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

gē lǎo zú [ ge lao zu]
注音 一ˋ ㄌㄠˇ ㄗㄨˊ

词语释义

仡佬族 Gēlǎozú

(1)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

Gelao nationality

另见

词语解释

  1.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

    唐 宋 史书中写作“葛僚”、“仡僚”、“佶僚”、“革老”、“仡佬”等,统称为“僚”。散居在 贵州 、 广西 、 云南 等地。约二万六千人(一九七八年)。语言属汉藏语系,通用汉语和当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从事农业。

引证解释

⒈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唐宋史书中写作“葛僚”、“仡僚”、“佶僚”、“革老”、“仡佬”等,统称为“僚”。散居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约二万六千人(一九七八年)。语言属汉藏语系,通用汉语和当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从事农业。

仡佬族的国语词典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贵州省之安顺、普定、织金、郎岱、?山,湖南省之干城、古丈、泸溪,广西省之三江、上思、西隆、西林等县。人口约四十三万。主要从事农业。仡佬语属于汉藏语系侗傣语族。多使用汉语,兼通彝语、苗语、布依语。今多已混化于其他族系中。广西之僚人、云南之土僚,皆其同族。也作「犵狫族」。仡或音ㄍㄜ。

仡佬族的网络释义

仡佬族

  • 仡佬族,族源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 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仡佬族总人口数为550746人。
  • 仡佬族的翻译

    英语: Gelao or Klau ethnic group of Guizhou

    仡佬族造句

    自从古时候就有人在这儿居住,其中包括:汉族,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壮族,畲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
    因此,探讨仡佬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对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有着重要意义。
    山西城市汉族女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因纽特人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距离最远。
    昨日,清镇市数百仡佬族同胞在王庄镇举办一年一度的“吃新节”活动,吸引了当地的苗、彝、布依等少数民族同胞参加。
    山西城市汉族男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加拿大人、因纽特人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侗族、怒族体型相距最远。
    贵州民族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由仡佬族、彝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菜肴组成。
    文章从词语、句法、语音节奏和修辞等四个方面来论述黔北仡佬族傩戏剧本的语言风格,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汉字详情

    yì,gē [yi,ge]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TNN
    五行:
    仓颉: OON
    四角: 2821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壮勇

    仡然从乎赵盾而入。——《公羊传》

    (2) 又如:仡勇(壮勇,英武);仡然(壮勇的样子);仡仡(勇壮的样子)

    (3) 耸立

    崇墉仡仡。——《诗·大雅·皇矣》

    (4) 又如:仡仡(高耸的样子);仡立(直立不动)

    (5) 另见

    英文翻译

    strong; vali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ngat6
    ◎ 客家话:[梅县腔] nget7 jat7 [台湾四县腔] ngiet7 [客英字典] ngiet7 [海陆丰腔] n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b5
    ◎ 潮州话:俄恩4(吃)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九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迄入聲開口三等xĭəthiot/xiot
    lǎo [lao]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FTX
    五行:
    仓颉: OJKP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名词

    粤人称男子为佬。多含轻视意 。如:船家佬;阔佬;打鼓佬;美国佬;佬佬(妻对夫的称呼)

    英文翻译

    (Cant.) man, person; ma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lou2
    ◎ 客家话:[梅县腔] lau3 [台湾四县腔] lo3 lau3 [客英字典] lau3 [宝安腔] lau3 [客语拼音字汇] lau3 lo3 [海陆丰腔] lo3 lau3 [沙头角腔] lau3
    ◎ 潮州话:lau2

    宋本广韵

    [zu]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OK
    四角: 082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动词

    (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形容词

    (1)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英文翻译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东莞腔] cuk8 [陆丰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海陆丰腔] cuk8 [沙头角腔] c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dzʰukzuk/dz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