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状
词语释义
供状
(1) 向官府自陈事实的字据
词语解释
指书面供词。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听讼》:“若妇女,未可遽行追呼,且须下乡审责供状,待甚紧急,方可引追。”《水浒传》第十二回:“众邻舍都出了供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江湖纪闻》载一士人狎倡供状,四六札,通篇用故事成语,颇极餖飣之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供状》:“鞫审之际,两造以口具白事之始末也。上官讯问,犯证对答,夹而敍之,后开取供年月日,令在词人犯按名书押。”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 中国 ‘中央’政府的军队驻扎在陇海线上,居然和 法国 殖民家的‘客军’驻扎在 菲洲 --有如此之相同的情调。这是不打自招的供状。”
呈交书面供词;招供。
宋 赵善璙 《自警篇·狱讼》:“戚里有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 张 即命各供状结实。”《水浒传》第三六回:“见都头 赵能 赵得 押解 宋江 出官,知县 时文彬 见了大喜,责令 宋江 供状。”
指交代,禀告。
《西游补》第十五回:“ 唐僧 道:‘ 孙悟幻 ,你是什么出身,快供状来,饶你性命!’行者便跳跳舞舞,説出几句。”
泛指自陈事实的文字。
宋 刘克庄 《书考》诗:“世上升沉姑付酒,考中供状是吟诗。五钱买得羊毛笔,自写年劳送有司。”《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多一件多受一样苦,今日烦劳你写一供状,认是还足,我先脱此风扇之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禪师之令,虽为巧弄风流,实是自呈供状。”
引证解释
⒈ 指书面供词。
引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听讼》:“若妇女,未可遽行追呼,且须下乡审责供状,待甚紧急,方可引追。”
《水浒传》第十二回:“众邻舍都出了供状。”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江湖纪闻》载一士人狎倡供状,四六札,通篇用故事成语,颇极餖飣之工。”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供状》:“鞫审之际,两造以口具白事之始末也。上官讯问,犯证对答,夹而敍之,后开取供年月日,令在词人犯按名书押。”
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中国 ‘中央’政府的军队驻扎在陇海线上,居然和法国殖民家的‘客军’驻扎在菲洲 --有如此之相同的情调。这是不打自招的供状。”
⒉ 呈交书面供词;招供。
引宋赵善璙《自警篇·狱讼》:“戚里有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 张即命各供状结实。”
《水浒传》第三六回:“见都头赵能赵得押解宋江出官,知县时文彬见了大喜,责令宋江供状。”
⒊ 指交代,禀告。
引《西游补》第十五回:“唐僧道:‘ 孙悟幻,你是什么出身,快供状来,饶你性命!’行者便跳跳舞舞,説出几句。”
⒋ 泛指自陈事实的文字。
引宋刘克庄《书考》诗:“世上升沉姑付酒,考中供状是吟诗。五钱买得羊毛笔,自写年劳送有司。”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多一件多受一样苦,今日烦劳你写一供状,认是还足,我先脱此风扇之苦。”
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禪师之令,虽为巧弄风流,实是自呈供状。”
供状的国语词典
向法庭自陈事实的字据。
供状的网络释义
供状
供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供给,供应)
(2) 同本义
供,供给。——《说文》
凡与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韩非子·解老》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孟子·梁惠王上》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一人之食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供亿(供应所需,也指供应的东西);供膳(供给膳食);供饷(供给差粮);供祀(供给祭祀)
(4) 提供某种条件 。如:仅供参考;专供研究生用的阅览室;供顿(设宴待客);供断(供尽。极言提供之多)
形容词
(1) 通“恭”。恭敬。有礼貌
行而供冀。——《荀子·脩身》
(2) 又如:供翼(恭敬小心。供:通恭)
(3) 另见
gòng
动词
(1)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2) 同本义
供,设也。——《说文》
供帐。——《后汉书·班彪传》
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传》
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明史·海瑞传》
(3) 又如:供帐(陈设帷帐等用具。作为宴会、旅行之用);供顿(备酒宴客;供应);供馔(陈设祭祀食品);供享(摆供品以祭祀);供佛
(4) 供奉,供献
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史记·封禅书》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唐· 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5) 又如:供具(供奉鬼神的器具。后也指供佛的器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曲子);供进(进献宫廷);供御(进奉于帝王)
(6) 祭祀,奉祀。把香烛等放在神佛或祖先的像(或牌位)前面表示敬奉 。如:上供;供礼(祭品,供品);供床(神像前放置祭品的几案)
(7) 伺奉;伺候 。如:供过(侍奉,伺候;当差);供应(伺候);供侍(侍奉);供直(侍奉帝王);供承(侍奉,执役);供命(听从差遣);供享(使享用)
(8) 从事,担任 。如:供事;供役(服役,执役)
(9) 受审者陈述案情
吏辈责供,多不足凭。——宋· 陈襄《州县提纲·面审所供》
(10) 又如:招供(供出犯罪事实);吐供(招供);供招(招供。供出犯罪事实);供攀(攀供。在供词中牵连他人)
名词
(1) 供词,口供,受审者所说的案情
张文定公在真宗时,戚里有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即命各供状结实。—— 宋· 赵自鐐《狱讼》
(2) 又如:翻供;供款(供词)
(3) 供品,祭品,祭祀时奉献的物品 。如:供养(供品);供尖(供品的顶端部分)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ung1 giung5 [陆丰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giung5 [台湾四县腔] giung5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giung4 [海陆丰腔] giung5 giung1 [东莞腔] kiung1 giung1 [梅县腔] giung5
◎ 潮州话:gêng1 g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恭 | 九容 | 見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kĭwoŋ | kyung/kiv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