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傧

jiǔ bīn [ jiu bin]
繁体 九儐
注音 ㄐ一ㄡˇ ㄅ一ㄣ

词语释义

同“九宾”。

词语解释

  1. 同“ 九宾 ”。《隋书·礼仪志三》:“既至,大司空设九儐以致馆。”

引证解释

⒈ 同“九宾”。

《隋书·礼仪志三》:“既至,大司空设九儐以致馆。”

汉字详情

jiǔ [jiu]
部首: 103
笔画: 2
五笔: VTN
仓颉: KN
四角: 40017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名词

(1)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词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英文翻译

n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3 [梅县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客英字典] giu3 [东莞腔] giu3 [陆丰腔] giu3 [宝安腔]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有上聲開口三等kĭəukiux/kiov
bīn [bin]
部首: 221
笔画: 12
五笔: WPRW
五行:
吉凶:
仓颉: OJOC
四角: 232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宾声。本义:接引客人)

(2) 同本义

傧,导也。——《说文》

(3) 字亦作擯。注:“出接宾曰摈。”

摈者,请期。——《仪礼·士冠礼》。注:“在主人曰摈,在客曰介。”

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仪礼·聘礼》

若有祭祀、宾客、丧纪,则摈。——《周礼·天官·内小臣》

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周礼·秋官·司仪》。注:“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

(4) 又如:傧士(引导初为士者进见于王);傧相(迎宾称傧,赞礼称相)

(5) 陈列,摆

傧尔笾豆。——《诗·小雅·常棣》

(6) 通“摈”。排斥,抛弃

傧厥亲。——《逸周书》

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汉书·主父偃传》

(7) 通“宾”。尊敬

山川,所以傧鬼神也。——《礼记·礼运》

名词

(1) 迎接客人的人

其摈于天子也。——《礼记·曲礼下》。疏:“摈,谓天子接宾客之人也。”

桓公令傧者延而上。——《管子·小问》

傧者以告列子。——《庄子·列御寇》

(2) 又如:傧相(婚礼中陪伴新郎新娘的男子和女子) 摈

英文翻译

entertain guests

方言集汇

◎ 粤语:ban3
◎ 潮州话:波因1 [揭阳、潮阳]波嫣1(宾),bing1(ping) [揭阳、潮阳]biang1(pia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