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垓

jiǔ gāi [ jiu gai]
注音 ㄐ一ㄡˇ ㄍㄞ

词语释义

亦作“九陔 ”。中央至八极之地。

亦作“九阂 ”、“九陔 ”。九层。指天。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极之地。《国语·郑语》:“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 韦昭 注:“九畡,九州之极数。”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北齐 魏收 《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举;五纪当定,想窅乎而上征。”《明史·韩爌传》:“念先帝临御虽止旬月,恩膏实被九垓。”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九畡”、“九陔”。中央至八极之地。

《国语·郑语》:“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
韦昭注:“九畡,九州之极数。”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北齐魏收《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举;五纪当定,想窅乎而上征。”
《明史·韩爌传》:“念先帝临御虽止旬月,恩膏实被九垓。”

⒉ 亦作“九阂”、“九陔”。九层。指天。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泝八埏。”
李善注:“垓,重也……言其德上达於九重之天。”
《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阂亦陔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日未移晷,周章九陔。”
晋郭璞《游仙诗》之六:“升降随长烟,飘飘戏九垓。”
唐吴筠《秋日彭蠡湖中观庐山》诗:“董氏出六合,王君升九垓。”

九垓的国语词典

中央至八极之地。比喻全国。

九垓的网络释义

九垓

  • (1).亦作“ 九畡 ”、“ 九陔 ”。中央至八极之地。(2).亦作“ 九阂 ”、“ 九陔 ”。九层。指天
  • 汉字详情

    jiǔ [jiu]
    部首: 103
    笔画: 2
    五笔: VTN
    仓颉: KN
    四角: 40017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名词

    (1)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词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英文翻译

    n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3 [梅县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客英字典] giu3 [东莞腔] giu3 [陆丰腔] giu3 [宝安腔]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有上聲開口三等kĭəukiux/kiov
    gāi [gai]
    部首: 334
    笔画: 9
    五笔: FYNW
    五行:
    仓颉: GYVO
    四角: 401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亥声。本义:八极之内的广大土地)

    (2) 同本义

    垓,兼该八极地也。——《说文》。字亦作畡。

    天子居九垓之田。——《国语·周语》

    设于无垓坫之宇。——《淮南子·俶真》。注:“垓坫,垠堮也。”

    上畅九垓,下埏八埏(yán八方极远之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于无垓坫之宇——《淮南子·俶真》

    (3) 又如:垓埏(天地的边际);垓坫(边际);垓极(荒远之处)

    (4) 域;界限

    重垠累垓。——扬雄《卫尉箴》

    (5) 数词。古代数目名,10 8

    京垓年岁之中,每每员舆(指地球)正不知几移几换而成此最后之奇。——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京垓(旧说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指亿万年悠长岁月);垓垓(形容杂草丛生的样子);垓垓攘攘(极多而纷乱)

    (7) 战地,阵地

    天罗地网漫山布,齐举刀兵大会垓。——《西游记》

    (8) 通“陔”。台阶,级层

    三垓上列,四陛旁升。——《北齐书·祭祀志》

    英文翻译

    border, boundary, fronti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i1
    ◎ 客家话:[陆丰腔] gai5 [梅县腔] goi1 [台湾四县腔] goi1 [客英字典] goi1 [宝安腔] goi1 [客语拼音字汇] goi1 [海陆丰腔] goi1
    ◎ 潮州话:g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哀平聲開口一等kɒikai/koi

    九垓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