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让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楠木。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黄金山 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后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 张华 云:交让树也。”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昔游》:“山头交让之木,浦口同心之花。” 明 王象晋 《群芳谱·木谱五·柟》:“柟生南方,故又作楠。其树童童若幢盖,枝叶森秀不相碍,若相避然,又名交让木。”
引证解释
⒈ 楠木。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黄金山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后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
引张华云:交让树也。”
唐卢照邻《五悲·悲昔游》:“山头交让之木,浦口同心之花。”
明王象晋《群芳谱·木谱五·柟》:“柟生南方,故又作楠。其树童童若幢盖,枝叶森秀不相碍,若相避然,又名交让木。”
交让木的网络释义
交让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 脚胫相交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3) 又如:交趾(古郡名。汉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4) 交叉;交错,错杂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5)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6) 结交; 交往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7)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交绝(关系断绝,绝交);交善(结交);交援(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
(8) 交接,移交;交换
交,易也。——《小尔雅》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疏:“交,谓交接也。”
是言上下之交。——《荀子·儒效》。注:“交谓上下相交接也。”
静郭君之交。——《吕氏春秋·知士》
(9) 又如:交盘(点交;交接);交受(犹交易);交点(清点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交关(交接;紧要关头);交贸(交易)
(10) 交配
虎始交。——《礼记·月令》
备以为交佩。——《楚辞·思美人》
(11) 又如:交群(交配);交构(亦作交媾。指性交;阴阳交合);交群(交配);交感(指性交)
(12) 进入;刚到 。如:交子时;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交节(临近节气。旧俗认为病人这时候易发生不测)
(13) 接触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情交而不感者。——白居易《与元九书》
战始三交失蛇矛。——《乐府诗集·陇上歌》
(14) 又如:交兵,交战;交臂失之(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错过);交敌(交手);交绥(交战)
(15) 送上;付出
六日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翌日先交。
(16) 又如:交作业;交款;交白卷
(17) 分配 。如: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实验室吧
名词
(1) 朋友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2) 又如:故交;旧交;知交;择交;深交
(3) 友谊;友情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4) 又如:断交;私交;多年之交
(5) 相互认识,相识 。如:一面之交;他们是点头之交
(6) 交往
布衣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共定交。——《资治通鉴》
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绝交;邦交;建交;复交
(8) 相交之处,毗邻之处 。如:交界;井冈山在宁冈等四县之交
(9) 交替之际
十月之交。——《诗·小雅·十月》
(10) 又如:春夏之交
(11) 贸易 。如:成交
(12) 跟头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水浒传》
(13) 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交、 广布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副词
(1) 交替;更替,更迭 。如:交用(交替使用);交移(交替变易);交讼(互相争论);交转(交替)
(2) 一齐
中外交荐。——《明史》
(3) 又如:交至(一齐来到);交下(俱下,齐下);交攻(一并进攻);交赞(一齐称赞)
(4) 互相,相互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交注(互相注视);交伐(交相戕害);交沁(相互渗透);交轧(互相排挤、倾轧);交眩(交相惑乱而不明)
形容词
(1) 通“姣”
(2) 美丽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3) 侮慢,骄傲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4) 通“狡”。狡谲,诡诈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au2 gau5 kau1 [宝安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海陆丰腔] gau1 [陆丰腔]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2 gau4 k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交 | 古肴 | 見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krau/keau | ka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襄(
)声。本义:责备)(2) 同本义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4) 退让;谦让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克让。——《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尧让天下于 许由。——《庄子·逍遥游》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6) 推举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李致远《还牢末》楔子
(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
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
(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9) 请,邀请 。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
(10) 允许 。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
(11)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
(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13) 要求 。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14)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15) 用烟酒款待 。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16) 通“攘”。
(17) 窃夺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管子·君臣下》
(18) 骚扰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
介词
被 。如:他让自行车撞了;庄稼让大水冲走了
名词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犬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呆笨 。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质直刚强)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muk7 [海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7 [陆丰腔] muk7 [客英字典] muk7 [台湾四县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宝安腔]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木 | 莫卜 | 明 | 屋一 | 入聲 | 屋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muk | m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