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墨

dān mò [ dan mo]
注音 ㄉㄢ ㄇㄛˋ

词语释义

朱墨和黑墨。古人用于书写与点校书籍。

词语解释

  1. 朱墨和黑墨。古人用于书写与点校书籍。

    唐 韩愈 《谴疟鬼》诗:“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宋 苏轼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诗:“朅来东观弄丹墨,聊借旧史诛姦彊。” 宋 黄庭坚 《与徐彦和》:“所寄诗文,久乃得。熟观之,极见琢磨之功。奉想丹墨之暇,左右经史时,以古人用心处,一浣刀笔之尘也。” 清 金农 《蔡七舍人端削牍寄予因答来贶》诗:“丹墨校无恙,寒暄慎独居。”

引证解释

⒈ 朱墨和黑墨。古人用于书写与点校书籍。

唐韩愈《谴疟鬼》诗:“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宋苏轼《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诗:“朅来东观弄丹墨,聊借旧史诛姦彊。”
宋黄庭坚《与徐彦和》:“所寄诗文,久乃得。熟观之,极见琢磨之功。奉想丹墨之暇,左右经史时,以古人用心处,一浣刀笔之尘也。”
清金农《蔡七舍人端削牍寄予因答来贶》诗:“丹墨校无恙,寒暄慎独居。”

丹墨的网络释义

丹墨

  •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等单位1989年以(京玉×NJ76)×早红2号育成,1994年定名。
  • 果实性状:果实近圆形,稍扁,平均单果重97克,大果重130克。果顶圆平,缝合线浅,过顶,两侧对称。梗洼深,广度中等。果实整齐。果皮底色绿白,果面全面着暗红至紫红色,具不明显条纹,着色不均匀。果肉黄色,肉质细,硬溶质。风味甜或浓甜,香味中等,含可溶性固形物10%~12%,品质上等。黏核。果实发育期65天,北京地区6月中下旬成熟,耐贮运性好。
  • 栽培习性:树势中等,树姿半开张。以长中果枝结果为主,复花芽多。花粉较多,自花能育,坐果率高,丰产性好。早果性强,定植后第二年见果。适应性与抗逆性均强。
  • 汉字详情

    dān [dan]
    部首: 103
    笔画: 4
    五笔: MYD
    五行:
    仓颉: BY
    四角: 774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2) 同本义

    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说文》

    砺砥砮丹。——《书·禹贡》

    有始州之国,有丹山。——《山海经·大荒北经》

    加之以丹矸。——《荀子·正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丹矸(丹砂);丹砂(一种红色矿物,也叫“朱砂”);丹砾(矿物之丹砂,可为药用);丹铅(丹砂和铅粉,是古人校勘文字的用具)

    (4) 道家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又称丹头;丹液 。如:炼丹;丹剂(丹药,丹饵)

    (5) 古代用作染色的颜料

    凡画者丹质。——《仪礼·乡射礼记》

    (6) 指南方。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 。如:丹山(南方当日之地)

    (7) 帝王的,帝王居住的 。如:丹诏(皇帝的诏书);丹跸(帝王的车驾);丹书铁券(皇帝颁给功臣使其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诏书)

    (8)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成药

    山海丹

    灵丹妙药

    形容词

    (1) 红色,赤色

    染羽以朱湛丹秫。——《周礼·考工记》

    颜如渥丹。——《诗·秦风·终南》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丹秫(赤粟);丹陛云墀(雕刻着云彩的红色台阶);丹阙(宫殿前两边用红色染饰的楼台);丹毫(红颜色的笔);丹陛(红色的台阶)

    (3) 赤诚 。如:丹悃(真诚;赤诚之心);丹诚(丹赤诚衷之心);丹禁(天子居住的禁城)

    (4) 炼丹的 。如:丹鼎(道家语。一种炼丹的器具);丹丘(神话中的神仙之境。日夜皆明);丹台(道家语。神仙居住的地方)

    动词

    (1) 涂染成红色

    杀卒四万,血丹野。——《新唐书》

    (2) 又如:丹野

    英文翻译

    cinnabar (native HgS); vermilion (artificial HgS used as pig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an1 [梅县腔] da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1 [客英字典] dan1 [东莞腔] dan1 [沙头角腔] dan1 [宝安腔] dan1 [海陆丰腔] dan1 [陆丰腔] dan1
    ◎ 潮州话:dang1(tang 旧时:ta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寒平聲開口一等tɑntan
    [mo]
    部首: 334
    笔画: 15
    五笔: LFO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WGFG
    四角: 6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 同本义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 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 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 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形容词

    (1) 黑色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3) 贪污,不廉洁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张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5) 通“默”。不语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文翻译

    ink; wri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 客家话:[宝安腔] met8 [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英字典] met8 [东莞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海陆丰腔] met8 [沙头角腔] miet8 [台湾四县腔]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mokm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