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à
名词
(1) (形声。从人,贾声。本义:价格,价值)
(2) 同本义
经千载以待价兮。——《文选·嵇康·琴赋》
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管子·轻重》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价贯(价关。以铜钱计算的价钱);价一不择主(价钱一样,卖得谁都可以);价比(是一种物品计算期价格与其基期价格之比);价色(价格)
(4) 钱款、费用
倘蒙不外,赍价前来,以一报答,并无虚谬。——《水许传》
(5) 又如:价钞(价款);价银(指物品、产业按价应收付的银两数)
(6) 声望
百战百胜价,河南河北闻。——杜牧《史将军二首》
(7) 又如:价称(声价名誉)
(8) 化合价 。如:原子价;氢是一价元素;硫可以是二价、四价或六价
动词
(1) 论价
此屏后出为君得,胡贾欲价著不识。——宋· 王安石
(2) 另见
jiè
形容词
(1) 善
介,善也。——《说文》
价人维藩。——《诗·大雅·板》
(2) 又如:价人(善人);价藩(大德之人是国家安全的屏藩)
名词
(1) 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邻道守将走价驰书来诣。——《宋史》
(2) 又如:价傧(导引和接待宾客的人;陪从);价妇(仆妾)
(3) 另见
jie
助词
(1) 用在否定副词后面加强语气。如:甭价;不价;别价(注意:跟否定副词单独成句,后面不再跟别的成分)
(2) 用于句尾,相当于“的”、“似的”
只听得一声震天价响,那尊金刚从台基上倒撞下来。——《水浒全传》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gai5 kie5 kiai5 [梅县腔] giai5 [宝安腔] gai5 [客英字典] ga5
◎ 潮州话:gê3 g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誡 | 古拜 | 見 | 皆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蟹 | 皆 | kɐi | kraih/kae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 同本义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夭娇枝格,偃蹇杪颠。——司马相如《上林赋》
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史记·律书》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北周· 庾信《小园赋》
(3) 引申为格子
格,椸架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地官·牛人》。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窗格上有火燃处。——《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4) 又如:五格的书架;格眼(格子和窟窿);格子眼(窗孔);格目(项目);格的(箭靶)
(5) 栅栏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杜甫《潼关吏》
(6) 又如:战格(作战时防御的栅栏)
(7) 法式;标准;规格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武德二年,颁新格(特指法律条文)五十三条。——《旧唐书·刑法志》
(8) 又如:格范(典范;标准);格尺(标准);格令(法令);格法(成法,法度);格条(法令条文);格样(标准式样;模样)
(9) 条例;制度 。如:格目(表册);格制(格局体制);格例(规则条例)
(10) 品格;格调 。如:人格(人的道德品质);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格量(品格气量);格韵(格调气韵);格业(品格功业)
(11) 箭靶子
夫射,仪度不得,则格的不中。——《淮南子·兵略》
(12) 又如:格的(箭靶中心)
(13) 博戏名 。如: 格五(古代博戏名。棋类)
(14) 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15) 通“茖”。茖葱。山葱
桂荏、凫葵,格韮菹于。——《后汉书·马融传》
(16) 通“落”(
)。村落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史记·酷吏王温舒传》
动词
(1) 阻止;搁置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孙膑传》
(2) 又如:格沮(阻止,阻挡);格格不入(相互抵触);格阂(阻隔,隔阂);格塞(阻塞,不通顺);格碍(阻碍,障碍);格笔(笔架;搁笔,停止写作)
(3) 纠正,匡正
人不足与適(同“谪”)也,政不足闲(非议)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离娄上》
(4) 又如:格非(匡正邪辟谬误的心);格心(匡正思想;归正之心);格正(匡正时弊;纠正)
(5) 推究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
(6) 又如:格术(格物之术);格量(推度;衡量);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格候(谓推算季候节气)
(7) 量度;衡量 。如:格知(度知,量度);格量(衡量;推究);格评(测量评定)
(8) 击打;格斗
格者不舍。——《荀子·议兵》
穷寇不格。——《周书·武称》
皆可格杀。——《后汉书·刘盆子传》
乃解衣就(接受)格。——《后汉书·钟离意传》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玉台新咏·饮马长城窟行》
(9) 又如:格击(格斗);格拒(抵抗;格斗);格战(格斗,搏斗)
(10) 击杀;搏杀
郢人等告 定国, 定国使谒者以他法劾捕格杀 郢人以灭口。——《史记·荆燕世家》
(11) 又如:格化(斩杀);格敌(杀敌);格斩(击杀)
(12) 抗拒;抗御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史记·李将军列传》
(13) 又如:格拒(抗拒格斗);格迕(抵触,不合)
(14) 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舜典》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天迪格保。——《书·召诰》
惟先格王。——《书·高宗肜日》
祖考来格。——《书·益稷》
格于皇天。——《书·君诰》
(15) 又如:格思(来,到。思,语助词)
形容词
(1) 拘执 。如:格虏(傲慢的奴仆);格孽(方言。意谓争吵、吵闹);格仆(强悍的奴仆)
(2) 被限制,受局限 。如:格限(指规定的资格);格于成例(被条例所限制,不能通融办理)
(3) 圣的 。如:格人(至道之人;有识之人);格王(至道之王;圣王)
(4) 吉祥 。如:格命(犹大命,福命);格保(降临保佑)
(5) 正确 。如:格论(精当的言论;至理名言);格训(正确而至当的训示);格尚(方正高尚)
(6) 通“嘏”(
)。大孝友时格,永乃保之。——《仪礼·士冠礼》
以格于主人。——《仪礼·少牢馈食礼》
(7) 又如:格命(皇命)
代词
(1) 〈方〉∶这;那 。如:格个(这个);格号(这种);格注(这笔;这注);格格(这个)
(2) 语助词。的 。如:格来(方言。着哩);格呢(方言。的呢);格落(方言。的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梅县腔] gak7 get7 [台湾四县腔] gak7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ak7 giet7 [陆丰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giad5 [宝安腔] gak7 [海陆丰腔] gak7 giet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各 | 古落 | 見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kak | kɑ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尤声。本义: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
