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

jīng pài [ jing pai]
注音 ㄐ一ㄥ ㄆㄞˋ

词语释义

京派 jīngpài

(1) 京剧的一个流派,以北京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Jing school in Beijing opera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京剧的一个流派,以北京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京派”这个概念是被命名和长期阐释的结果。
2、京派作家对审美现代性的自觉追求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3、小说、散文之间,从而推进了各种文体创作的成熟和发展,这也是京派作家对现代文学最突出的贡献。
4、在自然中,京派作家努力寻觅正直素朴的人情美;在风俗中,寄托他们优美健康的生活理想;在梦境中,修复那已破碎的“田园梦”。
5、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小说,出自一群追求文学独立品格的作家之手。
6、京派刊物的创办为京派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
7、京派女性形象的艺术塑造体现在自然中的女性、风俗中的女性和梦境中的女性三方面。
8、在京派小说中也可以看到男性的衰老恐惧,只是没有上升到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层次。
9、为了表现自己心和梦的历史,京派作家构建了一个诗意的理想世界。
10、京派古典主义的形成,既受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启发与影响,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进的必然产物。
11、京派的悲剧是含蓄的,是“微笑的悲剧”。
12、他从副刊定位、版面编排等方面来提高此刊物的艺术水准,使之成为“京派”文学的重要阵地。
13、然而长期以来对它的研究或者将其和京派唯美主义混杂在一起,或者仅仅停留在对个别作家或个别社团的解读上,从而缺乏一个整体上的观照。
14、京派批评涵盖文学批评和其他各类艺术批评。
15、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为典型的学院派知识分子,京派的文学观力避偏激,追求理性稳健。
16、京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小说流派。
17、京派批评家认为文学批评不是文学的附庸,而是有着自身独立的价值。
18、京派散文从滥觞、生成、鼎盛到变异、式微,经历了一个复杂漫长的流变过程。
19、第二节分析“自由、生命,审美、乌托邦”等京派批评个性的现代文学史意义。
20、在田园牧歌的表象之下,是京派为失落的古老文明唱一曲挽歌的文化冲动。
21、因此,在和京派唯美主义的对比中,在与左翼文学思潮关系的探讨下,更能清晰地展示出上海唯美主义思潮的意义和价值。
22、多数京派诗人有着各不相同的佛因禅缘,他们的人生经历及近禅思想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便形成了京派禅境诗歌。
23、为增加批评的有效性,京派批评家要求自己是学者,同时也是作家、读者。
24、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差异很大。
25、周信芳在京剧流派中是属于海派而不是京派。
26、京派作家的审美现代性首先表现于文学观念上,他们均把美作为文学的中心。
27、从对沈从文关于“海派”作家穆时英和“京派”作家冯文炳的评论就可以管窥沈从文文学批评的旨趣与风格。
28、文学史对京派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说,实际上,京派在诗歌理论和创作上也做了很多积极努力。
29、第三章重点讨论《文学杂志》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征,对传统艺术的借鉴及其开拓,分析其所体现的京派文人的审美追求。
30、这是京派小说家建筑现世神话的物质载体;

京派的国语词典

京剧中的流派,以旧都北平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京派的网络释义

京派

  • 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 京派造句

    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差异很大。
    京派的悲剧是含蓄的,是“微笑的悲剧”
    流氓燕”说我是北京派来的。
    周信芳在京剧流派中是属于海派而不是京派。
    我国的内画技艺主要分为京派、冀派、鲁派三大派。
    京派刊物的创办为京派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
    广场东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北京传统技艺”展示区,汇集了卵石画、北京鬃人、山核桃雕塑、面塑、京派内画鼻烟壶等老北京“非遗”。
    乌托邦式的审美理想决定了京派作家的文化价值立场,从反现代文明和反现代文化的角度出发,最终又部分复归于现代文化批判的视角。
    多数京派诗人有着各不相同的佛因禅缘,他们的人生经历及近禅思想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便形成了京派禅境诗歌。
    “京派”这个概念是被命名和长期阐释的结果。
    京派作家对审美现代性的自觉追求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小说、散文之间,从而推进了各种文体创作的成熟和发展,这也是京派作家对现代文学最突出的贡献。
    在自然中,京派作家努力寻觅正直素朴的人情美;在风俗中,寄托他们优美健康的生活理想;在梦境中,修复那已破碎的“田园梦”。
    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小说,出自一群追求文学独立品格的作家之手。
    京派女性形象的艺术塑造体现在自然中的女性、风俗中的女性和梦境中的女性三方面。
    在京派小说中也可以看到男性的衰老恐惧,只是没有上升到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层次。
    为了表现自己心和梦的历史,京派作家构建了一个诗意的理想世界。
    京派古典主义的形成,既受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启发与影响,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进的必然产物。
    他从副刊定位、版面编排等方面来提高此刊物的艺术水准,使之成为“京派”文学的重要阵地。
    然而长期以来对它的研究或者将其和京派唯美主义混杂在一起,或者仅仅停留在对个别作家或个别社团的解读上,从而缺乏一个整体上的观照。

