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梓
词语释义
付梓
(1) 指书稿雕版印行。梓:刻板
词语解释
古时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因称书籍刊印为“付梓”。
明 吴应箕 《答陈定生书》:“《东林本末》,采録最真,编定最确,即弟议论亦甚平恕,有关世道不小。今以原稿附上,幸即付梓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柳泉 蒲子 ,以玩世之意,作觉世之言,其书汗漫,亥豕既多,甲乙紊乱,又以未经付梓,钞写传讹,寖失其旧。”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八》:“检文者不喻其意,听之付梓, 密克威支 名遂大起。”
引证解释
⒈ 古时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因称书籍刊印为“付梓”。
引明吴应箕《答陈定生书》:“《东林本末》,采録最真,编定最确,即弟议论亦甚平恕,有关世道不小。今以原稿附上,幸即付梓也。”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柳泉蒲子,以玩世之意,作觉世之言,其书汗漫,亥豕既多,甲乙紊乱,又以未经付梓,钞写传讹,寖失其旧。”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八》:“检文者不喻其意,听之付梓, 密克威支名遂大起。”
付梓的国语词典
古代称雕刻书版为「付梓」,即今之排印书籍。
如:「该书已经付梓,不久即可于各书局中购得。」
付梓的网络释义
付梓
付梓的翻译
近义词
付梓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2) 同本义
付,与也。——《说文》
付,予也。——《广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付法(传授佛法);付任(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付治(交有司治罪);付推(交付有审问);付度(移交,交代);付命(授以天命)
(4) 支付
当下付了茶钱。——《儒林外史》
(5) 又如:付借款的利息
(6) 托付。委托他人照料或管理 。如:付仗(付托依靠);付属(托付);付嘱(吩咐;叮嘱);付授(嘱托授予)
(7) 通“敷”。涂;搽
永不得着绮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粉。——《金瓶梅词话》
(8) 通“符”(
)。符合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管子·幼官》
(9) 通“附”。归附,附着
皇天既付中国民。——《书·梓材》
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管子·正》
(10) 又如:付山(归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东莞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宝安腔] fu5 [梅县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陆丰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付 | 方遇 | 幫 | 虞 | 去聲 | 遇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pyoh/piu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宰省声。本义:木名,即梓树)
(2) 同本义 。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
梓,楸也。——《说文》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诗·鄘风·定之方中》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美国梓;海地梓;四川梓
(4) 制作木器的人
攻木之工,轮、舆、弓、炉、匠、车、梓。——《周礼·考工记》
(5) 又如:梓人(古代木工的一种);梓匠(两种木工。梓,梓人,造器具;匠,匠人,主建筑);梓师(古代梓人之长);梓器(木工所制的器具)
(6) 雕刻印书的木版
闻以华严合论梓行,此希有功德也。—— 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书》
(7) 又如:梓人(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梓行(刻版印行);梓刻(雕版,表示书将印行)
(8) 故乡的代称。桑梓的简称 因为古代宅旁常栽的树,是梓和桑
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
(9) 如:梓里(故乡);梓乡(故乡)
(10) 姓
动词
(1) 刻板,付印
故归梓删去。——宋应星《天工开物序》
(2) 又
其友涂伯聚为之梓行。
(3) 又如:付梓(付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东莞腔] zu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子 | 即里 | 精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tsĭə | cix/zi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