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易•干》“初九”唐·孔颖达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
借指盛衰。
“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词语解释
《易·乾》“初九” 唐 孔颖达 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
《汉书·律历志上》:“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八:“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
借指盛衰。
前蜀 杜光庭 《奉化宗祐侍中黄箓斋词》:“乾刚坤载,不能排九六之期;蟾魄乌轮,不能革盈亏之势。”
“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宋 李纲 《道君太上皇帝升遐慰表》:“国家钟九六之运,鑾舆有沙漠之行。”
引证解释
⒈ 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
引《易·乾》“初九” 唐孔颖达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
《汉书·律历志上》:“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
唐吕岩《七言》诗之十八:“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
⒉ 借指盛衰。
引前蜀杜光庭《奉化宗祐侍中黄箓斋词》:“乾刚坤载,不能排九六之期;蟾魄乌轮,不能革盈亏之势。”
⒊ “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引宋李纲《道君太上皇帝升遐慰表》:“国家钟九六之运,鑾舆有沙漠之行。”
九六的网络释义
九六
九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
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名词
(1)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词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3 [梅县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客英字典] giu3 [东莞腔] giu3 [陆丰腔] giu3 [宝安腔]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久 | 舉有 | 見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kĭəu | kiux/kiov |
详细解释
数词
(1)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3)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
(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5) 六次
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
名词
(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国名 。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uk7 [宝安腔] luk7 [沙头角腔] luk7 [客语拼音字汇] liug5 lug5 [梅县腔] liuk7 [东莞腔] luk7 [客英字典] liuk7 [台湾四县腔] liuk7 [陆丰腔] li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六 | 力竹 | 來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lĭuk | li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