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

jiǔ lóng [ jiu long]
繁体 九龍
注音 ㄐ一ㄡˇ ㄌㄨㄥˊ

词语释义

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

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汉文帝的九匹良马。

鞭炮的一种。

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对一门九子的美称。

词语解释

  1. 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

    《文选·张衡<东京赋>》:“ 九龙 之内,寔曰嘉德。” 薛综 注:“ 九龙 ,本 周 时殿名也。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 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之一:“ 吴 师破九龙,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注:“九龙,《淮南子·泰族训》:‘ 闔閭 伐 楚 ……破九龙之鐘。’” 唐太宗 《咏烛》诗之二:“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龙烛。如: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舆。

  2. 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驂驾九龙十二白虎。”《云笈七籤》卷九八:“宝盖连舆,命驾御九龙。”

  3. 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帝遣九龙下,治此 江 汉 安。”

  4. 对一门九子的美称。

    《北齐书·王昕传》:“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藴藉,世号 王氏 九龙。”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类·九龙》:“ 后魏 崔子瑜 、 子枢 等九人号九龙。” 唐 杨炯 《宴人杨八宅序》:“一门九龙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绪秩。”

  5. 称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马》:“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号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龙。”参见“ 九逸 ”。

  6. 鞭炮的一种。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水火》:“《宛署记》又有名九龙入云。即炮仗之九条龙也。”

引证解释

⒈ 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此指九龙烛。

《文选·张衡<东京赋>》:“九龙之内,寔曰嘉德。”
薛综注:“九龙,本周时殿名也。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
北齐颜之推《古意》诗之一:“吴师破九龙, 秦兵割千里。”
余冠英注:“九龙,《淮南子·泰族训》:‘ 闔閭伐楚 ……破九龙之鐘。’”
唐太宗《咏烛》诗之二:“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如: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舆。

⒉ 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元君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驂驾九龙十二白虎。”
《云笈七籤》卷九八:“宝盖连舆,命驾御九龙。”

⒊ 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明何景明《九川行》:“帝遣九龙下,治此江汉安。”

⒋ 对一门九子的美称。

《北齐书·王昕传》:“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藴藉,世号王氏九龙。”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氏族类·九龙》:“后魏崔子瑜、子枢等九人号九龙。”
唐杨炯《宴人杨八宅序》:“一门九龙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绪秩。”

⒌ 称汉文帝的九匹良马。参见“九逸”。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马》:“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号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龙。”

⒍ 鞭炮的一种。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水火》:“《宛署记》又有名九龙入云。即炮仗之九条龙也。”

九龙的国语词典

传说中的神兽,能治水。

九龙的网络释义

九龙 (汉语词语)

  • 九龙 :jiǔ lóng ㄐㄧㄨˇ ㄌㄨㄙˊ,宗教人物
  • 九龙
  • 青龙神广仁王 赤龙神嘉泽王 黄龙神孚应王 白龙神义济王 黑龙神灵泽王 东海广德龙王 南海广利龙王 西海广润龙王 北海广泽龙王
  • 九龙造句

    九龙城是个鱼龙混杂之区,你到了那里之后,要特别当心。
    迄今为止在中国总共有三个九龙壁。
    抽取的样本要送往九龙坡质量检测中心,供权威部门检测,还要看工人绑钢筋的扎丝捆牢了没有,二次结构是否符合规范。
    在九龙方面,高架道路把东区海底隧道与大老山隧道的九龙入口接驳起来。
    本文分析了九龙口湿地生态特点、开发优势,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设想。
    原因很简单,七龙金龙卡的确尊贵,可拥有九龙金龙卡的那名青年更让他顾忌啊!“这……”。
    自南向北环过来的九龙山在晨雾的笼罩下,苍苍茫茫。
    但看九龙佩的机巧玄幻想来吴易的师傅也颇精此道,也或许是大巧不工,重剑无锋,一通百通。
    是一个中式公园,由于位处九龙荔枝角的填海区,而荔枝又是岭南名果,故以传统岭南风格造园。
    你住在岛上或九龙区?维多利亚港两岸有其优点和缺点,但最终它归结于你的个人喜好。
    裁判:由大会邀请九龙小型足球总会派出球证担任裁判工作。
    贵会将本人之资料交予九龙工业学校。
    九龙山上有七十二观,而最有特点的矮人观场面最大,香火也最盛。
    本报讯近日,九龙坡区工商分局对该辖区市场上的电子辞典质量进行了抽查,文曲星、好易通等品牌的部分型号未能顺利过关。
    尖沙咀位于九龙半岛南端,是九龙区内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旅游区和购物天堂。
    在这样的习惯培养下,吴国栋的成绩也稳步提升,最终拿下九龙坡区高考理科状元。
    一名爱好饮啤酒的泰国籍厨师,昨日在九龙城寓所饮下两罐啤酒后,突然不支晕倒,送院抢救终于不治。
    乘客凡购买豪华位或高速船船票,即可凭票根免费乘搭由北角往红磡或九龙城渡轮服务壹程。
    调查发现,总体上,港岛区的居民快乐指数较新界为高,而九龙居民的快乐指数则不及新界。
    北海里的那个是唯一一个双面九龙壁。

    汉字详情

    jiǔ [jiu]
    部首: 103
    笔画: 2
    五笔: VTN
    仓颉: KN
    四角: 40017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名词

    (1)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词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英文翻译

    n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3 [梅县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客英字典] giu3 [东莞腔] giu3 [陆丰腔] giu3 [宝安腔]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有上聲開口三等kĭəukiux/kiov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