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

jīng zhào yǐn [ jing zhao yin]
注音 ㄐ一ㄥ ㄓㄠˋ 一ㄣˇ

词语释义

京兆尹 jīngzhàoyǐn

(1) 古代京师的地方长官

京兆尹郑叔则。——· 柳宗元《柳河东集》
caoital officials

词语解释

  1. 汉 代京畿的行政区域,为 三辅 之一。在今 陕西 西安 以东至 华县 之间,下辖十二县。后因以称京都。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

    《汉书·地理志上》:“ 京兆尹 ,故 秦 内史 , 高帝 元年属 塞国 ,二年更为 渭南郡 ,九年罢,復为 内史 。 武帝 建元 六年分为 右内史 , 太初 元年更为 京兆尹 。”亦省称“ 京兆 ”。 唐 张说 《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魂兮何归?京兆之野。” 陈世宜 《秋柳和渔洋》诗之二:“走马忽空京兆市,嫁衣重检 小蛮 箱。”

  2. 官名。

    汉 代管辖 京兆 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后因以称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内史, 周 官, 秦 因之,掌治京师。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右内史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京兆尹。” 唐 韩愈 《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其葬物,有司官给之,京兆尹监护。”亦省称“ 京兆 ”。《汉书·张敞传》:“ 敞 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有 韦羣玉 者,京兆之从子,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

引证解释

⒈ 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域,为三辅之一。在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之间,下辖十二县。后因以称京都。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 《汉书·地理志上》:“京兆尹,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復为内史。

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
亦省称“京兆”。 唐张说《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魂兮何归?京兆之野。”
陈世宜《秋柳和渔洋》诗之二:“走马忽空京兆市,嫁衣重检小蛮箱。”

⒉ 官名。 汉代管辖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后因以称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内史, 周官, 秦因之,掌治京师。

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
唐韩愈《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其葬物,有司官给之,京兆尹监护。”
亦省称“京兆”。 《汉书·张敞传》:“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
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有韦羣玉者,京兆之从子,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

京兆尹的国语词典

地名。汉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分右内史东部为其辖区,为京师三辅之一,治所 在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约当今西安以东、华县以西;渭河以南,秦岭以北之地,魏以后置京兆郡。后亦用以称京师。

京兆尹的网络释义

京兆尹 (中国古代官名)

  • 京兆尹是中国汉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主管今西安即其附近地区,在西汉时期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
  • 京兆尹造句

    外舅王翃为京兆尹,改大理评事,累迁兵部郎中。
    厅堂之上在座的,除了临淄王和李璐之外,尚有京兆尹崔日知,朝邑尉刘幽求,羽林万骑的重要将官如陈元礼、麻嗣宗等人。
    龙颜自然大怒,把京兆尹直接下狱了。
    张敞画眉中的张敞,是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
    京兆府贼捕掾絮舜不满京兆尹张敞煅炼冤狱,讥称其“五日京兆”而被杀。
    京兆尹黎幹自南山引涧水穿漕渠入长安,功竟不成。
    忘恩负义的家伙,五日京兆尹尚可杀人,何况我至少可以逗留二十天,我会让他们永远怀念我的。
    要到范府须穿过京兆尹内最大的河伊洛河,才可到达与南城门连接的城南。
    大夏当时的京兆尹莫怀仁上书建议开武科选拔优秀将才,于是一大批年轻的军官被选拔出来奔赴前线,左念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个。
    李亨任命户部侍郎元载为京兆尹,元载心里不愿意,就到李辅国那里去坚决辞让,说自己能力有限,担当不了这一重任。
    唐昭宗受俘之后,命令京兆尹孙揆将其斩首。
    卑职相信,前夜京兆尹属下暗探到来之时,这件事应该已经结束,否则他绝对不可能如此轻描淡写的向几位上官陈述此事!
    好在方平心细如发,百忙间是将她劝住,这才让这位绝代娇娆没有冒冒失失的闯进京兆尹府衙。
    我以为刘世风肯定要和京兆尹的人大打出手,结果他竟然什么都不说,束手就擒了。
    京兆尹沈武,射中天子殿门,大逆无道,腰斩。
    言归正传,那位京兆尹暗自赞赏这位书生的勇气,他担心这件事声张开来会连累自己,就将触犯禁条的书生无罪释放了。
    此事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尚冠里的名公巨卿现在齐聚在京兆尹府第前,长安百姓也有数千人聚集观看。
    恶贼,休想和小爷套近乎,这件事,今天小爷是管定了,就算京兆尹来了,也救不得你。
    说起来,京兆尹是从三品高官,御史中丞才正五品,侍御史更是只有从七品,相差悬殊。
    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每天上朝之前都要为爱妻画眉,因而得了“画眉京兆”的美誉。

    汉字详情

    jīng [jing]
    部首: 225
    笔画: 8
    五笔: Y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F
    四角: 009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2) 同本义

    京,人所为绝京丘也。——《说文》

    辨京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筑重京。——《淮南子·览冥》

    为京邱若山陵。——《吕氏春秋·禁塞》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三国志·公孙瓒传》

    (3) 又如:筑京(堆土为小山);京丘(为战死的人所筑的坟墓。即京观);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京冢(京观)。泛指高大的山丘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诗·鄘风·定之方中》

    (4) 又如:京峙(高丘);京陵(高丘大阜)

    (5) 方形大谷仓 。如:京坻(谷米堆积如山。形容丰收);京囷(粮仓);京运(指运往京仓的粮食);京储(京仓的储备粮食)

    (6) 国都

    念彼京师。——《诗·曹风·下泉》

    辞帝京。——白居易《琵琶行》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京中有善口技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至京。——清· 周容《芋老人传》

