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丹

jiǔ dān [ jiu dan]
注音 ㄐ一ㄡˇ ㄉㄢ

词语释义

道教谓服后可长生或成仙的丹药,即: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伏丹、塞丹。

词语解释

  1. 道教谓服后可长生或成仙的丹药,即: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伏丹、塞丹。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丹者,长生之要,非凡人所当见闻。” 南朝 梁 萧统 《谢勑参解讲启》:“服九丹之华,则僊徒可役。” 唐 李白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鍊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唐 吴筠 《高士咏·南华真人》:“况乃资九丹,轻举归太极。”

引证解释

⒈ 道教谓服后可长生或成仙的丹药,即: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伏丹、塞丹。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九丹者,长生之要,非凡人所当见闻。”
南朝梁萧统《谢勑参解讲启》:“服九丹之华,则僊徒可役。”
唐李白《灵墟山》诗:“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鍊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唐吴筠《高士咏·南华真人》:“况乃资九丹,轻举归太极。”

九丹的网络释义

九丹 (作家)

  • 九丹,江苏扬州人,原名朱子屏,1968年出生于江苏,1990年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分配到广西一家报社做记者,后辞职来到北京,还成立了一家企业,承包北京电影学院电视片部。1995年留学新加坡,在异域学习和生活5年之后,于2000年回国,在北京一家周刊社做记者,业余时间从事创作。现代最具争议话题的女作家,用她“文坛罂粟”的独特笔触,创作出了被广泛讨论的《乌鸦》、《漂泊女人》等身体文学。 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爱殇》。
  • 九丹造句

    如韩寒、郭敬明、卫慧、九丹就特别突出了自己外在形象的可看性。
    你认为九丹写的这篇小说怎么样?
    一个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经》,学会了使自己变化万端的方术,法术很多记也记不过来。
    宜昌九丹炉科技食品公司是一家生产臭豆腐的企业,公司产品需求量大,老板陈彦屏想扩大生产。
    我曾在村里的?岩洞里得到一本叫《九丹金液经》的古书,上面记载了许多的幻术,能变化万端,记不胜记。
    我们已经红了卫慧红了九丹,我们已经死了小波死了海子,这四件事,没一件是好事。
    曾几何时一批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们震撼了我们的社会,木子美、九丹、卫慧、棉棉、春树一度引领了时代潮流,现在看来连用身体写作都太单纯了。
    棉棉、卫慧之后是更直白更出位的木子美,木子美之后是竹影青瞳,而竹影青瞳之后呢?相信也还是大有人在。
    卫慧、棉棉、安妮宝贝、九丹是媒体炒作下最为著名的美女作家,她们的写作被称为“身体写作”,而九丹的作品更是被称为“妓女文学”。
    九丹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她与大使马努埃尔曾有一段恋情。
    老婆是要带出门的,她不需要博学多才,可是至少也得有足够知识做底子,比如她得知道九丹与街头野鸡的区别,知道美女作家并非真的是美女……
    我们不能形成一种恶俗的定式,如果想要嘈杂热闹,女作家一定要靠裸露下半身,男作家一定要一死了之。我们已经红了卫慧红了九丹,我们已经死了小波死了海子,这四件事,没一件是好事。
    石康、卫慧、棉棉、九丹……这些不同的名字不约而同地在某个时刻一起出现,像一场有预谋的大会,搅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云雨。
    从木子美、春树、卫慧、九丹到孙志明、洪峰、女国学,再到今天的黄辉,无一不戴着“一顶抬高身价的帽子”。
    还有九丹嘛比写的好多了还有一复旦女生写的也不错嘛她没长相。
    在九丹屯至百子坳中段约一公里多的地段上,双方展开激烈战斗。
    城内有一位热心的志士朱九丹倡议劝办国民捐,并立演说收捐处。
    九十年代末,文坛兴起卫慧、棉棉、九丹等一些被称为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

    汉字详情

    jiǔ [jiu]
    部首: 103
    笔画: 2
    五笔: VTN
    仓颉: KN
    四角: 40017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形〉 通“久”。时间长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名词

    (1) 九月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动词

    通“鸠”。纠合,聚集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英文翻译

    nin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3 [梅县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客英字典] giu3 [东莞腔] giu3 [陆丰腔] giu3 [宝安腔] giu3 [客语拼音字汇]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有上聲開口三等kĭəukiux/kiov
    dān [dan]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MYD
    五行:
    仓颉: BY
    四角: 774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2) 同本义

    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说文》

    砺砥砮丹。——《书·禹贡》

    有始州之国,有丹山。——《山海经·大荒北经》

    加之以丹矸。——《荀子·正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丹矸(丹砂);丹砂(一种红色矿物,也叫“朱砂”);丹砾(矿物之丹砂,可为药用);丹铅(丹砂和铅粉,是古人校勘文字的用具)

    (4) 道家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又称丹头;丹液 。如:炼丹;丹剂(丹药,丹饵)

    (5) 古代用作染色的颜料

    凡画者丹质。——《仪礼·乡射礼记》

    (6) 指南方。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 。如:丹山(南方当日之地)

    (7) 帝王的,帝王居住的 。如:丹诏(皇帝的诏书);丹跸(帝王的车驾);丹书铁券(皇帝颁给功臣使其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诏书)

    (8)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成药

    山海丹

    灵丹妙药

    形容词

    (1) 红色,赤色

    染羽以朱湛丹秫。——《周礼·考工记》

    颜如渥丹。——《诗·秦风·终南》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丹秫(赤粟);丹陛云墀(雕刻着云彩的红色台阶);丹阙(宫殿前两边用红色染饰的楼台);丹毫(红颜色的笔);丹陛(红色的台阶)

    (3) 赤诚 。如:丹悃(真诚;赤诚之心);丹诚(丹赤诚衷之心);丹禁(天子居住的禁城)

    (4) 炼丹的 。如:丹鼎(道家语。一种炼丹的器具);丹丘(神话中的神仙之境。日夜皆明);丹台(道家语。神仙居住的地方)

    动词

    (1) 涂染成红色

    杀卒四万,血丹野。——《新唐书》

    (2) 又如:丹野

    英文翻译

    cinnabar (native HgS); vermilion (artificial HgS used as pig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an1 [梅县腔] da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1 [客英字典] dan1 [东莞腔] dan1 [沙头角腔] dan1 [宝安腔] dan1 [海陆丰腔] dan1 [陆丰腔] dan1
    ◎ 潮州话:dang1(tang 旧时:t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寒平聲開口一等tɑ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