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笔

dài bǐ [dai bi]
繁体 代筆
注音 ㄉㄞˋ ㄅ一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代笔 dàibǐ

(1) 替他人写东西

write on sb's behalf;write for sb. else

词语解释

  1. 指科举时代顶替考生入场代写文章。又称枪替。

    宋 袁燮 《论国家宜明政刑札子》:“场屋代笔之罚,先朝之所甚严,罪至鞭背,终身不齿。”《元史·选举志一》:“诸冒名就试,别立姓名,及受财为人怀挟、代笔、传义者,并许人告。”

  2. 替人书写信函或其他文件。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守节》:“余偶心动,遂托书函事至书舘中,嘱师代笔,戏言挑之。”《人民日报》1981.6.9:“过去无论多么繁忙,对外复信,总由他自己办理,现在一反前例,改由他的女儿代笔,使我心头不免蒙上了一层阴云。”

  3. 代作字画。亦指代作字画的人。

    清 李渔 《意中缘·捲帘》:“有几箇尖酸少年,要看他面貌,故意造出一段流言,説他平日的画,是隔着帘子画的,有箇男人在裡面代笔,定要他捲一日帘子,好面试一试。”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代笔》:“古书名家,皆有代笔: 苏子瞻 ( 苏軾 )代笔, 丹阳 人 高述 ; 赵松雪 ( 赵孟頫 )代笔, 京口 人 郭天锡 ; 董华亭 ( 董其昌 )代笔,门下士 吴楚侯 。”

引证解释

⒈ 指科举时代顶替考生入场代写文章。又称枪替。

宋袁燮《论国家宜明政刑札子》:“场屋代笔之罚,先朝之所甚严,罪至鞭背,终身不齿。”
《元史·选举志一》:“诸冒名就试,别立姓名,及受财为人怀挟、代笔、传义者,并许人告。”

⒉ 替人书写信函或其他文件。

清程趾祥《此中人语·守节》:“余偶心动,遂托书函事至书舘中,嘱师代笔,戏言挑之。”
《人民日报》1981.6.9:“过去无论多么繁忙,对外复信,总由他自己办理,现在一反前例,改由他的女儿代笔,使我心头不免蒙上了一层阴云。”

⒊ 代作字画。亦指代作字画的人。

清李渔《意中缘·捲帘》:“有几箇尖酸少年,要看他面貌,故意造出一段流言,説他平日的画,是隔着帘子画的,有箇男人在裡面代笔,定要他捲一日帘子,好面试一试。”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代笔》:“古书名家,皆有代笔:苏子瞻(苏軾 )代笔, 丹阳人高述 ; 赵松雪(赵孟頫 )代笔, 京口人郭天锡 ; 董华亭(董其昌 )代笔,门下士吴楚侯。”

代笔的国语词典

代人写作。

代笔的网络释义

代笔

  • 指替别人写,又称代写。在某些场合会出现代笔的情形,如出现被代笔的人不识字、年龄尚小、残疾等无法亲笔的状况,授权别人代笔。
  • 代笔造句

    王文昌清人梁绍壬所著的《两般秋雨庵随笔》,在近代笔记中自成一家。
    该文综合利用文献、口述资料和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并证明了“水缸山是宋代笔架山潮州窑主要的瓷土采集地”的新观点。
    这事简单,就是请师傅给我捉刀代笔,您知道我这毛笔字跟虫爬的差不了多少,哪里比得上师傅的龙飞凤舞。
    唐代笔记小说中描绘了不少活跃在长安的商人。
    仔细一瞧,时髦校长们多是一窝蜂广采博收网络流行语,强扭硬塞,奋勇插科打诨,只为博学子一粲,甚至找人捉刀代笔,废话之外,依然不乏昏话。
    嗳哟哟这不是抄袭小四吗?郭敬明说我抄袭我是承认,你代笔你都不承认。
    同样一段文字中的四个辜负却出现简繁体转变,让网友质疑有不同代笔者。
    敢问这位使君,可是怀疑某的诗词是捉刀代笔之作?
    第三部分,清代笔记小说中城隍故事的艺术成就。
    为明彼此差别,还原本来面目,本文立足于唐代笔记小说资料,特做考辨。
    这首显然是别人捉刀代笔写就的小诗竟然还成了一些弱智相信伯颜“不贪财色,仁义高德”。
    哪怕是代笔替人写书信也能够成为一个维持生计的活。
    沈德潜“代笔”乾隆诗惹鞭尸之祸。
    本文是对明代笔记小说俗语词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
    历代笔记小说作为非主流的文化载体,其中所记载的茶产地、茶品、茶艺、茶道等比之诗文审美化的描写,更具研究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应予以重视。
    本文主要讨论宋代笔记中所记载的训诂学问题。
    唐五代笔记小说上承魏晋,对其题材多有继承,也有发展。
    谁知道是不是你那秘书捉刀代笔的……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构成和传播内容之一,然而在历代笔记小说中,很多有关泡茶、品茶、煎茶以及社会各阶层对茶的描述和认识的思想资源,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整理研究。
    那位将军的回忆录是他代笔的。

    汉字详情

    dài [da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P
    四角: 23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 )声。本义:更迭,代替)

    (2) 同本义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县壶以代哭者。——《周礼·挈壶氏》

    与君代兴。——《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

    使子父代处。——《国语·晋语》。注:“更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注:“易也。”

    韩地代相干也。——《汉书·地理志》

    四时迭代。——张衡《东京赋》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汉书·刑法志》

    日月迭炤,四时代御。——《荀子·天论》

    孝成王使 括( 赵括)代 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州军务记》

    (3) 又如:代比(代人接受惩罚);代茶(以茶代物,自谦微薄);代馆(代理教书);代运(代替运行);代力(代为劳作)

    (4) 把活计接到家里做 。如:代洗衣服;代饭(搭伙吃饭)

    (5) 托转达 。如:请代我们向所有的朋友问好

    名词

    (1) 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后汉书·王符传》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汉家 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王维《李陵咏》

    (2) (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3)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古代的雕刻

    (5) 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 。如:当代

    (6) 朝代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唐代

    (8) 特指五个主要地质分代 。如:古生代

    (9) ∶代词的省称

    (10)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英文翻译

    replace, replacement (of person or generation >); era, gen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陆丰腔] toi6 [梅县腔] toi5 [东莞腔] toi3 [客英字典] toi5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oi5 [海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oi4
    ◎ 潮州话:toi3 (thòi) do7(t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耐去聲開口一等dʰɒidaih/doy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