    君之始入京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京吏(京师各衙门的都吏。别于外吏而言);京圻(京都);京府(京畿。京城和京都附近的地方;国都所在地);京仓(京师储粮的地方)

    (8) 京族

    (9) 通“鲸”

    乘钜鳞,骑京鱼。——《汉书·扬雄传上》

    (10) 又如:京鱼(鲸鱼)

    (11) 古代数目名十兆为京,一说万万兆为京。古代数位序列是:万、亿、兆、京。十兆为京

    京垓岁之中。——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2) 又如:京垓(古代以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极言众多)

    (13) 春秋时邑名,汉置京县 。故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二十余里

    (14) 南京 。明太祖建都于此,故《儒林外史》仍沿习称京。如:京江(扬子江的别称)

    (15) 今特指北京 。如:京调(戏曲腔调名。清代自乾、嘉以后昆曲渐衰,地方戏中的皮黄兴起,流传于湖北一带称汉剧,于安徽一带称徽调。乾隆末期徽调传至北京,并采其他戏曲之长处,成为京调,使当时流行的昆曲、戈阳腔、梆子等均相形失色);京报(清代由北京报房商人出版发行的邸报,登载朝政文书和有关政治动态);京八寸(过去北京地区流行的一种长约八寸的烟袋)

    (16) 姓

    形容词

    (1) 大,盛

    京,大也。燕之北鄙,东 楚之郊,或谓之京。——《方言一》

    京,大也。——《尔雅》

    裸将于京。——《诗·大雅·文王》

    曰嫔于京。——《诗·大雅·大明》

    莫之与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京邑翼翼。——张衡《东京赋》

    发京仓。

    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公羊传·桓公九年》。朱骏声曰:“京大师众也。”

    (2) 又如:京鞋(华美而样式新颖的鞋);京仓(大粮仓。朱骏声曰:“京大师众也”);京庾(大粮仓);京枣(大枣)

    (3) 悲痛的

    忧心京京。——《诗·小雅·正月》

    英文翻译

    capital city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liong2 [海陆丰腔] gin1 liong2 [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宝安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东莞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 潮州话:gian1 (k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舉卿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kieng/kyangkĭɐŋ
    zhào [zhao]
    部首: 209
    笔画: 6
    五笔: IQ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UO
    四角: 321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本义:卜兆,龟甲烧后的裂纹)

    (2) 同本义

    兆卜,灼龟拆也。——兆,古文兆卜省。——《说文》

    掌三兆卜之法。——《周礼·大卜》

    不占卦兆。——《淮南子·本经》

    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史记》

    (3) 又如:兆象(占卜时龟板上显示的征象);兆文(据以卜占吉凶的龟甲裂纹);兆卦(显示于卦象上的征兆);兆梦(占梦,圆梦)

    (4) 征兆,预兆

    相阴阳,占祲兆。——《荀子》

    其兆既成,已在宫中。——《新唐书》

    (5) 又如:兆相(预先显示的迹象);兆见(征召显现)

    (6) 人民;百姓

    行不群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仇。——《楚辞·九章·惜诵》

    (7) 又如:兆民(古称太子之民,后泛指众民,百姓。又称“兆人”、“兆姓”、“兆萌”、“兆蒙”、“兆庶”、“兆众”、“兆黎”、“兆灵”)

    (8) 数词。一百万;极言众多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明· 黄宗羲《原君》

    (9) 又如:兆物(兆类。万物);兆亿(数词。极言众多。又指民众);兆古(太古,远古)

    (10) 古代设于四郊的祭坛 。如:兆日(设置祀日神坛);兆位(四郊祭坛的处所);兆祀(设坛祭祀);兆守(监守祭坛的职司)

    (11) 墓地,埋葬死人之处

    无入子兆。——《左传·哀公二年》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春官·小宗伯》

    吾力能改葬,当葬汝于先人之兆。——韩愈《祭十二郎文》

    (12) 又如:兆域(墓地四周的疆界。亦以称“墓地”)

    (13) 姓

    动词

    (1) 预示;显现 。如:瑞雪兆丰年

    (2) 开始

    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左传·哀公元年》

    英文翻译

    omen; million; mega; also trillion. China = million; Japan and Taiwan = trillion

    方言集汇

    ◎ 粤语:siu6 zi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au5 cheu5 [台湾四县腔] sau5 seu5 cau5 [梅县腔] shau5 ch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ceu4 sau4 seu4 [海陆丰腔] shau5 seu5 chau5 [宝安腔] cau3 (sau5) [沙头角腔] cau5 [东莞腔] cau3 [陆丰腔] sh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治小宵B上聲開口三等宵Bdrieux/dyevɖʰĭɛu
    yǐn [yin]
    部首: 327
    笔画: 4
    五笔: V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SK
    四角: 175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治理) 同本义

    尹,治也。——《说文》

    以尹天下。——《左传·定公四年》

    (2) 又如:尹京(治理京畿);尹祭(古代用于祭祀的切割方正的干肉)

    名词

    (1) 旧时官名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论语·公冶长》

    不以非郑尹。——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有卿尹。——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府尹;京兆尹;尹氏(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尹寺(宦官);尹长(官长)

    (3) 姓。如:尹午(复姓)

    英文翻译

    govern; oversee; director

    方言集汇

    ◎ 粤语:wan5
    ◎ 客家话:[梅县腔] jun3 [海陆丰腔] run3 [客语拼音字汇] yun3 [陆丰腔] jun1 [客英字典] jun3 [宝安腔] jun3 [台湾四县腔] jun3
    ◎ 潮州话:eng2(úrng) [揭阳]êng2 [潮阳]i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七準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準上聲合口三等jĭuĕnjynx/jvi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