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殊

guāi shū [ guai shu]
注音 ㄍㄨㄞ ㄕㄨ

词语释义

怪异;不同。

改变;变化。

词语解释

  1. 怪异;不同。

    三国 魏 阮籍 《狝猴赋》:“体多似而匪类,形乖殊而不纯。”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以丑为美者有矣,以浊为清者有矣,以失为得者有矣,此三者乖殊,炳然可知。”《晋书·江统传》:“言语不通,贄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

  2. 改变;变化。

    《旧唐书·褚遂良传》:“陛下虑生意表,信在言前,今者临事,忽然乖殊,所惜尤少,所失滋多。” 明 宋濂 《味梅斋稿序》:“及后未数年,人事稍稍乖殊:或得州县官散之南北;或以老癃疾疢引归田里;或抵法遇患转徙远方。”

引证解释

⒈ 怪异;不同。

三国魏阮籍《狝猴赋》:“体多似而匪类,形乖殊而不纯。”
晋葛洪《抱朴子·塞难》:“以丑为美者有矣,以浊为清者有矣,以失为得者有矣,此三者乖殊,炳然可知。”
《晋书·江统传》:“言语不通,贄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

⒉ 改变;变化。

《旧唐书·褚遂良传》:“陛下虑生意表,信在言前,今者临事,忽然乖殊,所惜尤少,所失滋多。”
明宋濂《味梅斋稿序》:“及后未数年,人事稍稍乖殊:或得州县官散之南北;或以老癃疾疢引归田里;或抵法遇患转徙远方。”

乖殊的网络释义

乖殊

  • 乖殊,拼音为guāi shū,解释指怪异,不同,改变,变化。
  • 汉字详情

    guāi [guai]
    部首: 103
    笔画: 8
    五笔: TFUX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HJLP
    四角: 2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象羊角形,从“北”。从“北”,取其分背的意思。本义:背离,违背,不和谐)

    (2) 同本义

    乖,戾也。——《说文》

    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贾子道术》

    吾独乖刺而无当兮。——《楚辞·怨世》

    乖,背也。——《广雅》

    楚执政众而乖。——《左传·昭公三十年》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晁错《论贵粟疏》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汉· 王充《论衡·薄葬》

    (3) 又如:乖礼(违背成礼、定制);乖角(违背抵触);乖贰(背离;违异);乖背(违背);乖则(违反法则)

    (4) 分离;离别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魏· 曹植《朔风》

    (5) 又如:乖分(分离;分裂);乖别(分离;离别);乖拆(分离);乖析(分离,支离破碎)

    (6) 断绝;隔绝 。如:乖绝(隔绝);乖隔(阻隔);乖梗(受阻而分离)

    形容词

    (1) 不同;差异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晋· 潘岳《西征赋》

    (2) 又如:乖讹(差错;乖僻);乖越(差失,错误;不相当);乖舛(乖殊。乖异;不同)

    (3) 反常;谬误

    朕醉中处事有乖。——《辽史·穆宗纪》

    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太平广记·韩愈外甥》引《仙传拾遗》

    (4) 又如:乖性儿(乖僻性格);乖和(不正常;不和谐);乖节(失常;过度);乘诞(乖戾荒诞);乖眼(怪眼)

    (5) 不顺利;不如意 。如:乖遇(逆境,不幸的境遇)

    (6) 邪恶;奸滑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 乖龙左耳来。—— 唐· 韩愈《答张道士寄树鸡》诗

    (7) 又如:乖滑(狡猾;调皮);乖子(狡猾的人);乖劣(暴戾;恶劣);乖气(邪恶之气);乖沴(邪气,不和之气);乖诡(奸滑怪诞);乖眼(怪眼;凶眼)

    (8) 表现好,顺从,听话 。如:不听话就不乖;这小孩真乖

    (9) 灵巧,聪明,伶俐

    行者的眼乖。——《西游记》十五回

    上了一回当,他也学乖了

    黄文炳是个乖觉的人,早瞧了八分,,便奔船梢后走,望江里踊身便跳。——《水浒》第四十一回

    (10) 又如:乖觉(机敏);乖人(机灵人);乖乖伶(聪明伶俐)乖唇蜜舌(形容口齿伶俐)

    (11) 〈方〉∶漂亮 。如:伢子乖

    英文翻译

    rebel; crafty, shrewd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i1
    ◎ 客家话:[宝安腔] gai1 [梅县腔] gwai1 [台湾四县腔] gwai1 [客英字典] gwai1 [客语拼音字汇] gai1 guai1 [海陆丰腔] gwai1 [陆丰腔] kuai1 [沙头角腔] gai1 [东莞腔] gai1
    ◎ 潮州话:gu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懷皆合平聲合口二等kruai/koeikwɐi
    shū [shu]
    部首: 406
    笔画: 10
    五笔: GQR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NHJD
    四角: 152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歺( 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2) 同本义

    殊,死也。——《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庄子·在宥》

    (3) 引申为死

    太子即自刭,不殊。——《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

    (4) 又如:不殊(不死)

    (5) 断绝

    殊,断也。——《广雅》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6) 分开;离开

    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管子》

    (7) 分;区别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8) 超过

    母氏年殊七十。——《后汉书·梁统传》

    形容词

    (1) 异;不同

    而万殊为一。——《淮南子·本经》。注:“异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殊等(指人或事物的不同等级);殊方(异域;他乡);殊文(不同形体的文字);殊文别语(不同的文字与语言);殊类(不同的类别);殊礼(不同的礼制);殊称(不同的名称;特殊的名称);殊心(异心。不同的志趣、认识和思想感情);殊目(不同的名称);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3) 特异;出众;突出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殊观(奇观;异观);殊庭(异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殊胜(特异;绝佳);殊乡(异乡。多指仙乡);殊形(奇异的形状);殊奇(奇特);殊相(奇异的状貌);殊翁(文采奇特的雁颈毛)

    (5) 特别,独特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殊觉(特别觉得);殊礼(特殊的礼遇);殊渴(特别渴望);殊遇(特殊的待遇;破格重用);殊奖(特别的奖励);殊选(破格选用);殊赏(特别的赏赐);殊态(特殊的姿态);殊量(特殊的才能。即大器);殊容(特殊的容貌)殊恩(特别的恩惠)

    副词

    (1) 很;甚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殊难相信;殊久

    英文翻译

    different, special, unusual

    方言集汇

    ◎ 粤语:s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u2 [客英字典] shu2 [台湾四县腔] su2 [东莞腔] su2 [宝安腔] su2 [梅县腔] shu2 chu2 [陆丰腔]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s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市朱平聲合口三等zjyo/zjuʑ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