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2)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3)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
(5) 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钟磬被敲击之处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周礼》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8) 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9) 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
动词
(1) 击鼓进攻
鼓,击鼓也。——《说文》
公将鼓之。——《左传·庄公十年》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鸣钲则止,故称行进为鼓行);鼓险(乘敌军陷入险地时,击鼓攻击)
(3) 泛指敲击, 弹奏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又如: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乐生活);鼓缶(击缶)
(5) 打开,开启 。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鼓翼(振翼而飞)
(6) 挥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鼓刀(挥动屠刀,杀牲割肉)
(8) 摇动 。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9) 煽动,鼓动 。如:鼓令(鼓动,怂恿);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10) 激发 。如:鼓舞;鼓励
(11) 拍打;振动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飞);鼓掌
(13) 凸起,涨大 。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4) 扇动 。如:鼓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沙头角腔]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陆丰腔] shi6 gu3 [东莞腔] gu3 [梅县腔] gu3 ku1 [宝安腔] g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古 | 公戸 | 見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x/kuu |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4)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6) 成全 。如:成持(帮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场);成列(形成队列);成体(构成形体)
(9)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五谷萎败不成。——《吕氏春秋·明理》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0) 树立
以成伯王之名。——《战国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果(造就,创建)
(11) 订立 。如:成言(订约);成券(订立契约);成约,成说(订约)
(12) 平定;讲和
会于稷,以成 宋乱。——《左传·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
(13) 成家 。如:成亲;成房头(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名词
(1) 成功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2) 又如:成败
(3) 成果;成就 。如:坐享其成;一事无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如:增产三成
形容词
(1) 现成的 。如:成证,成辞(现成的文章);成基(现成的基础)
(2) 既定的 。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
(3) 整,全 。如:成天际(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头);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纯的 。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如:他可真成!
副词
(1) 表示答应、许可 。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2 sang2 [梅县腔] shang2 shin2 zhang5 [沙头角腔] sin2 siang2 [客英字典] shin2 sang2 [宝安腔] sin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s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 [台湾四县腔] siin2 sang2
◎ 潮州话:sêng5(sêng) zian5(chiâⁿ) sian5(siâ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成 | 是征 | 常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zjeng | ʑĭɛ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本义:割,分)
(2) “裂”的古字。分割;分解
列,分解也。——《说文》
古者列地建国。——《荀子》
大袂列。——《管子·五辅》。注:“决之也。”
两骖列两服入厩。——《荀子·哀公》。?
(3) 又如:列断(裂断);列地(列土。分地封侯);列缺(高空中闪电所现出的空隙闪电);列土分茅(古代帝王用茅土分封诸侯的仪式)
(4) 排列
列敌度宜谓之义。——《太玄·玄摛》。注:“序也。”
森然布列。——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峰错列。——《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江岸列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列树(成列的树木);列石(排列成行的石块);列待(排列待立);列炬(排列火炬);列秧(按品级排列)
(6) 收列;列入 。如:代表姓名列后;列入议程
(7) 陈列;摆开
小者坐列贩卖。——晁错《论贵粟疏》
(8) 又如:列缋(陈列绘画);列兵(陈兵,驻扎军队);列罗(陈列);列卒(陈兵布阵);列陈(摆开阵势。陈,通“阵”)
(9) 安排;给予
如谥,臣子所谏列也,诔生时所行,为之谥。——王充《论衡》
(10) 布置
太尉列卒取(捉拿)十七人。——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1) 对立
故下与官列法,上与君分威。——《管子》
(12) 又如:列眉(两眉对列)
(13) 罗列 。如:列胪(犹罗列);列罗(罗列;陈列)
(14) 开列
列贾五百金。——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5) 又如:列为甲等
(16) 假借为“迾”。遮遏,阻止
山泽列而不赋。——《礼记·玉藻》
名词
(1) 排列有序的行列(竖排称“行”,横排称“列”)
火三列。——《礼记·丧大记》。疏:“行也。”
其土堰前列、伏水火而死者,不可胜数也。——《墨子·兼爱下》
是以差轮爪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墨子·天志下》
故仁人用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荀子·议兵》
陈力就列。——《论语·季氏》
比诸侯之列。——《战国策·燕策》
既济,而未成列。——《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今井阱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史记·淮阴侯列传》
(2) 又如:第三列;列从(行列相从);列树(成行的树木);列列(行列分明)
(3) 职务;职位
入而未定列。——《左传·僖公十五年》
轻重以列。——《左传·昭公十三年》。注:“位也。”
翟无列于王室。——《国语·周语》。注:“位次也。”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史记·屈原列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 廉颇争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列籍(名列;位列)
(5) 店肆
小者坐列贩卖。——《汉书·食货志上》
(6) 序次
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礼记·礼运》
(7) 又如:列坐(列席,在座的人);列次(次第,排列顺序)
(8) 假借为“烈”。功业
贪夫徇财兮,列士殉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姓
形容词
(1) 众,各
富于列国之君。——《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列民(犹众民);列邦(各国);列臣(诸大臣);列列(众多);列都(各城邑)
(3) 高大 。如:列岳(高大的山岳)
(4) 一般的 。如:列观(一般的宫殿)
(5) 假借为“洌”。水清醇,洁净
天地干燥,水纠列之时也。——《管子·度地》
量词
用于成行列的东西 。如:一列火车
副词
(1) 依次
华月照方池,列坐金殿侧。——汉· 刘桢《感遇》
(2) 又如:列拜(依次叩拜);列席(列坐。依次而坐);列序(依次排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et8 [台湾四县腔] liet8 [梅县腔] liet8 [海陆丰腔] liet8 [客语拼音字汇] lad6 liad6 [陆丰腔] liat8 [沙头角腔] liet8 [宝安腔] let8 [东莞腔] l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株 | 陟輸 | 知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ţĭu | tryo/t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