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业主制企业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ɡè rén yè zhǔ zhì qǐ yè也称“独资企业”。由个人出资经营的企业。出资者就是企业主,掌握企业的全部业务经营权力,独享企业的全部利润和独自承担所有的风险,并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它不是法人,全凭企业主的个人资信对外进行业务往来。
个人业主制企业的网络释义
个人业主制企业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ě
(2) ——用于“自个儿”(
)(3) 另见
gè
量词
(1) 通用个体量词,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个,枚也。——《集韵》
俎释三个。——《仪礼·士虞礼》
竹竿万个。——《史记·货殖列传》。正义:“竹曰个,木曰枚。”
(2) 字亦作“箇”
箇,箇数,又枚也。——《广韵》
(3) 俗又作“個”
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关汉卿《窦娥冤》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如:一个人;一个影子
(5) 也可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6) 又如:一个(只)耳朵;一个(所)学校
(7) 跟动作有关的用法
(8) “一个”跟少数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如:一个箭步窜了上去;一个跟头栽下来
(9) 用在动词和约数之间,以使语气轻快、随便。如:哥儿俩才差个两、三岁
(10) 用在动词和宾词之间。常常连用两个,有时还在后面加“的”或“什么的”。整个句子显得轻快、随便。如:他就爱画个画儿、写个字什么的
(11) 有时表示一次。如:我跟她见了个面
助词
我做衙内真个俏,不依公道则爱钞。——陆仲良《陈州粜米》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关汉卿《窦娥冤》
代词
(1) 这;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2) 又如:个般(这样,这般);个样(这般,这样);个侬(这人,那人);个时(这时);个是(这是);个能(这样;如许)
名词
(1) 单个;单独 。如:个人;个体
(2) 身体或物体的大小 。如:矮个子;小个儿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ai5 go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箇 | 古賀 | 見 | 歌 | 去聲 | 箇 | 開口一等 | 歌 | 果 | kah | kɑ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njin/ri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丵(
),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2) 版,大版
(3) 古代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毛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
(4) 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5) 古代书册之版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郑玄注:“业,谓篇卷也。”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6) 亦指写字用的业版
(7) 学业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业有不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8) 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
(9) 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子孙创业。——清· 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11) 家业,产业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韩非子》
(12) 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
(13) 职业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捕鱼为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14) 又如:正业;副业;就业;业余;业命(国事与政令)
(15) 罪孽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16) 又如:业罐子满了(恶贯满盈);业缘病症(因前世罪孽而致今世得的病症);业畜(造孽的畜生;作恶多端的坏蛋。骂人话);业冤(冤孽;冤家)
(17) 行业 。如:工业;农业;手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航空运输业
动词
(1) 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2) 又如:业贼(以偷为业);业网(以打鱼为业);业儒(以儒学为业);业缝(以做衣鞋等手艺为业);业文(从事文学);业武(从事武事);业商(经商,从事商业);业厚(从善)
(3) 使成业或乐业
曹公闻 权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副词
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 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后作“炷”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3) 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 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4)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道);主术(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胙(帝业);主相(君主和相);主长(君上);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主位(君主的权位)
(6) 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凡人主必审分。——《吕氏春秋·审分》
(7) 又如:主君(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8) 公主的简称
主( 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史记》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唐·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9) 又如:主第(公主的住宅);主国(公主的侯国);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
(10) 主人;东道主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世说新语·方正》
主不能守。——《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宾主;客随主便;主队;主婆(主人婆);主翁(犹主人);主客(主人与宾客);主党(主人一方的亲族);主父(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主人家(主人;特指店主人);主人婆(主人之妻)
(12) 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场主积薪。——《聊斋志异·促织》
山塞中只有这个主。先除了此人,小喽另外何足为虑。——《水浒传》
(13) 又如:企业主;房主;车主
(14) 长官;首脑,首长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唐· 元结《贫妇词》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世说新语·识鉴》
(15) 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内有主也。——《太玄》
(16) 又如:主伯(古代指家长和长子);一家之主
(17) 事主,指当事人
凡被举擢官,于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举状,则连坐之。——《宋史·选举志》
武大扯住 郓哥道:“还我主来!”——《水浒传》
(18) 又如:买主;卖主;失主;盟主
(19) 事物的根本
天下为主。——清· 黄宗羲《原君》
(20) 又
以君为主。
以刚为主。——《明史》
不主故常。——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1) 死人的牌位
上司批准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坛。——《儒林外史》
(22) 上帝
有人从墓里把主移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那里!——《圣经》
(23) 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24) 姓
动词
(1) 主持;掌管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主苹蘩(指妻子主持家政);主闱(科举考试的主试官);主簿(主管文书);主藏(主管库藏财物);主业(主管产业);主章(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3) 支持,提倡,主张
前所主唱。——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力主(极力主张);主坐(主使的人);主莫(主谋;力求);主画(主意;谋划)
(5) 寄住在
或谓孔子于 卫主痈疽,于 齐主侍人瘠环。——《孟子》
(6) 又如:主人家(旅馆;客店)
(7) 注重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8) 保持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文选·宋玉·招魂》
(9) 主持婚约
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谷梁传》
(10) 预示
齐王问大臣:“铜铁鸣,主何吉凶?——《三国志平话》
(11) 存心;萌生
