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轨

jiǔ guǐ [ jiu gui]
繁体 九軌
注音 ㄐ一ㄡˇ ㄍㄨㄟˇ

词语释义

可容九辆车并列行驶的路面宽度。

指城中大道。

犹言众车。

泛指大路。

词语解释

  1. 可容九辆车并列行驶的路面宽度。

    《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郑玄 注:“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乘车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为辙广。九轨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辐内二寸半,辐广三寸半,綆三分寸之二,金辖之间,三分寸之一。” 汉 张衡 《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轂。” 清 唐甄 《潜书·法王》:“执此致之,直而无曲,显而无隐,如行九轨之途,更无他歧。”

  2. 指城中大道。

    宋 苏辙 《贺雪御筵谢状》:“九轨澄清,已消尘壒之浊;三农踊跃,载歌牟麦之丰。”

  3. 泛指大路。

    清 刘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轨,径趋其乡。”

  4. 犹言众车。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繫大江心。”

引证解释

⒈ 可容九辆车并列行驶的路面宽度。

《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郑玄注:“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乘车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为辙广。九轨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辐内二寸半,辐广三寸半,綆三分寸之二,金辖之间,三分寸之一。”
汉张衡《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宋苏轼《赠眼医王生彦若》诗:“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轂。”
清唐甄《潜书·法王》:“执此致之,直而无曲,显而无隐,如行九轨之途,更无他歧。”

⒉ 指城中大道。

宋苏辙《贺雪御筵谢状》:“九轨澄清,已消尘壒之浊;三农踊跃,载歌牟麦之丰。”

⒊ 泛指大路。

清刘大櫆《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轨,径趋其乡。”

⒋ 犹言众车。

宋陆游《度浮桥至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繫大江心。”

九轨的网络释义

九轨

  • 九轨,读作:jiǔ guǐ。该词组泛指大路。清·刘大櫆《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轨,径趋其乡”。
  • 汉字详情

    jiǔ [jiu]
    部首: 103
    笔画: 2
    五笔: VTN
    仓颉: KN
    四角: 40017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名词

    (1)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词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英文翻译

    n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3 [梅县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客英字典] giu3 [东莞腔] giu3 [陆丰腔] giu3 [宝安腔]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有上聲開口三等kĭəukiux/kiov
    guǐ [gui]
    部首: 405
    笔画: 6
    五笔: L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QKN
    四角: 445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2) 同本义

    轨,车辙也。——《说文》

    经涂九轨。——《考工记·匠人》。注:“轨,谓辙广。”

    车不得方轨。——《战国策·齐策》。注:“车两轮间为轨。”按,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礼记·中庸》

    (3) 又如:轨距

    (4) 车轮的痕迹,车辙

    轨,迹也。——《广雅》

    轨,车辙也。——《玉篇》

    兵车之轨交于天下。——柳宗元《辩侵伐论》

    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孟子·尽心下》

    (5) 又如:轨迹(车的辙迹);轨躅(车轮辗过的痕迹)

    (6) 法则、法度

    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管子·山国轨》

    东平失轨。——《汉书·叙传》。注:“法则也。”

    缘法循理谓之轨。——《贾子道术》

    轨事之大者也。——《汉书·贾山传》。注:“谓法度”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轨等(法度与等级);轨仪(规范,法则);轨法(轨范法则);轨事(法度,法则);轨模(法则,楷模)

    (8) 道,导轨

    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淮南子·本经训》

    (9) 又如:轨度;轨道;出轨;单(双)轨;出轨;无轨电车;有轨电车

    (10) 车子

    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左思《蜀都赋》。 刘良注:“轨,车也。躅,迹也。”

    回轨异途。——《三国志·郤志传》

    (11) 道路;途径

    异轨同奔。——《宋书·谢灵运传论》

    (12) 又如;轨途(道路);轨路(道路)

    (13) 统计 。如:轨官(古时主掌会计事宜的官);轨数(统计理财的方法)

    (14) 盗窃或作乱的坏人

    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左传·成公十七年》

    (15) 又如:奸轨(作乱偷窃之人)

    动词

    (1) 依循,遵循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轨轨(遵循轨迹);轨法(遵循法度);轨承(遵循承奉)

    英文翻译

    track, rut, path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