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

yì lǐ [yi li]
繁体 義理
注音 一ˋ ㄌ一ˇ

词语释义

义理 yìlǐ

(1) 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

以义理咨访。——· 刘开《问说》
argumentation

词语解释

  1. 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魏书·崔浩传》:“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2. 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汉书·刘歆传》:“及 歆 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三国 魏 王肃 《<孔子家语>序》:“自 肃 成童,始志于学,而学 郑氏 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3. 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宋 张载 《经学理窟·义理》:“有急求义理復不得,於閒暇有时得。”《二程遗书》卷十八:“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 宋 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4. 文辞的思想内容。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5. 犹道理。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追思所犯,真无义理。”《水浒传》第三六回:“ 赵 家那廝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 郭沫若 《鸡之归去来》:“那H老板娘是讲义理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
《魏书·崔浩传》:“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⒉ 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汉书·刘歆传》:“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序》:“自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郑氏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⒊ 称宋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有急求义理復不得,於閒暇有时得。”
《二程遗书》卷十八:“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⒋ 文辞的思想内容。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⒌ 犹道理。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追思所犯,真无义理。”
《水浒传》第三六回:“赵家那廝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
郭沫若《鸡之归去来》:“那H老板娘是讲义理的人。”

义理的国语词典

微言大义之理。

如:「清末桐城派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相互为用。」

义理的网络释义

义理

  • 义理,汉语词汇。
  • 拼音:yì lǐ,
  • 释义: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3、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4、文辞相关。5、犹道理
  • 义理造句

    遵循圣杯之倚托,服从此之义理、此之真意而回应。
    进而言之,于丹讲《论语》是一种“大众文化”,而不是“精英文化”,不是那些专业人士的高深义理和高头讲章。
    是一种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学习和行动的实验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尽避这一理论不曾也不打算动摇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根基,但它将自由主义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暴露无遗,部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自由的不满情绪。
    晚近,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学界的积极响应。
    其一,吾将为闯王兄修书一封给吴三桂,陈述义理及利害得失,同时可以善待吴三桂在京家人。
    没有高深的人道主义理论说辞,也不一定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豁达超然。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而思想建设的基础就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诗歌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对佛禅义理的吸取和借鉴,也丰富了诗的审美趣旨。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
    尼采在非理性方面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理论。
    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
    这种新国民生活礼仪的制定,在取舍之间,不应以哪个国强大先进为标准,而是要合乎人情义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过渡形式,只有完成马克思社会主义过程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目标。
    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闾与郡县,希足束如马齿,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
    本文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赵姨娘的多次“抗争”进行分析,探究其性格变化的轨迹。
    他一方面赞赏社会主义理论,吸收了一些思想形成了民生主义学说,同时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孔子说:财富的取得如果是合乎义理道德的,即使是替别人执鞭、守门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

    [li]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J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WG
    四角: 16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reason, logic;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