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顺

bù shùn [bu shun]
繁体 不順
注音 ㄅㄨˋ ㄕㄨㄣˋ

词语释义

不顺理。

不顺从;不归顺;叛逆。

不称心。

词语解释

  1. 不顺理。

    《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朱熹 集传:“彼不顺理之君则自以为善而不考众谋。”《孟子·尽心上》:“ 伊尹 曰:‘予不狎于不顺,放 太甲 于 桐 ,民大悦; 太甲 贤,又反之,民大悦。’”

  2. 不顺从;不归顺;叛逆。

    《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 汉 史岑 《出师颂》:“西夷不顺,东夷遘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僧》:“ 青海 卜藏丹津 不顺, 宪皇帝 命 年 为抚远大将军、 岳钟琪 为奋威将军,率兵讨之。”

  3. 不称心。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俺娘钱亲钞紧:女心里憎恶,娘亲近;娘爱的女不顺。娘爱的郎君个个村,女爱的却无银。”

引证解释

⒈ 不顺理。

《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朱熹集传:“彼不顺理之君则自以为善而不考众谋。”
《孟子·尽心上》:“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 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

⒉ 不顺从;不归顺;叛逆。

《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
汉史岑《出师颂》:“西夷不顺,东夷遘逆。”
清昭槤《啸亭杂录·马僧》:“青海卜藏丹津不顺, 宪皇帝命年为抚远大将军、 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率兵讨之。”

⒊ 不称心。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俺娘钱亲钞紧:女心里憎恶,娘亲近;娘爱的女不顺。娘爱的郎君个个村,女爱的却无银。”

不顺的国语词典

不服、不从。

如:「领子绉绉的不顺。」

不顺造句

只要有人不顺他的心,他就会冷嘲热讽地批评对方。
你应该帮助他分析自己的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顺,如果是他的问题,你就要明确的指出,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就鼓励,要是他的错,为了他好,你就果断的告诉他,这样才是真正帮助他。鼓励的话不是随意说说的,而是在确认情况下才说的。
想不到这次试验竟一波三折,很不顺利。
现在就谈恋爱的话,稍有不顺就会胡思乱想,伤心失落,无心学习。这就是早恋带来的不良后果了。影响前途怕是得不偿失。
做人不能这么决绝无望。要乐观的面对一切不顺。
事业不顺而身处逆境时,就应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就不会怨天尤人了。
这篇文章诘屈聱牙,很不顺口。
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
量窗量床又量墙,跳上床量窗,靠住墙量床,墙比张床长,床又比窗长,窗长不过床,床又长不过墙,所以墙比床比窗长,读不顺就去撞七天墙!国庆快乐。
爷爷用原子笔写字不顺手,用毛笔反倒显得得心应手。
他做任何事都不顺利,不找找自身原因,反倒怨天怨地。
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顺的事情,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能够醍醐灌顶,参悟出正确的方法论和行为观。
他显得很慌张,对于法官的问话答非所问,使证词问讯进展得很不顺利。
这项工程由设计到完工,真是一波三折,非常的不顺利。
做人要乐观的面对一切不顺。
恭敬别人的不会侮辱别人,节俭的人不会强掠别人。侮辱强掠别人,唯恐别人不顺从,那么怎么能做到恭敬和节俭,恭敬和节俭难道可以凭声音笑貌。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船在驶向哪个港口,那么,对他来说,也就无所谓顺风不顺风的了。
反转日里喜事多,转身好运就来临。坎坷不顺随风飘,如意吉祥来报到。烦恼统统脑后抛,开心快乐身边绕。财源滚滚家中来,幸福花开永不败。祝反转日转来如意,转来快乐,转来幸福!
贤者有言,一个人到处分心,就一处也得不到美满的结果;这样的人若遇事不顺意,岂足为怪?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shùn [shun]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K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LLO
四角: 210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页,从巛。页( xié),头。本义:沿着同一方向)

(2) 同本义

顺,循也。——《释名》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曹操自 江陵将顺 江东下。——《资治通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 如:他顺着篱笆一直爬到大门边;顺流(水顺地势而流泻;顺着水流的方向);顺衽(按衣襟的方向顺序);顺领(顺着次序);顺绪(顺着次序);顺数(顺着次序计数)

(4) 顺从;顺应

顺,从也。——《广韵》

顺彼远方。——《礼记·月令·孟秋》

不识不和,顺帝之则。——《墨子·天志中》

顺天之意。

文王顺 纣而不敢逆。 武王逆 纣而不肯顺。——《庄子·天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顺情(依顺人情);顺率(顺应天理而统率仁义之师);顺变达权(顺应形势变化而权宜行事);顺风旗(比喻随声附和,一边倒);顺时颐养(顺应季节变化,注意保养身体);顺守(遵循正道而固守之);顺常(遵循常道、常典);顺人(顺从人心);顺天(顺应天道);顺化(顺应造化);顺命(顺从天命);顺俗(随顺习俗);顺时(顺应时宜);顺义(顺从正当的义理);顺天应人(顺承天意而合乎民心);顺脑顺头(顺顺从从);顺行(遵循道理行动);顺机(顺循时机)

(6) 通过润色加以改动或删除 。如:文章还得顺一顺;顺朱儿(红仿;描红习字帖)

(7) 通“训”。教诲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孝经·开宗明义章》

民有心而兵有顺。——《庄子·天运》

顺民之经。——《管子·牧民》

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史记·宋世家》

名词

(1) 道理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汉书》

(2) 姓

形容词

(1) 合理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 又如:顺逆(顺正与邪逆);顺政(顺理的政治);顺言(顺理的话);顺成(因顺理而成功);顺备(合理完备)

(3) 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4) 又如:顺成(顺利成就);顺溜纸(给鬼神烧纸,以求要办的事得以顺溜);顺济(顺利地渡过)

(5) 逻辑上前后保持一致和合条理的

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6) 和顺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诗·郑风·女曰鸡鸣》

(7) 又如:顺女(和顺的女子);顺美(和顺善良);顺气(和顺正直之气);顺顺(服服帖帖的样子);顺亲(相顺相亲);顺慈(和顺慈祥)

(8) 通“慎( shèn)”。谨慎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荀子·劝学》

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淮南子·缪称》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顺便;趁便 。如:顺访(顺路拜访);顺劲(乘势);顺会(乘方便会晤)

(2) 依循次序 。如:顺续(顺次接续);顺递(依次递接);顺推(连词顺接前项,而使意思推进一层)

英文翻译

obey, submit to, go along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