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前后

bù gù qián hòu [ bu gu qian hou]
繁体 不顧前後
注音 ㄅㄨˋ ㄍㄨˋ ㄑ一ㄢˊ ㄏㄡ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毫无顾忌。《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成语用法

不顾前后作谓语、定语;指没有顾忌。

不顾前后的国语词典

有欠考虑的、没顾忌的。

不顾前后的网络释义

不顾前后

  • 不顾前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ù gù qián hòu,意思是比喻毫无顾忌。
  • 不顾前后造句

    她知道,自己这老妈哪儿都好,就是有些时候有点轴,一旦做起事情来,就不顾前后不分轻重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其实也一直拿她没有办法。
    这粗鲁鬼战了五六个回合,觉得没了后劲,圈回发之豹,不论东西南北,不顾前后左右,乱跑一回,直败回鬼门关去。
    它竟然不顾前后左右被包围住,直直地朝着我这儿扑过来,隐约可见有沙尘刮起。
    方奕佳背过身飞快的穿着衣服,可以说是逮着一件便往上套,囫囵穿衣也不顾前后正反,等穿上以后这才发现,等想脱的时候却瞅见郝帅瞪着眼珠子在身后瞧着自己。
    狐娘,你莫怪老子,老子许多孩儿被这烂火烧死,心里不舒坦,说话不顾前后,你莫当真了。
    他叫常根生,四十多岁,此人虽生的浓眉大眼,四方脸,办事却轻浮急躁,不顾前后。
    二十七人不顾前后敌人的夹击拼命的向里面杀进去。
    真可谓自作孽不可活,一听阮静在这里完全不顾前后地跑过来。
    ,因为他踢球不顾前后场,满场跑,着实的典型防守型前锋。
    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gu]
    部首: 616
    笔画: 10
    五笔: DBD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UMBO
    四角: 712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页( 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2) 同本义

    顾,环视也。——《说文》

    顾见汉骑 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顾瞻周道。——《诗·桧风·匪风》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诗·小雅·大东》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

    庄子持竿不顾。——《庄子·秋水》

    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荆轲顾笑 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战国策·燕策》

    (3) 又如:顾瞻(回首环视;眷顾;关照);顾盼生辉(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比喻眉目传神);顾返(回头,回家);顾笑(回头而笑);顾望(回视,观望。有谦让、畏忌或踌躇不前的意思)

    (4) 观看,瞧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惠顾前好。——《左传·宣公十二年》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5) 又如:四顾无人;相顾一笑;顾观(观看);顾眺(眺望,远望);顾影惭形(看着身影,心感内疚)

    (6) 访问,拜访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光顾;枉顾;三顾茅庐;顾聘(拜访聘请);顾访(探视访问);顾临(过访)

    (8) 照顾,关怀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顾思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顾睦(照顾);顾揽(照管);顾管(照顾,照管);顾报(顾念报答)

    (10) 眷念,顾及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 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11) 又如:顾惯(顾念);顾哀(眷念哀怜);顾思(眷顾思念);顾重(顾念重视)

    (12) 反省 。如:顾省(省察);顾愆(反省自己的过失)

    (13) 顾虑;考虚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14) 如:顾畏(顾虑畏惧);顾惮(顾忌);顾累(忧虑麻烦);顾忧(操心)

    (15) 通“雇”。出钱请人做事

    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汉书·平帝纪》

    如此使用民财以顾其功。——《汉书·晁错传》

    (16) 又如:顾倩(雇用);顾募(雇佣征募);顾唤(雇请)

    名词

    商店称来买货的人 。如:惠顾;主顾;顾客

    副词

    (1)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燕策》

    (2) 反而,却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战国策·秦策一》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顾荷(反而受到)

    英文翻译

    look back; look at; look af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u3

    宋本广韵

    qián [qian]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E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BLN
    四角: 80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名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形容词

    (1) 从前的 。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如:前景;前程;前途

    英文翻译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n4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东莞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海陆丰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陆丰腔] tsian3
    ◎ 潮州话:zoiⁿ5 [揭阳、潮阳]zaiⁿ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先先開平聲開口四等dzʰienzen/dzen
    hòu [hou]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RGKD
    五行:
    仓颉: HMR
    四角: 722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同本义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 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4) 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独断下》

    (5) 又如:后族(皇后的亲族);后党(清末慈禧一派;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

    (6) 古代指列国诸侯

    肆觐东后。——《书·舜典》。郑玄注:“东后,东方之诸侯也。”

    (7)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赫赫明后,柔嘉维则。——汉· 李翕《西狭颂》

    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 前蜀· 贯休《上孙使君》诗

    (8)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周礼·大宗伯》

    (9) 又如:后皇(后土与皇天);后缗(地神)

    (10) 姓。如:后缗(夏少康的母亲)

    动词

    (1) (会意。金文,从“彳”( 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yāo,小),从“攵”( 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2) 同本义

    後,迟也。——《说文》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子路从而後。——《论语·微子》

    兄弟之後生者。——《仪礼·有司後》

    臣闻命後。——《左传·定公八年》。注:“晚也。”

    收气乃後。——《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後,不及时也。”

    知古则可知後。——《吕氏春秋·长见》。注:“来也。”

    (3) 又如:随后就来;落后;殿后(行军走在最后)

    (4) 承继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商君书》

    名词

    (1) 后代,子孙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秦。——《史记·项羽本纪》

    求太监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3) 后世 。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4) 次序在后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从诸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指肛门 。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形容词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后遂不复至。——明· 魏禧《大铁椎传》

    花朝节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3) 后面,位置在后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其敌。

    转视积薪后。

    以攻其后。

    (4)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英文翻译

    queen, empress, sovereign

    方言集汇

    ◎ 粤语:hau6
    ◎ 客家话:[梅县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台湾四县腔] heu5 [客英字典] heu5 [宝安腔] hiu3 [沙头角腔] heu5 [东莞腔] heu3 [陆丰腔] heu6
    ◎ 潮州话:hou6(hõu) ao6(ã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口上聲開口一等ghux/hovɣ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