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

jiǔ yuán [ jiu yuan]
注音 ㄐ一ㄡˇ ㄩㄢˊ

词语释义

九原 Jiǔyuán

(1) 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汝在九原。——· 袁枚《祭妹文》
Jiuyuan

词语解释

  1. 九州大地。

    《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跨上白骡韉,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

  2. 春秋 时 晋国 卿大夫的墓地。

    《礼记·檀弓下》:“ 赵文子 与 叔誉 观乎 九原 。”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 晋平公 过 九原 而嘆曰:‘嗟乎!此地之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3. 泛指墓地。

    唐 皎然 《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前蜀 韦庄 《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 金 史肃 《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

  4. 九泉,黄泉。

    《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於九原。” 宋 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 韩 欧 。” 清 龚自珍 《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引证解释

⒈ 九州大地。

《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清孔尚任《桃花扇·沉江》:“跨上白骡韉,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

⒉ 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

《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晋平公过九原而嘆曰:‘嗟乎!此地之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⒊ 泛指墓地。

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前蜀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
金史肃《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

⒋ 九泉,黄泉。

《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於九原。”
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金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清龚自珍《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九原的国语词典

九州大地。

九原的网络释义

九原

  • 九原,典故名,义项颇多。主要有指九州大地,指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亦指九泉,黄泉等。秦时有九原郡,现有包头市九原区。
  • 汉字详情

    jiǔ [jiu]
    部首: 103
    笔画: 2
    五笔: VTN
    仓颉: KN
    四角: 40017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名词

    (1)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词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英文翻译

    n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3 [梅县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客英字典] giu3 [东莞腔] giu3 [陆丰腔] giu3 [宝安腔]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有上聲開口三等kĭəukiux/kiov
    yuán [yuan]
    部首: 206
    笔画: 10
    五笔: DRII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HAF
    四角: 7129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 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2)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原,水泉本也。——《说文》。俗字作“源”。

    原泉混混。——《孟子》

    原流、泉浡。——《淮南子·原道》

    犹塞川原为潢洿也。——《汉书·食货志》

    有本有原。——唐· 韩愈《原毁》

    (3) 又如:原泉(源泉);原流(源流)

    (4) 起源;根本;根由

    必达于礼乐之原。——《礼记·孔子闲居》。注:“犹本也。”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5) 又

    衣食之原。

    (6) 又

    原大则饶。

    (7) 又如:原故(原因);原凶(凶杀案的主犯);原曲(原委和底细)

    (8) 原野

    广平曰原。——《尔雅》

    拘诸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川原无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南望原隰。——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原燎(原野上大火延烧);原色(原野的景色);原陵(平原与丘陵)

    形容词

    (1) 原来

    原不过此数。——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原道(原来说;原来);原起(原来;起初);原自(本来;原来);原身(原来的身形);原心(本心,本意);原价(原来的价格);原额(原来规定的数额)

    (3) 本来

    若果为原版所有。——《书林清话》

    (4) 又如:原底子(本来;从前);原说(本来说);原形毕露(本来面貌)

    (5) 最初的 。如:原脚子(原本);原解(捉拿犯人归案的差役);原供(最初的供词)

    (6) 未加工的 。如:原油;原粮

    动词

    (1) 推究

    原心定罪。——《汉书·薛宣传》。注:“谓寻其本也。”

    原其理,当是为谷大水冲激……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原庄宗。—— 宋· 欧阳修《伶官传》

    (2) 又如:原情(推究本情);原察(推究考察);原君;原毁

    (3) 宽恕

    因任己明而原省次之。——《庄子·天道》

    (4) 又如:原宥(原谅宽恕);原刑(恕罪);原省(宽恕并免除其罪);原降(原宥而减罪);原赦(宽恕赦免)

    (5) 赦免 。如:原洗(赦免洗雪);原恕(赦免);原遣(赦免释放)

    英文翻译

    source, origin, begin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客英字典] ngien2 [宝安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东莞腔] ngen2 [沙头角腔] nien2 [海陆丰腔] ngien2 [陆丰腔] gnian3
    ◎ 潮州话: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ŋĭwɐnngyan/ng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