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屈聱牙

jí qū áo yá [ ji qu ao ya]
注音 ㄐ一ˊ ㄑㄨ ㄠˊ 一ㄚ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佶屈聱牙 jíqū-áoyá

(1) 字晦涩难解,不通顺畅达

佶屈聱牙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郭沫若《王阳明礼赞》
difficult to pronunce or comprehend;be full of difficult and unpronounceable word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成语辨析

聱;不能写作“赘”。

成语用法

佶屈聱牙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唐韩愈《进学解》:“周誥殷盘,佶屈聱牙。”
王伯大音释引孙汝听曰:“佶屈聱牙皆艰澁皃。”
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三·樊宗师文》:“商盘周誥佶屈聱牙,则以秦火之餘,出於伏生口授而然。 齐语固异,而况九十之老,齿豁而音微,又杂以方言,安得不佶屈聱牙。”
邹韬奋《经历》四:“例如有些文字,尤其是所谓直译的文字,写得佶屈聱牙。”
亦省作“佶聱”。 清焦循《与王钦莱论文书》:“吾子论文,於古取韩昌黎,於今取朱梅菴,不乐字句琐细及文气佶聱者,足见天分之高。”
郭绍虞云,菴疑当作“崖”。 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龚氏之文,自矜立异,语差雷同,文气佶聱,不可卒读。”

佶屈聱牙的国语词典

佶屈,曲折不顺。聱牙,拗口。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读起来不顺口。

佶屈聱牙的网络释义

佶屈聱牙

  • 佶屈聱牙。佶屈:曲折,不顺畅。聱牙:拗嘴,不顺口。形容文字艰涩生僻、拗口难懂。在写作文中也可以指语句不通畅,错别字多,让人读不懂,好似云里雾里似的。同“诘屈聱牙”。出自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周《诰》殷《盘》。
  • 佶屈聱牙的翻译

    德语: zungenbrecherisch (Adj)​
    法语: (expr. idiom.)​ difficile à lire et à comprendre (pour un texte)​

    佶屈聱牙造句

    这篇文章钩章棘句,佶屈聱牙,使人无法阅读。
    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讲究文从字顺,如果佶屈聱牙,没人看得懂,便失了作文的意义。
    佶屈聱牙的古书对青年人实在不易理解。
    佶屈聱牙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尖酸刻薄,烦躁不安,佶屈聱牙,是诡辩家们的宿敌,时刻准备着戴上西勒诺斯的面罩。
    目前不少商务合同的翻译存在不准确、不专业、佶屈聱牙的现象,有的甚至是错误百出。
    他们的文章 佶屈聱牙 ,甚至文理不通,既缺思想性,又无艺术性。
    名物之学曾是文人士大夫的必备学养,在当代却因过于佶屈聱牙,钩章棘句而远离民众。
    山海经佶屈聱牙,以为怪谈,搜神记牛鬼蛇神,皆为笑柄。
    老金感到很不好意思,说出的话有点儿佶屈聱牙,只见他脸红脖子粗的说;“这个女的是咋回事儿?是……是和你们一起来的吗?”。
    《悟真密要》虽是最为基础的练气期的口诀,但也文字生僻,佶屈聱牙,非常难懂,宁馨儿耐心地为林峰一一解释。
    张朝南一细看,才发现是苦涩难懂的文字,读起来都佶屈聱牙,索性字数不多,张朝南费了好一番功夫才逐字记下。
    不过这本书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文体非常佶屈聱牙。
    但是,目前不少商务合同的翻译存在不准确、不专业、佶屈聱牙的现象,有的甚至是错误百出。
    余试阅之,文史各本多陈词滥调,无非忠孝仁义;而西学各本,太半译自西洋,佶屈聱牙,难明其意。
    羊皮卷上满是一些言辞古奥、佶屈聱牙的篆文,没等林文细琢磨,倏忽,篆文活过来一样,散发着金色的光芒,窜向林文的脑袋。
    尖酸刻薄,烦躁不安,佶屈聱牙,是诡辩家们的宿敌,时刻准备着戴上西勒诺斯的面罩提出严肃的诘问。
    他让夏周把一套佶屈聱牙的无名口诀背的滚瓜烂熟,一直到午夜过后才让夏周上楼去睡觉。
    在歌德的作品中,所谓“其人”在哪里?是在他那婉转悦耳的抒情诗里,还是在他那佶屈聱牙的散文里?

    汉字详情

    [j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FKG
    五行:
    仓颉: OGR
    四角: 2426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正

    佶,正也。从人,吉声。——《说文》

    (2) 健壮

    四牡既佶。——《诗·小雅·六月》

    (3) 又如:佶傈(慓悍雄壮的样子)

    (4) 佶屈,即诘屈。曲折的。引申为不顺 。如:佶屈(曲折,形容文字艰涩难懂);佶倔(佶屈)

    (5) 耸动的样子 。如:佶倬(亦作“结棹”。风流出众);佶料(急料。敏捷,变化多端)

    (6) 战栗 。如:佶栗

    (7) 壮烈 。如:佶烈

    英文翻译

    strong, robust; exact, corr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t1 git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t7 giet7 [海陆丰腔] git7 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宝安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gi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乙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git/gytgʰĭĕt
    [qu]
    部首: 327
    笔画: 8
    五笔: NB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SUU
    四角: 772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bend, flex; bent, crooked; cr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wat1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áo [ao]
    部首: 605
    笔画: 16
    五笔: GQTB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KSJ
    四角: 584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敖声。本义:不接受意见)

    (2) 同本义

    聱,不入人语也。——《广雅》

    彼诮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元结《自释》

    (3) 又如:聱牙(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4) 文词艰涩 。如:聱牙戟口(聱牙诎曲,聱牙诘曲,聱牙诘屈。都形容文辞艰涩难读);聱屈(拗口难读)

    英文翻译

    bent and twisted; too complic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u2 [客语拼音字汇] ngau2 [台湾四县腔] ngau2 [客英字典] ngau2 [梅县腔] ngau2 [宝安腔] ngau2
    ◎ 潮州话:ng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交平聲開口二等ŋaungrau/ngeau
    [ya]
    部首: 441
    笔画: 4
    五笔: A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VDH
    四角: 71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ŋangra/ng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