(2) 同本义
优,饶也。一曰倡也。——《说文》。按,倡者本训,饶者假借。
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公之优曰施。——《国语·晋语》
信谗喜优。——《国语·越语》
优笑在前。——《国语·齐语》。注:“倡俳也。”
优孟。——《史记·滑稽列传》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汉书·灌夫传》。注:“谐戏者也。”
优施曰:“…我优也,言无邮。”——《国语》
(3) 又如:优人杂剧(乐舞戏曲);优孤(专演老年男子的优人);优唱(艺人的说唱);优语(优在演戏中戏谑嘲讽的话);优歌(优人唱的歌曲)
(4) 姓
形容词
(1) 充足,富裕
优,饶也。——《说文》
优,多也。——《小尔雅》
优,渥也。——《广雅》
维其优矣。——《诗·大雅·瞻夘》
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荀子》
(2) 又如:优稳(优裕安逸);优饶(富裕,充裕);优佚(富裕,安逸);优实(富裕);优足(富足);优渥(丰足;优厚);优产(丰富的财产)
(3) 雨水充沛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4) 优良;美好;优越。跟“劣”相对
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优差美缺(美差肥缺;好的职位);优行生(品学兼优的生员);优劣(优和劣。指强弱、大小、好坏、工拙等);优绌(优劣);优壮(优美遒劲)
(6) 宽厚;宽容
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汉书·鲍宣传》
(7) 又如:优宽(宽厚,宽和);优薄(宽厚和浇薄);优慎(宽容谨慎);优纵(宽容放任)
(8) 安闲,悠闲,安逸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诗·大雅·卷阿》
(9) 又如: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优逸(安闲);优容(安闲自得貌);优悠(悠闲舒适);优犹(优游。优裕;宽裕);优游自若(从容不迫,不变常态);优游自得(悠闲如意);优游自适(悠闲适意);优豫(从容安祥);优游卒岁(悠闲度日);优游岁月(悠闲舒适地过日子)
(10) 优厚
益之以霢霂,既优既渥。——《诗·小雅·信南山》
布施优裕。——《国语·周语》
优诏奖瑞。——清· 张廷玉《明史》
(11) 又如:优恤重典(朝廷对官员表示优厚抚恤的隆重典礼);优保(优厚的保举提拔);优赐(优厚的赏赐);优缛(优厚,丰厚);优恤(优厚)
(12) 柔弱,少决断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管子·小匡》
动词
(1) 优待,给予好的待遇,厚待
今区寓宁晏,庶绩咸熙,念勤简能,宜加优奖。——《南齐书·武帝纪》
(2) 又如:优渥(深厚);优叙(按大功给予奖励);优恤(从优抚恤);优擢(从优提拔);优与(从优给予)
(3) 协调;调和
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淮南子·原道》
(4) 开玩笑;戏谑
宋华弱与 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长:长大;成年。)——《左传·襄公六年》
(5) 嘉奖 。如:优制(优诏,嘉奖的诏书);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优劳(嘉奖慰劳);优言(褒美之言);优升(荣升,升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2) 同本义
先,前进也。——《说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九歌·国殇》
恐为操所先。——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争着赶到别人前头)
(4) 尊崇;重视
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史记·本准书》
(5) 又如:先本(重视根本)
(6) 首创;开始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刻意》
(7) 又如:先志(先立志向);先事(先行其事)
名词
(1) 当初;先前
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象先了。——《红楼梦》
(2) 又如:先起头(从前);先来(先前,原来);先日(从前;日前)
(3) 先世;祖先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报任安书》
行莫丑于辱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先典攸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先西域人。——明、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先茔在杭(先茔:祖先的坟墓。杭:浙江省杭州市)。——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先陇(祖坟);先陵(帝王祖先的坟墓);先铭(先人的墓志铭)
(5) 前导;前驱
以为民先(先,先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韩非子·五蠹》
行为士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先引(前导);先师(前辈老师);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7) 姓
形容词
(1) 前,时间或次序在前
以先国家之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先相继。——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固先乎吾。——唐· 韩愈《师说》
先天下之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古时的;先前的,先代的
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礼记·月令》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战国策·齐策》
(3) 又如:先帝(远古帝王);先王(指上古贤明君王)
(4) 首要,根本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庄子·天道》。成玄英疏:“先,本也。”
(5) 又如:先天(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先务(首要的事务)
(6) 上
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唐· 韩愈《和侯协律咏笋》
(7) 又如:先后(高下,优劣)
(8) 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词
先大母婢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9) 又如:先朝顾命(先帝临终托付);先府君(尊称亡父)
副词
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
树下先有落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几欲先走。——《秋声诗自序》
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1 [客英字典] sen1 sien1 [东莞腔] sen1 [沙头角腔] sien1 [宝安腔] sen1 [海陆丰腔] sien1 [s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sen1] [陆丰腔] sian1
◎ 潮州话:soiⁿ1 [揭阳、潮阳]saiⁿ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先 | 蘇前 | 心 | 先開 | 平聲 | 先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sen | si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