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觉

guāi jué [guai jue]
繁体 乖覺
注音 ㄍㄨㄞ ㄐㄩㄝ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乖觉 guāijué

(1) 机警灵敏

松鼠乖觉得很,听见声音就溜跑了。
alert;clever;shrewd

词语解释

  1. 机灵。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若论姐姐这等乖觉,料他到的那里。”《水浒传》第八一回:“哥哥再选两个乖觉的人,多将金宝前去京师,探听消息。”《红楼梦》第五二回:“偶然见你病了,随口説特瞧你的病,这也是人情乖觉取和儿的常事。”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可怜 孟子 就象一个乖觉的小孩子做错了事向母亲求饶的一样,他把围腰抛开,突然在 孟夫人 面前跪下去了。”

  2. 狡诈。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两个承差是衙门老溜,好不乖觉。”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如与人相约諫君死难,稍计利害,即避之以自全,反以不避者为痴,此之谓乖觉耳。”

  3. 不吉利。

    《太平广记》卷八十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崔无斁》:“﹝ 崔公 ﹞曰:‘去即乖觉!’ 杨 ( 杨德辉 )坐不果去,而 暠 ( 李暠 )斋日就擒,道士多罹其祸。 杨 之幸免,由 崔 之力也。”

引证解释

⒈ 机灵。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若论姐姐这等乖觉,料他到的那里。”
《水浒传》第八一回:“哥哥再选两个乖觉的人,多将金宝前去京师,探听消息。”
《红楼梦》第五二回:“偶然见你病了,随口説特瞧你的病,这也是人情乖觉取和儿的常事。”
郭沫若《孟夫子出妻》:“可怜孟子就象一个乖觉的小孩子做错了事向母亲求饶的一样,他把围腰抛开,突然在孟夫人面前跪下去了。”

⒉ 狡诈。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两个承差是衙门老溜,好不乖觉。”
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一:“如与人相约諫君死难,稍计利害,即避之以自全,反以不避者为痴,此之谓乖觉耳。”

⒊ 不吉利。 《太平广记》卷八十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崔无斁》:“﹝崔公﹞曰:‘去即乖觉!’ 杨(杨德辉 )坐不果去,而暠(李暠 )斋日就擒,道士多罹其祸。

杨之幸免,由崔之力也。”

乖觉的国语词典

机警、聪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谁知这儿子是个乖觉的,点头会意,就晓得其中就里。」也作「乖角」。

乖觉的网络释义

乖觉

  • 乖觉,指机警灵敏。
  • 拼音:guāi jué
  • 语出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若论姐姐这等乖觉,料他到的那里。”
  • 乖觉的翻译

    英语: perceptive, alert, clever, shrewd
    法语: perceptif, alerte, intelligent, habile

    乖觉造句

    那些依人的小鸟儿,不在紧跟前的时候,不但不讨厌,反倒是乖觉可爱的眼前花。
    太福群山山高林密,不利大军进剿,太福山群盗也十分乖觉,从来不敢跨出太福山南下一步,官兵才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把头靠在牛肚子上以后,她就满眼含着乖觉隐约的追问神气,转向他。
    卫铃兰冷不丁的刺他一句,卫老酒瞬间乖觉了几分,老老实实的坐到了饭桌旁。
    林琪琛也乖觉,赶忙起身向三席敬酒赔不是,总算是将这台面下来了。
    也有人认为一切都可以化作乖觉的机器……把人群分类,像秤纽、秤钩、秤杆、秤锤那样搭配起来……用来秤什么呢?秤幸福。
    而况圣祖聪明天亶,又乖觉又伶俐,轶类超群,几百个也不及他一个。
    听闻此女貌若无盐,行为乖觉,琴棋书画件件不会,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人送外号——混世小霸王。
    这小姑娘也乖觉,知道自己无依无靠,就干脆央着父亲老友把自己报上采选的单子,入宫了事。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曹雪芹所塑造的奴婢群体中最少奴颜媚骨、最不乖觉或说最不守本分的女奴。
    剩下的护院一个个也聪明乖觉的很,没有谁在那扯着嗓子咋呼,见风使陀这招都使得相当自如。
    训龟人倒也乖觉,知道自己没什么本事,待在这里,反倒碍手碍脚,磕了个头,提了包裹,便匆匆跑开。

    汉字详情

    guāi [guai]
    部首: 103
    笔画: 8
    五笔: TFUX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HJLP
    四角: 2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象羊角形,从“北”。从“北”,取其分背的意思。本义:背离,违背,不和谐)

