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桌

gòng zhuō [ gong zhuo]
注音 ㄍㄨㄥˋ ㄓㄨㄛ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供桌 gòngzhuō

(1) 祭祀时摆放供品的桌子

供桌上摆满了供果
altar

词语解释

  1. 陈设供品的桌子。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俺这一班同僚,或在都城衙舍,或在衝要街衢。最不济,也在人家供桌之下,受些香火。”《红楼梦》第五三回:“ 邢夫人 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 贾母 供放。” 郑振铎 《大佛寺》:“佛前有好些大理石的供桌,桌上写着某人献上,也显然是新的。”

引证解释

⒈ 陈设供品的桌子。

明叶宪祖《北邙说法》:“俺这一班同僚,或在都城衙舍,或在衝要街衢。最不济,也在人家供桌之下,受些香火。”
《红楼梦》第五三回:“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
郑振铎《大佛寺》:“佛前有好些大理石的供桌,桌上写着某人献上,也显然是新的。”

供桌的国语词典

祭祀时摆设供品、祭器的案桌。

供桌的网络释义

供桌

  • 供桌,指厅堂上置于天然几前的一种长方形桌子,高度约与方桌相等。祭祀时常供设香炉、蜡竿和摆放供品,故名供桌。常与天然几、八仙桌和两只“独座”,或一对扶手椅构成一组家具。是苏州古典园林家具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式样。
  • 供桌造句

    主供桌上香烛摇曳,风马旗装饰着外面的大树。
    说完,他向周围扫了一眼,顺手从供桌上拿起一尊生铜佛像,朝铜锁上狠狠地砸了几下,锁子就被打开了,箱子里放着一个红布小包,打开一看。
    这可真奇怪了,宗保一看供桌上摆满了各种供品,大八件小八件、蜜饯果子槽子糕,薰鸡薰鸭,猪头羊腿,干鲜果品应有尽有。
    台北市行天宫没有供桌、香炉的第一天,还是有信众把双手当成供桌,捧着小米糕,求平安也求心安。
    中秋月圆倍思亲,儿在异地不由身。思念故乡好风光,月亮代表我的心。美酒甜瓜蜜月饼,摆放供桌寄深情。祝福双老好身体,孩儿它乡也放心。中秋节到了,爸爸妈妈节日愉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供桌庭院中,祭月共举杯。团圆喜笑颜,赏月食甜饼。月圆人也圆,酒香花儿艳。中秋节祝朋友,家圆人圆事事圆,甜甜蜜蜜幸福园。
    接祖时只摆酒饭水果等祭品,在门外插上香,在祭祀的供桌前,也要插上几把或者几柱香。
    稍愣了一会,王方龙走到供桌前,把灵牌、香炉和供桌都擦拭一新,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根香烛,点燃后插在了香炉上。
    供桌上之装饰艺术是汇集雕刻、彩绘、镶嵌等多样工艺领域,才能呈现出来的一项器物,其中又以木雕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这一天,人们常常照传统习惯将供品陈列于老式庭院里的供桌上。
    他先把女鬼抱趴到巨大的供桌上,又将八只扁盒依次摆在顺手位置,再用钎子凿开后心部位的冰面,露出海碗大的操作窗口。
    须弥座的下面的供桌上有各种各样的贡品。
    辽主依旧对着供桌,黯然伤神,感觉身后来人,并未转身,只是用淡淡的语气道,“怎么样了?”。
    城东的大吉祥寺来了一群僧人,城内的宏都观也请来了一群法师,建起了祭坛供桌神主牌,日夜不断大做法事。
    如来佛前的一张供桌上,雕出一幅具有连环性的“唐僧西天取经图”,前呼后应,人物群像形象逼真。
    又制造了新的圣器,将灯台、香坛、供桌,搬进圣殿。
    妇人跪在供桌前祈祷:保佑她儿子平安归来。
    祭天台上的供桌摆满牛羊猪三牲和象征五谷丰登的祭品,沼国皇帝慕容博身着隆重的礼服在祭天台上举行祭天仪式,神情凝重专注。
    在一辆崭新的运输卡车前,几个粗壮的汉子忙碌地在一张供桌上布置着肥鱼大肉、上海老酒、香烛和冥币等供品。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家庭供桌上摆放着毛泽东的塑像,还有已故亲人的遗像。爷爷奶奶用胳膊肘捅捅孙女,示意让她欢迎客人的到来。