    汉字详情

    jīng [jing]
    部首: 225
    笔画: 8
    五笔: Y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F
    四角: 009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2) 同本义

    京,人所为绝京丘也。——《说文》

    辨京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筑重京。——《淮南子·览冥》

    为京邱若山陵。——《吕氏春秋·禁塞》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三国志·公孙瓒传》

    (3) 又如:筑京(堆土为小山);京丘(为战死的人所筑的坟墓。即京观);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京冢(京观)。泛指高大的山丘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诗·鄘风·定之方中》

    (4) 又如:京峙(高丘);京陵(高丘大阜)

    (5) 方形大谷仓 。如:京坻(谷米堆积如山。形容丰收);京囷(粮仓);京运(指运往京仓的粮食);京储(京仓的储备粮食)

    (6) 国都

    念彼京师。——《诗·曹风·下泉》

    辞帝京。——白居易《琵琶行》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京中有善口技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至京。——清· 周容《芋老人传》

    君之始入京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京吏(京师各衙门的都吏。别于外吏而言);京圻(京都);京府(京畿。京城和京都附近的地方;国都所在地);京仓(京师储粮的地方)

    (8) 京族

    (9) 通“鲸”

    乘钜鳞,骑京鱼。——《汉书·扬雄传上》

    (10) 又如:京鱼(鲸鱼)

    (11) 古代数目名十兆为京,一说万万兆为京。古代数位序列是:万、亿、兆、京。十兆为京

    京垓岁之中。——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2) 又如:京垓(古代以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极言众多)

    (13) 春秋时邑名,汉置京县 。故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二十余里

    (14) 南京 。明太祖建都于此,故《儒林外史》仍沿习称京。如:京江(扬子江的别称)

    (15) 今特指北京 。如:京调(戏曲腔调名。清代自乾、嘉以后昆曲渐衰,地方戏中的皮黄兴起,流传于湖北一带称汉剧,于安徽一带称徽调。乾隆末期徽调传至北京,并采其他戏曲之长处,成为京调,使当时流行的昆曲、戈阳腔、梆子等均相形失色);京报(清代由北京报房商人出版发行的邸报,登载朝政文书和有关政治动态);京八寸(过去北京地区流行的一种长约八寸的烟袋)

    (16) 姓

    形容词

    (1) 大,盛

    京,大也。燕之北鄙,东 楚之郊,或谓之京。——《方言一》

    京,大也。——《尔雅》

    裸将于京。——《诗·大雅·文王》

    曰嫔于京。——《诗·大雅·大明》

    莫之与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京邑翼翼。——张衡《东京赋》

    发京仓。

    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公羊传·桓公九年》。朱骏声曰:“京大师众也。”

    (2) 又如:京鞋(华美而样式新颖的鞋);京仓(大粮仓。朱骏声曰:“京大师众也”);京庾(大粮仓);京枣(大枣)

    (3) 悲痛的

    忧心京京。——《诗·小雅·正月》

    英文翻译

    capital city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liong2 [海陆丰腔] gin1 liong2 [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宝安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东莞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 潮州话:gian1 (k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舉卿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kieng/kyangkĭɐŋ
    pài [pai]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RE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EHHV
    四角: 32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水的支流)

    (2) 同本义

    派,别水也。——《说文》

    百川派别。——左思《吴都赋》

    九派乎浔阳。—— 郭璞《江赋》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3) 又如:九派(一般指长江的很多支流);派流(水的支流)

    (4) 泛指江河的流水 。如:派合(水流汇合)

    (5) 人物、事物的系统、流别 。如:派演天潢(宗族的支派。天潢:皇族);党派;左派;新派;旧派;宗派;死硬派;保守派;宫廷派;派衍(宗教支派,繁衍)

    (6) 气派;风度 。如:派势(派头,气派);派式(派头,模样);派阔(派头);文艺复兴派的油画;正派;官僚派

    (7) 由牛奶、奶油、面粉和不同馅料做成的饼。多作为甜食在饭后吃 。如:苹果派;巧克力派

    动词

    (1) 派遣;差遣 。如:派散(分派散发);派人去办;派拨(调遣);选派(挑选派遣)

    (2) 分配;分摊 。如:派粮;派款;摊派;派索(摊派索取);派开(分配开来);派征(摊派征收);派取(分摊收取);派赏(分配赏给)

    (3) 安排 。如:派拨(安排)

    (4) 指责 。如:派不是(指责;数落)

    量词

    (1) 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等,前面用“一”字 。如:一派新气象;一派胡言

    英文翻译

    school of thought, sect,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paai1 pa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ai5 [东莞腔] pai5 [海陆丰腔] pai5 [梅县腔] pai5 [沙头角腔] pai5 [客英字典] pai5 [宝安腔] pai5 [客语拼音字汇] pai4 [陆丰腔] pai5
    ◎ 潮州话:p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五卦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匹卦佳開去聲開口二等phreh/phaehpʰai

    京派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