知小人之所依怙。” 宋 李纲 《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宜命信臣,早临抚之,布宣威德,不失机会。庶几 四川 生灵有所依怙,国势赖之以安。” 明 李贽 《移住上院边厦告文》:“坐 观世音 於崖石波涛之上,以显急苦难大慈悲之力,使众僧有所依怙,不生怖畏。”

引证解释

⒈ 依靠;依赖。

《尚书·无逸》“则知小人之依” 孔传:“则知小人之所依怙。”
宋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宜命信臣,早临抚之,布宣威德,不失机会。庶几四川生灵有所依怙,国势赖之以安。”
明李贽《移住上院边厦告文》:“坐观世音於崖石波涛之上,以显急苦难大慈悲之力,使众僧有所依怙,不生怖畏。”

依怙的网络释义

依怙

  • 倚靠、凭托。依、怙皆是倚靠之意。
  • 即依恃之意,如子女之依赖父母。佛教中,转指众生因贪嗔等无明缠身,造作各种恶业,而堕于轮回之中,须仰赖佛、菩萨之慈心悲愿,予以济度,力能出离苦厄,故称为依怙。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Y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YHV
    四角: 202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衣声。甲骨文字形。人在衣中。本义:靠着)

    (2) 同本义

    依,倚也。——《说文》

    依,恃也。——《广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依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极贫无所依。——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依山之榭(靠山建造的房屋);依栖(依傍栖息);依山傍水;依着电线杆;偎依(亲密地靠着);依倚(倚靠;依傍);依门卖笑(以色媚人)

    (4) 倚仗,仗恃,仰赖

    无依势作威,无依法以削。——《书·君陈》

    (5) 又如:依仰(依赖仰仗);依阻(凭借;仗恃);依负(倚恃;依附);依乘(凭借);依毗(倚仗)

    (6) 依靠;托身

    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孙子·行军》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梅尧臣《汝ń贫女诗》

    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红楼梦》

    (7) 又如:生死相依;无依无靠;唇齿相依;依傍门墙(依靠师父);依仰(依靠;依赖);依贴(依恋体贴);依栖(依靠他人并寄居);依怙(依靠;依赖);依重(依靠;倚重);依荷(依靠);依接(依靠连接);依诉(依靠诉说);依缘(依靠,凭借)

    (8) 同意;允许

    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元曲选·关汉卿·窦娥冤剧三》

    (9) 又如:依心像意(称心如意);依得(依允,依从);依心(称心);依信(信从;依赖);依许(准许)

    (10) 服从;听从 。如:依头顺脑(完全顺从;俯首贴耳);依遵(服从);依随(依顺;听从);依阿(曲从附顺);依阿取容(依附随以取悦于人);依头顺尾(对上下各方都听从)

    (11) 原谅,宽恕 。如:你要是把这些资料弄丢了,我可不依你

    (12) 遵照,根据

    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后汉书·窦融传》

    (13) 又如:依科设仪(按照规定的格式举行仪式)

    (14) 爱

    思媚其妇,有依其士。——《诗·周颂》

    (15) 又如:依人(与人亲近而不离群);依迟(依依不舍的样子)

    (16) 依照,按照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钦依都司。——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7) 通“隐”( yǐn)。藏匿

    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书·无逸》。王引之云:“依,隐也,古音微与殷通,故依、隐同声。”

    知小人之依。

    形容词

    (1) 茂盛的样子

    依彼平林,有集维嫶。——《诗·小雅》。传:“茂木貌。”

    英文翻译

    rely on, be set in; consent, obey a wish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 客家话:[梅县腔] j3 j1 [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1 [宝安腔] ji3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东莞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3 ri1 [台湾四县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
    [hu]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DG
    五行:
    仓颉: PJR
    四角: 940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古声。本义:依仗,凭借)

    (2) 同本义

    怙,恃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怙其俊才。——《左传·宣公十五年》

    怙势作威。——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怙气(仗持勇气);怙终(仗恃作恶,终不悔改);怙势(倚恃权势);怙险(凭恃险固)

    (4) 坚持 。如:怙过(坚持错误);怙过不悛(坚持错误不改);怙恶(坚持作恶)

    名词

    (1) 父母的合称

    孩失其怙,幼丧所亲;旁无弟兄,藐然一身。——白居易《寄乌江十五兄文》

    (2) 父亲

    怙、恃二字,分言之,父曰怙,母曰恃…合言之,父母通谓之怙。——《正字通》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英文翻译

    rely on, presume on; persist in

    方言集汇

    ◎ 粤语:w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5 fu3 [台湾四县腔] fu5 [梅县腔] fu3 [宝安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4 ku4 [海陆丰腔] fu6
    ◎ 潮州话:何污6(妇)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侯古上聲開口一等ɣughox/h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