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

fú dì [ fu di]
注音 ㄈㄨˊ ㄉ一ˋ

词语释义

〈方〉本地出产或土法制造的:~小米儿ㄧ~面。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方>本地出产或土法制造的:~小米儿|~面。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1.俯伏在地上。《汉书·淮南厉王传》:“追念辠过,恐惧伏地。”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定三 部勒各学生,伏地放枪,中者数十人。”

词语造句

1、杰克韦伯斯特,12岁,在猫头鹰邮局试用了伏地魔的魔杖。
2、而我们现在的主人公则是在他宿命的道路上前行,与他相遇的各式各样的生物——家养小精灵、妖精还有伏地魔的宠物蛇——并且磨练自己以求与黑魔王的最终对决。
3、他们三个用了数月的时间,逃亡在各处的森林里,而且还要想方设法找到并且摧毁可以让伏地魔有不死之躯附有他灵魂的七件魂器。
4、罗斯格兰特医生认为,哈利和伏地魔的战斗,可视为他自身精神世界各方面的内在冲突。
5、像书中所述一样,哈利、罗恩与赫敏为了找寻死亡圣器借以毁灭伏地魔的灵魂,而离开霍格沃茨执行任务。
6、在《死亡圣器1》中,哈利也许救下了拉环遍布皱纹的臭皮囊,但这并不等于这个妖精会立刻加入到对抗伏地魔的势力中。
7、在剧情的开始,魔法部在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势力的渗透下危机四伏,而哈利的价值正是他的生命。
8、伏地魔是在你之后的事。
9、然后我还有个非常棒的点子:如果哈利在教训伏地魔之前对他高呼喊一声“贱货!”,他在这部电影里肯定会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10、伏地魔杀了她;
11、召唤过程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强大的快乐记忆上,在伏地魔日益强大的情况下,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12、很快地,伏地魔嫌弃他,贝拉特里克斯忽视他,甚至儿子Draco受欺负后也开始反对他。
13、数以千计的食死徒为伏地魔战斗或为他提供有力的帮助,其中包括一些魔法界重要机构的主要成员。
14、场景一:哈利·波特生下来就是一名巫师,自从坏巫师伏地魔杀害了他的亲生父母后,他便被交由亲戚德斯礼一家抚养,他们待他不像亲人而更像害虫。
15、我9岁的女儿现在说“妈妈我将来不想结婚”,而我8岁的儿子说“Diane是我们的伏地魔!”
16、我妈妈给我们俩出钱,售货员告诉我们他给我们特殊的买一送一折扣直到我们用它打败伏地魔。
17、整个HarryPotter故事始于一个预言——伏地魔将被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巫师击败。
18、你怎么只留下一道伤疤就逃掉了,而伏地魔的力量却给销毁?
19、“你再去健身房做胸部推举、肩上推、伏地挺身所有让你的手臂来回运动的锻炼,”他说。
20、伏地魔本可以轻易地去选择攻击两位强大傲罗的纯血儿子,日后让人大跌眼镜的战争英雄的。
21、如果斯内普真的一直同伏地魔为盟的话,就像他在第二章中想贝拉特里克斯保证的那样,斯内普就不可能再成为那种典型了。
22、伏地魔通过黑魔标记发出了一个“闪光”,那成为引导食死徒们的灯塔。
23、他的部里碰上了后来在阿尔巴尼亚被伏地磨捕获的伯沙?乔金斯。
24、故事围绕着哈利波特与和他有杀父之仇的邪恶伏地魔进行斗争展开。
25、独家报道:该系列的倒数第二座,极受欢迎的巫术题材电影,哈利·波特,这个年强的魔法师已近成年,这次他将面对自己的宿敌——伏地魔。

引证解释

⒈ 俯伏在地上。

《汉书·淮南厉王传》:“追念辠过,恐惧伏地。”
郭希仁《从戎纪略》:“定三部勒各学生,伏地放枪,中者数十人。”