    汉字详情

    gōng,gòng [gong]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A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TC
    四角: 24281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供给,供应)

    (2) 同本义

    供,供给。——《说文》

    凡与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韩非子·解老》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孟子·梁惠王上》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一人之食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供亿(供应所需,也指供应的东西);供膳(供给膳食);供饷(供给差粮);供祀(供给祭祀)

    (4) 提供某种条件 。如:仅供参考;专供研究生用的阅览室;供顿(设宴待客);供断(供尽。极言提供之多)

    形容词

    (1) 通“恭”。恭敬。有礼貌

    行而供冀。——《荀子·脩身》

    (2) 又如:供翼(恭敬小心。供:通恭)

    (3) 另见 gòng

    gòng

    动词

    (1)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2) 同本义

    供,设也。——《说文》

    供帐。——《后汉书·班彪传》

    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传》

    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明史·海瑞传》

    (3) 又如:供帐(陈设帷帐等用具。作为宴会、旅行之用);供顿(备酒宴客;供应);供馔(陈设祭祀食品);供享(摆供品以祭祀);供佛

    (4) 供奉,供献

    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史记·封禅书》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唐· 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5) 又如:供具(供奉鬼神的器具。后也指供佛的器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曲子);供进(进献宫廷);供御(进奉于帝王)

    (6) 祭祀,奉祀。把香烛等放在神佛或祖先的像(或牌位)前面表示敬奉 。如:上供;供礼(祭品,供品);供床(神像前放置祭品的几案)

    (7) 伺奉;伺候 。如:供过(侍奉,伺候;当差);供应(伺候);供侍(侍奉);供直(侍奉帝王);供承(侍奉,执役);供命(听从差遣);供享(使享用)

    (8) 从事,担任 。如:供事;供役(服役,执役)

    (9) 受审者陈述案情

    吏辈责供,多不足凭。——宋· 陈襄《州县提纲·面审所供》

    (10) 又如:招供(供出犯罪事实);吐供(招供);供招(招供。供出犯罪事实);供攀(攀供。在供词中牵连他人)

    名词

    (1) 供词,口供,受审者所说的案情

    张文定公在真宗时,戚里有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即命各供状结实。—— 宋· 赵自鐐《狱讼》

    (2) 又如:翻供;供款(供词)

    (3) 供品,祭品,祭祀时奉献的物品 。如:供养(供品);供尖(供品的顶端部分)

    (4)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supply, provide for; offer in wo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gung3
    ◎ 客家话:[梅县腔] giung1 giung5 [陆丰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giung5 [台湾四县腔] giung5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giung4 [海陆丰腔] giung5 giung1 [东莞腔] kiung1 giung1 [梅县腔] giung5
    ◎ 潮州话:gêng1 g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容平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kivng
    zhuō [zhuo]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HJS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AD
    四角: 21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卓省声。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义。后来人们又根据“棹”是木制的特点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义:桌子)

    (2) 同本义

    一桌,一椅。——《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古称几案

    上与讲官俗共一桌,真不啻天颜咫尺矣。——明· 文隶《列皇小识》

    (4) 又如:桌巾(桌布);桌屏(摆在桌上当作装饰的小屏风);桌帏(亦称“桌帷”同“桌围”。围在桌子边的装饰物,多以布或绸缎做成);桌裙(即桌帏)

    (5) 计酒席的量词。如:一桌酒席,三桌客

    英文翻译

    table, desk, stand

    方言集汇

    ◎ 粤语:coek3 zoek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g5 [宝安腔] zok7 [梅县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客英字典] zok7 [海陆丰腔] zok7 [东莞腔] zok7
    ◎ 潮州话:do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竹角入聲開口二等truk/teokţɔ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