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迫

jiāo pò [jiao po]
注音 ㄐ一ㄠ ㄆㄛˋ

词语释义

交迫 jiāopò

(1) 不同的事物同时逼迫

兵火交迫。——《广东军务记》
饥寒交迫
simultaneously drive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同时逼迫:解放前,贫下中农过着饥寒~的日子。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穷到饥寒交迫。
2、他们饥寒交迫的上床睡觉了。
3、饥寒交迫的鸟儿飞快地吃着老人留在桌子上不新鲜的面包和老豆子。
4、在这内战最后的冬季,很多人饥寒交迫。
5、在饥寒交迫中昏了过去,他倒在门口的垫子上并意识到他必须留下写消息。
6、几百万美国人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7、他们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经常感到害怕。
8、他上路潜逃一个星期后饥寒交迫,只得向警方自首了。
9、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
10、一日饥寒交迫,求牛羊肉铺施舍一勺汤泡馍,吃后饥寒全消。
11、她年幼失去双亲,寄人篱下的日子饱受饥寒交迫,还需要做许许多多的家务。有一天,小女孩决定逃离家园,有一个好心的爷爷把她带了回家。虽然爷爷很穷,但他让她吃得饱,也让她上学去。
12、他饥寒交迫,吃了不少苦。
13、日晒风吹、饥寒交迫。
14、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格外的温暖;
15、在进退两难,饥寒交迫,汽油又用完的情况下,这群青少年即将发现隐藏在屠宰季节后的恐怖真相。
16、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17、在这期间,我曾是饥寒交迫。
18、我感谢那些救济会的志愿者们,他们赡养饥寒交迫的人们。
19、即使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坚持执行任务。
20、艾舍斯特咬着袖子,抑制悔恨交迫的呻吟。
21、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22、遭受暴风雪侵袭地区的人们饥寒交迫。
23、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它会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你愿意做这个冬日阳光吗?
24、他父亲解放前因饥寒交迫而死。
25、看见了一群受穷、受罪、饥寒交迫的人。
26、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引证解释

⒈ 谓多方面同时逼迫。

清刘大櫆《金氏节母传》:“忧危困苦,丛集其心;飢饿寒冻,交迫其体。”
鲁迅《二心集·答中学生杂志社问》:“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处此内忧外患交迫的非常时代,将对他讲怎样的话,作努力的方针?”

交迫的国语词典

同时逼迫。

如:「饥寒交迫」。

交迫的网络释义

交迫

  • 交迫,谓多方面同时逼迫。兵火交迫、饥寒交迫、饥暑交迫。
  • 交迫的翻译

    英语: to be beleaguered
    法语: être assiégé

    近义词

    交迫造句

    所谓爱心是一片照耀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饥寒交迫的农民向封建王朝发起了进攻。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了。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解放前,黄河流域的灾民们经常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解放前有许多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在黑暗的旧中国,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但腐败政府却货赂公行,官官相护,于民生国计而不顾。
    露宿街头的乞丐饥寒交迫,度日如年。
    解放前,汪大爷一家易衣而出,并日而食,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劳动人民在旧社会那种饥寒交迫的生活,今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封建社会时期,每逢灾年,百姓饥寒交迫,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解放前,广大穷苦百姓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那一年,我是贫病交迫,没办法才从上海来到这里。
    正当富贵人家欢度圣诞之夜时,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头饥寒交迫,无家可归。
    朝廷的腐败,使百姓饥寒交迫,怨气满腹。
    几十年贫病交迫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他的革命志向。
    解放前,每逢荒年,农民饥寒交迫,农村里一片惨不忍睹的凄凉景象。
    因为贫病交迫,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在清末年间,由于内外交迫,民不聊生,导致中华儿女揭竿而起,为民请命。

    汉字详情

    jiāo [jiao]
    部首: 225
    笔画: 6
    五笔: UQU
    五行:
    吉凶:
    仓颉: YCK
    四角: 004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 脚胫相交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3) 又如:交趾(古郡名。汉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4) 交叉;交错,错杂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5)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6) 结交; 交往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7)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交绝(关系断绝,绝交);交善(结交);交援(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

    (8) 交接,移交;交换

    交,易也。——《小尔雅》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疏:“交,谓交接也。”

    是言上下之交。——《荀子·儒效》。注:“交谓上下相交接也。”

    静郭君之交。——《吕氏春秋·知士》

    (9) 又如:交盘(点交;交接);交受(犹交易);交点(清点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交关(交接;紧要关头);交贸(交易)

