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性儿

guāi xìng ér [ guai xing er]
繁体 乖性兒
注音 ㄍㄨㄞ ㄒ一ㄥˋ ㄦˊ

词语释义

性情、脾气反常。

词语解释

  1. 性情、脾气反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红娘 看时,有些乖性儿,则怕有情人不遂心也似此。”

引证解释

⒈ 性情、脾气反常。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红娘看时,有些乖性儿,则怕有情人不遂心也似此。”

乖性儿的国语词典

别扭的意思。

乖性儿的网络释义

乖性儿

  • 乖性儿,拼音guāi xìng ér,注音 ㄍㄨㄞ ㄒㄧㄥˋ ㄦˊ。出处《西厢记》。
  • 汉字详情

    guāi [guai]
    部首: 103
    笔画: 8
    五笔: TFUX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HJLP
    四角: 2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象羊角形,从“北”。从“北”,取其分背的意思。本义:背离,违背,不和谐)

    (2) 同本义

    乖,戾也。——《说文》

    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贾子道术》

    吾独乖刺而无当兮。——《楚辞·怨世》

    乖,背也。——《广雅》

    楚执政众而乖。——《左传·昭公三十年》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晁错《论贵粟疏》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汉· 王充《论衡·薄葬》

    (3) 又如:乖礼(违背成礼、定制);乖角(违背抵触);乖贰(背离;违异);乖背(违背);乖则(违反法则)

    (4) 分离;离别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魏· 曹植《朔风》

    (5) 又如:乖分(分离;分裂);乖别(分离;离别);乖拆(分离);乖析(分离,支离破碎)

    (6) 断绝;隔绝 。如:乖绝(隔绝);乖隔(阻隔);乖梗(受阻而分离)

    形容词

    (1) 不同;差异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晋· 潘岳《西征赋》

    (2) 又如:乖讹(差错;乖僻);乖越(差失,错误;不相当);乖舛(乖殊。乖异;不同)

    (3) 反常;谬误

    朕醉中处事有乖。——《辽史·穆宗纪》

    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太平广记·韩愈外甥》引《仙传拾遗》

    (4) 又如:乖性儿(乖僻性格);乖和(不正常;不和谐);乖节(失常;过度);乘诞(乖戾荒诞);乖眼(怪眼)

    (5) 不顺利;不如意 。如:乖遇(逆境,不幸的境遇)

    (6) 邪恶;奸滑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 乖龙左耳来。—— 唐· 韩愈《答张道士寄树鸡》诗

    (7) 又如:乖滑(狡猾;调皮);乖子(狡猾的人);乖劣(暴戾;恶劣);乖气(邪恶之气);乖沴(邪气,不和之气);乖诡(奸滑怪诞);乖眼(怪眼;凶眼)

    (8) 表现好,顺从,听话 。如:不听话就不乖;这小孩真乖

    (9) 灵巧,聪明,伶俐

    行者的眼乖。——《西游记》十五回

    上了一回当,他也学乖了

    黄文炳是个乖觉的人,早瞧了八分,,便奔船梢后走,望江里踊身便跳。——《水浒》第四十一回

    (10) 又如:乖觉(机敏);乖人(机灵人);乖乖伶(聪明伶俐)乖唇蜜舌(形容口齿伶俐)

    (11) 〈方〉∶漂亮 。如:伢子乖

    英文翻译

    rebel; crafty, shrewd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i1
    ◎ 客家话:[宝安腔] gai1 [梅县腔] gwai1 [台湾四县腔] gwai1 [客英字典] gwai1 [客语拼音字汇] gai1 guai1 [海陆丰腔] gwai1 [陆丰腔] kuai1 [沙头角腔] gai1 [东莞腔] gai1
    ◎ 潮州话:gu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懷皆合平聲合口二等kruai/koeikwɐi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