⒉ 方言。谓本地出产的或用土法制造的。

如:伏地小米儿;伏地面。

伏地的国语词典

本地所出的。

如:「伏地小米儿。」

伏地的网络释义

伏地

  • 伏地,汉语词汇,释义为俯伏在地上。方言。
  • 伏地的翻译

    英语: to lie prostrate
    法语: rester prostré

    伏地造句

    黄袍加身破敌虏,梁粟伏地哭黔首。
    并据第乌达特塔巴等伏地哀恳,叩头乞命,至於泣下。
    众人见得此状哪还复敢赘言,一时之间纷纷俯身伏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赵广不及呼喝,左手伏地,右手施展巴山派第一快刀刀式,云天坡路,以右手作刀,急急向胸前抓去,欲要击开壶嘴。
    一些好的混合训练包括蹲伏,提肩,晨练,弓步,伏地挺身,卧推,硬推,划船,拉单杠,等等。
    王朗早设盛宴于堂内,急令军士大开城门迎之,孙策当先突入,二军后动,直上城楼,王朗视见满楼孙字大旗,慌忙伏地请罪,愿降。
    方伏地陈说,忽妇媪环绕,哗笑曰“陈双何故跪拜其妻?”。
    邓布利多在那些可怕的岁月里不遗余力地同伏地魔作斗争,并组建了一个叫凤凰社的组织来与食死徒较量。
    如果你想要练胸肌,多作些伏地挺身就绝不会错了。
    当然,小矮星彼得曾犹豫地建议伏地魔,他们可以找到其他巫师的血代替哈利作为重生的药引子之一,可能就是出自小矮星彼得对哈利的亏欠感。
    伏地魔说:“那样更好。他必须爬山涉水走野路,那就好下手多了。”。
    本文提出的基于起伏地表的叠加速度分析方法,应用双平方根方程计算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可适用于地形起伏剧烈地区。
    上联:三伏天,伏天伏地,热似火,不伏不行。下联:六清饮,清饮清食,甘若饴,愈清愈明。横批:清凉一夏对仗虽不工整,满含祝福心情,祝三伏有清凉,六神皆安宁。
    研究羽毛状沙丘的形成机理,最重要的是弄清沙垄上的新月形沙丘是完全由风形成还是下面有下伏地形。
    遂换了孝服,望东遥祭,伏地泣血,几不欲生。
    我妈妈给我们俩出钱,售货员告诉我们他给我们特殊的买一送一折扣直到我们用它打败伏地魔。
    哈利从伏地魔手中解救了魔法石之后,他在医院中和哈利交谈。
    混混甲非常开心地设想着待会儿怎样虐待司马超风以泄伤耳之仇,街口一辆三轮儿正快速地往设伏地点冲过来。
    李?望了望郁郁沉沉的头顶上空——可惜此时“花心伏地魔”。
    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

    汉字详情

    [fu]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K
    四角: 23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 同本义

    伏,司也。——《说文》

    伏瘞亦如之。——《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

    伏,覆也。——《释名·释姿容》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雌鸡伏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史记·项羽本纪》

    庑下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伏尸(倒在地上的尸体,多指杀死);伏肉(死尸的肉);伏地(俯伏在地上);伏虎;伏奏(俯伏上奏);伏候(俯伏等候)

    (4) 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5) 又如:伏轼(乘车。也作“扶轼”。轼:车厢前面的横木扶手);伏惟(俯伏思惟,常用于书信中的敬词)

    (6) 潜藏;埋伏

    伏,藏也。——《广雅》

    福兮祸所伏。——《老子》

    物莫伏于蠱。——《国语·晋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伏莽(藏匿在丛林中的盗匪);伏道(暗藏的地道);伏龙(潜伏的龙;灶神);伏戎(埋伏军队或刺客);伏甲(埋伏武士或军队);伏弩(埋伏弓箭手)

    (8) 通“服”。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许既伏其罪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明· 贾仲名《对玉梳》

    (9) 又如:伏老(自认年龄老,精力衰退);伏死(甘愿舍弃生命);伏低(承认自己的地位低下而向别人屈服);伏礼(伏不是。认错);伏从(服从);伏辜(服罪)

    (10) 通“服”。佩服,信服

    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 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三国演义》

    (11) 又如:伏伏腊腊(极其顺服的样子)

    (12) 低下去 。如:此起彼伏;伏落(低头,屈服)

    (13) 降伏,制伏 。如:降龙伏虎;伏魔;伏魅(降伏鬼怪;亦指打败敌人)

    (14) 通“服”。从事

    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陆机《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一首》

    (15) 又如:伏术(从事学术工作)

    (16) 通“服”。保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名词

    (1) 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天道…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入伏(进入伏天);头伏(初伏);数伏(进入伏天);歇伏(在伏天停工休息)

    (3) 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4) 居处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左传》

    英文翻译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方言集汇

    ◎ 粤语:buk6 f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k8 buk8 [客语拼音字汇] fug6 pug6 [沙头角腔] fuk8 puk8 [陆丰腔] fuk7 [梅县腔] fuk8 [台湾四县腔] fuk8 buk8 [客英字典] fuk8 [宝安腔] fuk8 | puk8 [东莞腔] f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扶富去聲開口三等bʰĭəubiuh/biow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