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览

yǐ lǎn [ yi lan]
繁体 乙覽
注音 一ˇ ㄌㄢˇ

词语释义

语本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宗皇帝……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

词语解释

  1. 语本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文宗皇帝 ……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

    宋 洪皓 《松漠纪闻续》:“今先定至官号,品次,职守,上进御府,以尘乙览,恭俟圣断。”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序》:“贵人买以入,遂尘乙览。书生遭遇,可谓至荣。” 清 赵翼 《观文恭公》诗:“进御例奏名,得邀乙览烛。”

引证解释

⒈ 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

语本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宗皇帝 ……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
宋洪皓《松漠纪闻续》:“今先定至官号,品次,职守,上进御府,以尘乙览,恭俟圣断。”
宋洪迈《<容斋续笔>序》:“贵人买以入,遂尘乙览。书生遭遇,可谓至荣。”
清赵翼《观文恭公》诗:“进御例奏名,得邀乙览烛。”

乙览的国语词典

乙,指乙夜,二更时候,约为晚上十点。乙览谓于乙夜观看文书。语本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宗皇帝尚贤乐善,罕有伦比。…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以乙览指皇帝阅读文书。宋.刘克庄〈书事〉诗二首之一:「学徒谁是单传者,史藳曾经乙览无?」

乙览的网络释义

乙览

  • 语本卷中:"文宗皇帝……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阅读的过程中修正颠倒遗漏的文字。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6
    笔画: 1
    五笔: NNL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U
    四角: 1771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2) 同本义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说文》

    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陆机《文赋》。注:“抽也。”

    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史记·律书》

    (3) 又如:乙乙(难出之貌)

    (4) 第二,次一等 。如:乙部(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名词

    (1) 天干的第二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甲乙。——《礼记·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注

    帝乙归妹。——《易·泰》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

    (2) 某人

    甲乙同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甲先得举。

    (3) 又如:某甲某乙

    (4) 鱼腮骨

    狼去肠…鱼去乙。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 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不可出。”——《礼记·内则》

    (5) 虎两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宋· 苏轼《寄微轩》

    动词

    碾压;压抑

    西太守,乙卯金。——《后汉书》。李贤注:“乙,轧也。 述 言西方太守能轧绝卯金也。”

    英文翻译

    second; 2nd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3 jyut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et7 [宝安腔] jet7 [海陆丰腔] rit7 ret7 [东莞腔] jet7 [梅县腔] jat7 [客语拼音字汇] yad5 [客英字典] jet7 [陆丰腔] jat7 [台湾四县腔] jit7 jet7
    ◎ 潮州话:ig4(ik 旧时:it)【揭阳】êg4(e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筆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ʔĭĕtqit/yt
    lǎn [lan]
    部首: 416
    笔画: 9
    五笔: JTY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LIBHU
    四角: 28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监”的本义是借水照形,这里表示看。本义:观看)

    (2) 同本义

    览,观也。——《说文》

    而数览。——《战国策·齐策》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离骚》

    又览累累之昌辞。——《汉书·扬雄传》

    洞庭君览毕。——唐· 李朝威《柳毅传》

    故有所鉴辄省记。——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览观(阅览);览读(阅读);览阅(阅览);览核(查阅);览究(阅读研究)

    (4) 观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览历(游览);览瞩(极目远望);览胜;览古

    (6) 观察;考察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救天下贤士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7) 又如:览省(视察);览揆(览观,揆度。后用以称生长);览观(观察);览镜(照镜);览察(审察);览试(审察考试)

    (8) 采纳

    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战国策》

    (9) 通“揽”。采取;采摘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 又如:览取(揽取)

    (11) 持,把握。古同“揽” 。如:览总(执掌总理);览政(主持朝政)

    名词

    (1) 景致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奇览(奇妙的景色)

    (3) 唐代州名,在今云南省楚雄县

    览州,贞观二十三年置。——《新唐书》

    (4) 姓

    英文翻译

    look at, inspect; perceive

    方言集汇

    ◎ 粤语:laam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