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水浒传》
形容词
(1) 主要的 。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3 [梅县腔] zhu3 [台湾四县腔] zu3 [客英字典] zhu3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zh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沙头角腔] zu3 [陆丰腔] zhu3
◎ 潮州话:zu2(tsú)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主 | 之庾 | 章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tɕĭu | cjyox/tju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 同本义
制,裁也。——《说文》
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淮南子·主术》
制彼裳衣。——《诗·豳风·东山》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
(3) 又如:制割(裁剪切割);制义(制宜,裁断适宜);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研究制造);配制;提制(提炼制造);精制;中国制
(4) 制定,用文字规定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易·节》
今也,制民之产。——《孟子·梁惠王上》
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盐铁论·刑德》
周之王也,制礼。——《左传·哀公七年》
(5) 又如:制宜(谓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制则(制定法度);制立(建立制度);制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
(6) 控制;制服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威制豪强。——《汉书·赵广汉传》
制其兵。——汉· 贾谊《过秦论》
(7) 又
制六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8) 又
自制足之。
(9) 又如:制屈(制伏;使屈服);制地(控制土地);制驭(控制驾驭);制御(统治,控制)
(10) 抑制,限制,忍住
衣服有制,饮食有节,则出寡矣。——《商君书·画策》
(11) 又如:制劫(牵制);制使(制约);制遏(抑制);制约(限制约束);制限(限制);制缚(制约束缚);制防(限制防范)
(12) 主管 。如:制兵(统辖军队);制局(职掌内府器杖兵役的机构)
(13) 裁决,决断
行无专制。——《淮南子》
当是时,晋国政皆决 知伯, 晋哀公不得有所制。——《史记·晋世家》
(14) 通“质”。抵押
昔不谷先委制于越君。——《国语·吴语》
委制于吴。——《国语·越语》
名词
(1) 规章,制度
擅作典制。——《史记·礼书》
虽有典制。——《三国志·孙权传》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2) 又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 又如:公制;制令(制度法令);制象(制度,法制);制号(制度号令);制节(制度适宜);全民所有制
(4) 式样
俎豆犹古法, 衣裳无新制。——陶潜《桃花源诗》
其制稍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制样(犹样式)
(6) 规模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守父母之丧为制
因在制中,不便行礼。——《红楼梦》
(8) 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史记·汲黯列传》
制曰:“下京兆尹治。”——《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制曰(皇帝的诏书上说);制敕(皇帝的诏令)
(10) 各种有关的重量单位制 。如:常衡制
动词
(1) (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2) 同本义
製,裁也。——《说文》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制芰荷以为衣兮。——《楚辞·离骚》。注:“制,裁也。”
服短衣楚制。——《汉书·叔孙通传》
旌性行以制珮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3) 又如:制裁(裁制的式样);制芰(以芰荷之叶裁制衣裳。指象征芳洁的隐者之服)
(4) 制造,制作器物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所制蜡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制出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所制火药。——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制锦(制造美锦。引申为赞颂县令有政绩);制冷(人工制造低温(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制琢(制造雕刻)
(6) 撰写 。如:制文(撰写文章);制形(钩描轮廓);制作(写作;撰述);制述(著述);制碑(撰作碑文)
(7) 用炮炒等法炼成中药 。如:制剂(根据处方,按一定操作规程将药物加工制成药剂)
名词
(1) 作品,文章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宋书》
(2) 又如:佳制;鸿篇巨制
(3) 式样
通儒服, 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 楚制。——《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je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东莞腔] ze5 [海陆丰腔] zh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沙头角腔] zi5 [宝安腔] ze5 (zi5) [陆丰腔] zhi5
◎ 潮州话:zi3 (chì)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制 | 征例 | 章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祭A | 蟹 | cjed/tjey | tɕĭɛ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
(2) 同本义
企,举踵也。——《说文》
企者不立。——《老子》
日夜企而望归。——《汉书·高帝纪》
渠黄不能企其景。——郭璞《江赋》
(3) 又如:企望(举起脚跟而望);企仰(踮起脚来仰望);企足(踮起脚)
(4) 立,站立
鸟企山峙。——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
(5) 又如:企予(踮起脚后跟站着);企立(站立)
(6) 企望,盼望 。如:企怀(盼望怀念);企竦(企望而出神)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ki1 [沙头角腔] ki1 [海陆丰腔] ki1 ki3 [梅县腔] ki1 [宝安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东莞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 潮州话:gi6 (kĩ) kia6 (khĩa)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跬 | 丘弭 | 溪 | 支B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止 | 支B | kʰĭe | khiex/qye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丵(
),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2) 版,大版
(3) 古代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毛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
(4) 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5) 古代书册之版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郑玄注:“业,谓篇卷也。”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6) 亦指写字用的业版
(7) 学业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业有不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8) 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
(9) 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子孙创业。——清· 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11) 家业,产业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韩非子》
(12) 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
(13) 职业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捕鱼为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14) 又如:正业;副业;就业;业余;业命(国事与政令)
(15) 罪孽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16) 又如:业罐子满了(恶贯满盈);业缘病症(因前世罪孽而致今世得的病症);业畜(造孽的畜生;作恶多端的坏蛋。骂人话);业冤(冤孽;冤家)
(17) 行业 。如:工业;农业;手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航空运输业
动词
(1) 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2) 又如:业贼(以偷为业);业网(以打鱼为业);业儒(以儒学为业);业缝(以做衣鞋等手艺为业);业文(从事文学);业武(从事武事);业商(经商,从事商业);业厚(从善)
(3) 使成业或乐业
曹公闻 权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副词
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