    (10) 交配

    虎始交。——《礼记·月令》

    备以为交佩。——《楚辞·思美人》

    (11) 又如:交群(交配);交构(亦作交媾。指性交;阴阳交合);交群(交配);交感(指性交)

    (12) 进入;刚到 。如:交子时;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交节(临近节气。旧俗认为病人这时候易发生不测)

    (13) 接触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情交而不感者。——白居易《与元九书》

    战始三交失蛇矛。——《乐府诗集·陇上歌》

    (14) 又如:交兵,交战;交臂失之(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错过);交敌(交手);交绥(交战)

    (15) 送上;付出

    六日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翌日先交。

    (16) 又如:交作业;交款;交白卷

    (17) 分配 。如: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实验室吧

    名词

    (1) 朋友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2) 又如:故交;旧交;知交;择交;深交

    (3) 友谊;友情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4) 又如:断交;私交;多年之交

    (5) 相互认识,相识 。如:一面之交;他们是点头之交

    (6) 交往

    布衣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共定交。——《资治通鉴》

    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绝交;邦交;建交;复交

    (8) 相交之处,毗邻之处 。如:交界;井冈山在宁冈等四县之交

    (9) 交替之际

    十月之交。——《诗·小雅·十月》

    (10) 又如:春夏之交

    (11) 贸易 。如:成交

    (12) 跟头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水浒传》

    (13) 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交、 广布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副词

    (1) 交替;更替,更迭 。如:交用(交替使用);交移(交替变易);交讼(互相争论);交转(交替)

    (2) 一齐

    中外交荐。——《明史》

    (3) 又如:交至(一齐来到);交下(俱下,齐下);交攻(一并进攻);交赞(一齐称赞)

    (4) 互相,相互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交注(互相注视);交伐(交相戕害);交沁(相互渗透);交轧(互相排挤、倾轧);交眩(交相惑乱而不明)

    形容词

    (1) 通“姣”

    (2) 美丽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3) 侮慢,骄傲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4) 通“狡”。狡谲,诡诈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英文翻译

    mix; intersect; exchange, communicate; deliv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au2 gau5 kau1 [宝安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海陆丰腔] gau1 [陆丰腔]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2 gau4 k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rau/keaukau
    pò,pǎi [po,pai]
    部首: 306
    笔画: 8
    五笔: RP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HA
    四角: 363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白声。本义:逼近)

    (2) 同本义

    迫,近也。——《说文》

    迫,逼也,近也。——《广韵》

    望崦嵫而勿迫。——《离骚》。注:“附也。”

    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涉旬月,迫季冬。——司马迁《报任安书》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迫措(犹逼近)

    (4) 硬逼,逼迫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里胥迫我纳。——白居易《重赋》

    (5) 又如:胁迫(威胁强迫);强迫(施加压力使服从);迫劫(逼迫);迫蹙(逼迫强制);迫阨(逼迫;胁迫);迫弄(逼迫并戏耍);迫拶(逼迫);迫索(强迫索取);迫胁(逼迫、威胁);迫勒(强迫)

    (6) 催促

    迫生而下。——《吕氏春秋·贵生》

    迫孔悝于厕,强盟之。——《左传·哀公十五年》

    能事不受相促迫。——唐· 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

    (7) 又如:迫催(催逼,催促)

    形容词

    (1) 紧迫;急迫

    迫而动。——《淮南子·精神》。注:“切也。”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迫促(匆忙);迫急(迫切);迫划(紧急筹划);迫遽(急促);迫守(急切收捕);迫究(紧逼追问);迫亟(急促;急迫);迫速(急迫);迫猝(急迫;仓促)

    (3) 狭窄

    西州地势局迫。——《后汉书·窦融列传》

    (4) 又如:迫隘(狭窄;险阻);迫小(狭小);迫隘(狭窄,险阻);迫束(束缚,不得伸展);迫迮(狭窄);迫胁(迫窄;狭陋);迫唶(狭窄)

    (5) 困厄;窘迫 。如:迫厄(犹困厄);迫迮(困厄);迫怵(窘迫恐惧);迫胁(局促;困厄);迫戚(困厄的样子);迫猝(窘迫,困顿)

    (6) 另见 pǎi

    pǎ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coerce, force, compel; urgen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1 baak3 b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et7 [台湾四县腔] bet7 [梅县腔] bit7 bet7 [陆丰腔] bet7 [东莞腔] pek7 bet7 [宝安腔] bet7 [客英字典]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bi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ɐkprak/p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