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古时九嫔和九卿分别治事之所。
指古明堂的九间房屋。
即九庙。天子的祖庙。
道教谓人体中的“上宫”(脑)和“九窍”。
词语解释
古时九嫔和九卿分别治事之所。
《周礼·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郑玄 注:“九室,如今朝堂诸曹治事处。” 贾公彦 疏:“此九嬪之九室与九卿九室相对而言之:九卿九室是治事之处;则九嬪九室亦是治事之处。”
指古明堂的九间房屋。
《大戴礼记·明堂》:“明堂者……凡九室。” 王聘珍 解诂:“《隋书·牛弘传》引 蔡邕 《明堂月令论》云:‘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
即九庙。天子的祖庙。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壬辰,既格於道祖,乘舆即以是日致斋於九室。”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庙》:“ 武德 元年始立四庙, 正观 七年立七庙, 开元 十年增太庙为九室。”
道教谓人体中的“上宫”(脑)和“九窍”。
《黄庭内景经·常念》:“九室正虚神明舍。” 梁丘子 注:“九室,谓头中九宫之室及人之九窍,使上宫荣华,九窍真正,则众神之所止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入九室以精思,存真一以招神者。”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
引证解释
⒈ 古时九嫔和九卿分别治事之所。
引《周礼·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郑玄注:“九室,如今朝堂诸曹治事处。”
贾公彦疏:“此九嬪之九室与九卿九室相对而言之:九卿九室是治事之处;则九嬪九室亦是治事之处。”
⒉ 指古明堂的九间房屋。
引《大戴礼记·明堂》:“明堂者……凡九室。”
王聘珍解诂:“《隋书·牛弘传》引蔡邕《明堂月令论》云:‘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
⒊ 即九庙。天子的祖庙。
引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壬辰,既格於道祖,乘舆即以是日致斋於九室。”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九庙》:“武德元年始立四庙, 正观七年立七庙, 开元十年增太庙为九室。”
⒋ 道教谓人体中的“上宫”(脑)和“九窍”。
引《黄庭内景经·常念》:“九室正虚神明舍。”
梁丘子注:“九室,谓头中九宫之室及人之九窍,使上宫荣华,九窍真正,则众神之所止舍也。”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夫入九室以精思,存真一以招神者。”
前蜀杜光庭《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
九室的网络释义
九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
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名词
(1)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词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3 [梅县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客英字典] giu3 [东莞腔] giu3 [陆丰腔] giu3 [宝安腔]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久 | 舉有 | 見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kĭəu | kiux/kio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2)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室,实也。——《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易·系辞》传
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说文系传》
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礼记·曲礼上》疏
入室又弗见也。——《礼记·问丧》
(3) 又如:室间(室内);室庑(居室);室温(室内温度);室隅(室内角落);登堂入室;室匣(内室中贮藏衣物的柜)
(4) 房屋;房间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室家(居所,住宅;夫妇所居为室,一门之内为家;妻子);室宇(房舍;屋宇);室宅(房舍住宅);室事(建房用材);室制(宫殿、屋宇的规模样式);室舍(房屋;住所);室第(住宅);室闾(房舍);室庐(居室,房舍)
(6) 家
室人交遍谪我。——《诗·邶风·北门》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唐· 杜甫《石壕吏》
(7) 又如:室老(家相,家臣中的长者);室族(家族);室祭(家祭);室人(家中的人);室怒市色(生家中人的气,却以怒色对待市人,谓迁怒于人)
(8) 机关、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工作单位 。如:办公室;研究室;手术室;收发室
(9) 指妻子
三十曰壮,有室。——《礼记·曲礼上》
(10) 又如:室妾(妻妾);室氏(妻子);正室;侧室
(11) 墓穴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诗·唐风·葛生》
(12) 刀剑的鞘 :与刀刃、猎刀或者其它器械紧密配合的护套
拔剑,剑长操其室。——《战国策·燕策》
(13) 家人;家族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14) 家产;家财
四分公室,季氏择二。——《左传·昭公五年》
(15) 姓
动词
(1) 娶妻;成家
丈夫二十而室,妇女十五而嫁。——《韩非子》
(2) 男女同房,交媾
王氏陷贼中,贼欲逼室之, 王氏骂贼,贼怒,遂支解之。——《金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sii3) [梅县腔] shit7 [客语拼音字汇] sid5 [沙头角腔] sit7 [东莞腔] sit7 [海陆丰腔] shit7 (shi3) [宝安腔] sit7 [陆丰腔] sh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失 | 式質 | 書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sjit | ɕĭĕ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