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亦谐

yì zhuāng yì xié [ yi zhuang yi xie]
繁体 亦莊亦諧
注音 一ˋ ㄓㄨㄤ 一ˋ ㄒ一ㄝ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既庄重,又诙谐。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茅盾《为恢复刊名作》:“亦庄亦谐潇洒,百花齐放争荣。”

成语用法

亦庄亦谐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说话等。

亦庄亦谐的网络释义

亦庄亦谐

  • 亦庄亦谐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ì zhuāng yì xié,形容既严肃又风趣。指讲话或文章既庄重正派,又幽默活泼。
  • 亦庄亦谐造句

    他的理论亦庄亦谐,挥洒自如。
    亦庄亦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
    这场舞剧亦庄亦谐,引人入胜。
    锤炼过后的文章亦庄亦谐,亦雅亦野,亦实亦幻,亦即亦离。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以亦庄亦谐、讽刺幽默的手法,深刻地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将华夏文学的神韵与西方文学的创作技法融为一体。
    面对记者的提问和追逐的镜头以及人们仰视的目光,袁隆平恬淡自如,直言快语的爽朗个性,亦庄亦谐的谈话风格,展示了他殷实的人生积淀和卓越的口才技巧。
    几十帧照片里的张光宇亦庄亦谐,摆出各种表情,正如他留给世人的诸多面相。
    他从纸媒、门户、微博、电视中探寻中国舆论生态,记录转型时代片断,热评冷析,亦庄亦谐,给出不一样的媒体摘录札记。
    围绕林志玲与小学生的,那些似真似假、亦庄亦谐的讨论,再次见证了公众强大的自我娱乐能力。
    译文同原作一样,节奏感强,意义丰盈,亦庄亦谐,真一个活脱脱的兰姆。
    那么,就以此收尾,谨愿那亦庄亦谐、幽默生动,引得众乡亲笑声朗朗的幺妹灯戏,能以它千百年来的固有风采一如既往地传唱下去。
    夫妻两人就是在这样寓诸于在,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对话中彼此交了心。
    北京人说话可谓亦庄亦谐,而且往往越是正经事越说得幽默诙谐。
    九零年代中期起活跃于电视剧的演出,虽然大多为绿叶角色,但罗氏扮演的角色反差很大,亦庄亦谐,既能演韦春花,又能演武则天。
    作者用亦庄亦谐语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当代都市特有的的不在此也不在彼、不在身体也不在精神的言说方式,表达了我们在现实世界世界中内心的挣扎。
    好久没看过运动题材的电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新片《点球成金》犀利明快、亦庄亦谐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值得一提的是,朱世慧扮演的乔福亦庄亦谐,令人忍俊不禁。
    恰恰又暗合农业国情的退耕还林策略,亦庄亦谐,相得益彰。
    "七色梦"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流畅精美,用词造句,亦庄亦谐,时有惊艳之笔。
    她的文章遣词造句严谨练达,美文博识力透纸背;文章亦庄亦谐,涉猎甚广,情趣盎然。

    汉字详情

    [yi]
    部首: 225
    笔画: 6
    五笔: Y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NC
    四角: 0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副词

    (1)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

    (3) 又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亦且(又,而且);亦复(又)

    (5) 也…也…;又…又… ——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

    (6) 不过;仅仅;只是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左传》

    英文翻译

    also, too; likew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东莞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a4 yid6 [陆丰腔] jit8 [沙头角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 潮州话:i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jekjĭɛk
    zhuāng [zhuang]
    部首: 314
    笔画: 6
    五笔: Y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G
    四角: 002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艸,从壮,壮亦声。本义:草大)

    (2) 同本义

    莊,草芽之壮也。——《六书正伪》

    莊,草盛貌。——《唐韵》

    汉明帝名 莊, 汉世多以严字为之。《左传》、《楚莊王国》、《莊子》、《论语》、《卞莊子》,古今人表皆作严,此字从草,壮声,许不著说解,其义失传。——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谨严持重

    临之以庄,则敬。——《论语·为政》

    师之以庄贤于丘也。——《列子·仲尼》

    则季孙终身庄而遇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4) 又如:庄论(庄重严肃的议论或说教);庄语(庄重正直的言论);庄士(端正之士;正人君子);庄色(严肃的神色)