    (2) 同本义

    乖,戾也。——《说文》

    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贾子道术》

    吾独乖刺而无当兮。——《楚辞·怨世》

    乖,背也。——《广雅》

    楚执政众而乖。——《左传·昭公三十年》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晁错《论贵粟疏》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汉· 王充《论衡·薄葬》

    (3) 又如:乖礼(违背成礼、定制);乖角(违背抵触);乖贰(背离;违异);乖背(违背);乖则(违反法则)

    (4) 分离;离别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魏· 曹植《朔风》

    (5) 又如:乖分(分离;分裂);乖别(分离;离别);乖拆(分离);乖析(分离,支离破碎)

    (6) 断绝;隔绝 。如:乖绝(隔绝);乖隔(阻隔);乖梗(受阻而分离)

    形容词

    (1) 不同;差异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晋· 潘岳《西征赋》

    (2) 又如:乖讹(差错;乖僻);乖越(差失,错误;不相当);乖舛(乖殊。乖异;不同)

    (3) 反常;谬误

    朕醉中处事有乖。——《辽史·穆宗纪》

    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太平广记·韩愈外甥》引《仙传拾遗》

    (4) 又如:乖性儿(乖僻性格);乖和(不正常;不和谐);乖节(失常;过度);乘诞(乖戾荒诞);乖眼(怪眼)

    (5) 不顺利;不如意 。如:乖遇(逆境,不幸的境遇)

    (6) 邪恶;奸滑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 乖龙左耳来。—— 唐· 韩愈《答张道士寄树鸡》诗

    (7) 又如:乖滑(狡猾;调皮);乖子(狡猾的人);乖劣(暴戾;恶劣);乖气(邪恶之气);乖沴(邪气,不和之气);乖诡(奸滑怪诞);乖眼(怪眼;凶眼)

    (8) 表现好,顺从,听话 。如:不听话就不乖;这小孩真乖

    (9) 灵巧,聪明,伶俐

    行者的眼乖。——《西游记》十五回

    上了一回当,他也学乖了

    黄文炳是个乖觉的人,早瞧了八分,,便奔船梢后走,望江里踊身便跳。——《水浒》第四十一回

    (10) 又如:乖觉(机敏);乖人(机灵人);乖乖伶(聪明伶俐)乖唇蜜舌(形容口齿伶俐)

    (11) 〈方〉∶漂亮 。如:伢子乖

    英文翻译

    rebel; crafty, shrewd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i1
    ◎ 客家话:[宝安腔] gai1 [梅县腔] gwai1 [台湾四县腔] gwai1 [客英字典] gwai1 [客语拼音字汇] gai1 guai1 [海陆丰腔] gwai1 [陆丰腔] kuai1 [沙头角腔] gai1 [东莞腔] gai1
    ◎ 潮州话:gu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懷皆合平聲合口二等kruai/koeikwɐi
    jué,jiào [jue,jiao]
    部首: 416
    笔画: 9
    五笔: IP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FBBHU
    四角: 90212

    详细解释

    jiào

    动词

    (1) 睡醒

    觉,悟也。从见,學省声。——《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卓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2) 又如:觉卧(觉醒时和寝卧时);觉寤(睡醒);觉寝(自睡中觉醒)

    (3) 通“挍”、“校”。比较,较量

    如此贤不肖相觉。——《孟子·离娄下》注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

    名词

    (1) 俗称睡眠为睡觉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庄子·齐物论》

    觉见卧闻。——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惟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2) 又如:睡了一大觉

    (3) 一次短的睡眠,打盹 。如:午觉;累了可以扒在桌上睡一觉

    量词

    (1) 睡眠一次为一觉 。如:睡了一觉中觉

    (2) 另见 jué

    jué

    动词

    (1) (形声。从见,学省声。本义:醒悟,明白)

    (2) 同本义

    觉,悟也。——《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贤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且有大觉。——《庄子·齐物论》

    叔术觉焉。——《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觉来(醒来);觉悟;如梦初觉

    (4) 感觉到,意识到

    而觉跌千里者。——《荀子·王霸》。注:“知也。”

    岛不觉。——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常觉一切。——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更觉胆落。——《广东军务记》

    (5) 又如:觉道(觉得);不知不觉;觉发(发觉)

    (6) 启发;使人觉悟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孟子·万章上》

    (7) 发觉,发现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之觉。——《资治通鉴·唐纪》

    名词

    (1) 感觉器官 。如: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觉元(脑神)

    (2) 贤智者之称

    藏埋于终古,而未寤于前觉也。——晋· 左思《吴都赋》

    (3) 另见 jiào

    英文翻译

    to wake up from sleep; consc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3 go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