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里

gè lǐ [ ge li]
繁体 個裏
注音 ㄍㄜˋ ㄌ一ˇ

词语释义

亦作“个裡”。此中;其中。 箇裏:此中;其中。

词语解释

  1. 亦作“ 个裡 ”。此中;其中。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諦观熟视,方知个里情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胡慎容 ﹞《窥采齐晓粧》云:‘徘徊明镜漫凝神,个裡伊谁解效顰?’”

  2. 箇裏:此中;其中。

    唐 王维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 宋 黄庭坚 《卜算子》词:“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 宋 辛弃疾 《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个裡”。此中;其中。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諦观熟视,方知个里情形。”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胡慎容﹞《窥采齐晓粧》云:‘徘徊明镜漫凝神,个裡伊谁解效顰?’”

⒉ 箇裏:此中;其中。

唐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
宋黄庭坚《卜算子》词:“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
宋辛弃疾《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个里的国语词典

其中、里面。指心里。

个里的网络释义

个里

  • 个里,汉语拼音gè lǐㄍㄜˋ ㄌㄧˇ,意思是此中;其中。
  • 汉字详情

    gè,gě [ge]
    部首: 220
    笔画: 3
    五笔: WHJ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L
    四角: 80200

    详细解释

    (2) ——用于“自个儿”(zìgěr)

    (3) 另见

    量词

    (1) 通用个体量词,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个,枚也。——《集韵》

    俎释三个。——《仪礼·士虞礼》

    竹竿万个。——《史记·货殖列传》。正义:“竹曰个,木曰枚。”

    (2) 字亦作“箇”

    箇,箇数,又枚也。——《广韵》

    (3) 俗又作“個”

    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关汉卿《窦娥冤》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如:一个人;一个影子

    (5) 也可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6) 又如:一个(只)耳朵;一个(所)学校

    (7) 跟动作有关的用法

    (8) “一个”跟少数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如:一个箭步窜了上去;一个跟头栽下来

    (9) 用在动词和约数之间,以使语气轻快、随便。如:哥儿俩才差个两、三岁

    (10) 用在动词和宾词之间。常常连用两个,有时还在后面加“的”或“什么的”。整个句子显得轻快、随便。如:他就爱画个画儿、写个字什么的

    (11) 有时表示一次。如:我跟她见了个面

    助词

    我做衙内真个俏,不依公道则爱钞。——陆仲良《陈州粜米》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关汉卿《窦娥冤》

    代词

    (1) 这;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2) 又如:个般(这样,这般);个样(这般,这样);个侬(这人,那人);个时(这时);个是(这是);个能(这样;如许)

    名词

    (1) 单个;单独 。如:个人;个体

    (2) 身体或物体的大小 。如:矮个子;小个儿

    (3) 另见

    英文翻译

    numerary adjunct, piece; single

    方言集汇

    ◎ 粤语:go3
    ◎ 潮州话:gai5 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八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賀去聲開口一等kah
    [li]
    部首: 708
    笔画: 7
    五笔: JF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2) 同本义

    裏,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裏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裏。——《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3)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4) 内,中。与外相反

    裏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5)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连英);里牵绵(指饮酒下肚时,好像腹内忽有厚绵暖着一样)

    (6) 时候

    妾身年少里,父母俱倾弃。——宋·佚名《张协状元》

    (7)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位置;处所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郑德辉《玉粲登楼》

    (8) 又如:这里,那里;哪里;省里;县里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田。从“田”,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本义:里弄;街巷)

    (2) 同本义

    里,居也。——《说文》

    里,邑也。——《尔雅》。李注:“居之邑也。”

    里尻也。——《广雅》

    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

    于蹶之里。——《诗·大雅·韩奕》

    赋里以人。——《国语·晋语》。注:“廛也。”

    以里听者,禄之以里。——《吕氏春秋·怀宠》。注:“闾也。”

    河洛为王之里。——左思《蜀都赋》。注:“居也。”

    匪仁里其焉宅兮。——张衡《思玄赋》。注:“里宅皆居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诗·郑风·将仲子》

    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沈既济《任氏传》

    (3) 又如:里门(乡里的门。古代聚族列里以居,里有里门);里闬(即里门,乡里);里闾(里门,乡里)

    (4) 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百家为里。——《管子·度地》

    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韩诗外传》

    择其贤民,使为里君。——《管子·小匡》

    (5) 又如:里长(主管一里的人。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尹(里长,里中的长官。即里正);里正图董(乡长、里长一类的人物);里吏(即里尹、里正、里胥)

    (6) 乡里;家乡;故乡

    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史记·滑稽列传》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史记·汲郑列传》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江淹《别赋》

    (7) 又如:里籍(籍贯);里豪(乡里中豪强的人);里妪(乡村妇女);里门(故里;故乡)

    (8) 量词。长度单位

    于三十里。——《诗·小雅·六月》

    (9) 又如:华里(市里的旧称);里数;里程;里堠(记里程的土堆)

    (10) 通“理”。地理

    通于沟渠,修堤防,树五谷,通于地里者也。——《说苑·臣术》

    动词

    (1) 居住

    在壄曰庐,在邑曰里。——《汉书·食货志上》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

    军社之所里。——《周礼·夏官·量人》

    里仁而美。——《论语·里仁》

    (2) 又如:里布(古代的土地税。里,居也;布,钱也);里舍(私人住宅;同乡里人);里仁(居住在仁者所居之里;与仁人为邻)

    (3) 谓计算路程 。如:里程碑(设于路边计算里数的标志)

    (4) 通“理”。治理

    乃里西土之数。——《穆天子传》

    形容词

    通“悝”。忧伤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诗·小雅·十月之交》

    语尾助词词

    同“哩”

    梅香,你看奶奶做什么里?奶奶看经哩。—— 元· 关汉卿《金线池》

    英文翻译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陆丰腔] li1 [海陆丰腔] li1 li3 [宝安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li3 [台湾四县腔] li1 li3 [梅县腔]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