    (5) 四面八方的,四通八达的

    为开第康庄之衢。——《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6) 恭敬

    非礼不诚不庄。——《礼记·曲礼》。注:“敬也。”

    居处不庄,非孝也。——《吕氏春秋》

    (7) 又如:庄椿(祝人长寿之词)

    名词

    (1) 村庄,也指建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别墅

    邻富鸡长住,庄贫客渐稀。——唐· 姚合《原上新居》

    (2) 又如:王家庄;台儿庄;庄子(村庄);庄屯(清初,政府圈拨土地给各旗官兵而形成的村庄。又称屯庄)

    (3) 六路通达的大路

    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盐铁论·国疾》

    (4) 又如康庄(康,五路通达的大路;庄:六路通达的大路。合称通达的大路);庄馗(四通八达的道路。馗,同“逵”)

    (5) 庄园,皇室、官僚、地主等在乡下占据的大片土地及其建筑物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杜工部草堂诗笺》

    (6) 又如:庄吏(为地主管理田庄及收税租的人);庄奴(佃户,佃农);庄宾(指佃客、佃农);庄地(庄田)

    (7) 规模较大的或做批发生意的商店 。如:庄款(在钱庄的存款);庄折(钱庄的存折);布庄;茶庄;钱庄;饭庄

    (8) 庄口(专销某地货物的地方)的简称 。如:京庄、广庄即是为专销京货、广货的庄口

    (9) 庄家 。如:轮流坐庄

    (10) 姓。如:庄子(即庄周,约前369—前295,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之一的简称)

    量词

    (1) 件。后作“桩”

    此一庄事不敢隐讳。——关汉卿《王闰香夜月四春园》

    (2) 古代云南交易用贝单位

    交易用贝,一枚曰庄,四庄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动词

    通“妆”。打扮,修饰

    靓庄刻饰。——《汉书·司马相如传》

    靓庄藻野。——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沐浴靓庄。——《北史·隋宗室诸王传》

    英文翻译

    village, hamlet; villa, manor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1 [梅县腔] zong1 [陆丰腔] zong1 [客英字典] zong1 [台湾四县腔] zong1 [沙头角腔] zong1 [客语拼音字汇] zong1 [宝安腔] zong1 [东莞腔] zong1
    ◎ 潮州话:之秧1 之安1 ,zeng1(tsurng) zang1(ts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萌耕開平聲開口二等breng/baengbʰæŋ
    [yi]
    部首: 225
    笔画: 6
    五笔: Y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NC
    四角: 0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副词

    (1)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

    (3) 又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亦且(又,而且);亦复(又)

    (5) 也…也…;又…又… ——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如:亦真亦假

    (6) 不过;仅仅;只是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左传》

    英文翻译

    also, too; likew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 客家话:[梅县腔] jit8 [东莞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a4 yid6 [陆丰腔] jit8 [沙头角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 潮州话:i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益昔開入聲開口三等jekjĭɛk
    xié [xie]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XX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PPA
    四角: 3276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皆声。本义:和谐)

    (2) 同本义(强调配合得匀称)

    谐,和也。——《尔雅》

    克谐以孝。——《书·尧典》

    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周礼·调人》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襄公十一年》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夫妻谐老。——《初刻拍案惊奇》

    (3) 又如: 谐当(妥当);谐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谐调(和谐);谐奏(和协地演奏);谐律(谐合于音律)

    (4) 言语或行为有趣而引人发笑

    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汉书·东方朔传》

    心亲不复异新旧,使脱巾屦相谐嬉。——宋· 王安石《和刘贡甫燕集之作》

    醉中共笑语,往往杂谐谚。——明· 高启《赠杨荥阳》

    (5) 又如:谐易(诙谐平易);谐辞(戏谑之辞);谐谚(诙谐谚语);谐画(富于谐趣的话)

    动词

    (1) 办妥,办成功

    恐事不谐,反遭其害。——《三国演义》

    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宋史》

    (2) 又如:谐当(妥当)

    (3) 商定

    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后汉书》

    (4) 又如:谐价(议价成交)

    英文翻译

    harmonize, agree; joke, jest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4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