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辍

bù chuò [bu chuo]
繁体 不輟
注音 ㄅㄨˋ ㄔㄨㄛ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亦作“不惙”。

词语解释

  1. 亦作“ 不惙 ”。不止;不绝。

    《论语·微子》:“耰而不輟。”《庄子·秋水》:“ 孔子 游於 匡 , 宋 人围之数帀,而弦歌不惙。”《文选·张衡<东京赋>》:“咸用纪宗存主,饗祀不輟。” 薛综 注:“各四时祭祀,无止絶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有何喜,笑輒不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不惙”。不止;不绝。

《论语·微子》:“耰而不輟。”
《庄子·秋水》:“孔子游於匡,宋人围之数帀,而弦歌不惙。”
《文选·张衡<东京赋>》:“咸用纪宗存主,饗祀不輟。”
薛综注:“各四时祭祀,无止絶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有何喜,笑輒不輟?”

不辍的国语词典

不停止,继续不断。

不辍的网络释义

不辍

  • 不辍:汉语词汇
  • 不辍:洛天依原创歌曲
  • 不辍 (汉语词汇)

  • 不辍是汉语词汇,
  • 拼音bù chuò,
  • 释义:事物永不休止的一种发展状态
  • 出处《论语·微子》。
  • 不辍造句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学会行孝,重在闻一知十,乐为不辍,而不是一曝十寒,应当持之以恒,养成道德,以担当重任。
    亲爱的父亲,是您抚育了我,给了我坚韧的筋骨,强健的体魄,是您培养了我,给了我纯净的心灵和美好的理想,我由衷地感谢您,我尊敬有父亲,您年岁虽高却勤耕不辍,在您八十大寿之际我祝愿您生活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
    因为家境每况愈下,他不得不辍学打工来帮忙家计。
    百折不挠的毅力,二十多年如一日植树不辍,竟梦幻般地将万亩不毛之地的大沙漠变为莺啼鸟啭的一片绿洲,创造出令世人震惊的人间奇迹。
    “尝见吾叔父逐日书写笔记,重三十年不辍,身心功夫与年俱进,历历可考。
    教书匠,备课忙,耕不辍,解迷惑,驱彷徨,学识涨,书声朗,成绩强,桃李香,美名扬,节日档,送吉祥,幸福淌,体安康,寿无疆,教师节,喜洋洋。
    又居故都……谈次,略悉芳学历,天津圣功女中学毕业即家居从诸师习中画,中颇艰苦,而毅然坚决学习不辍。
    为此他一方面始终不辍地努力学习,一方面遇事多多开动脑筋,常常独出机杼,研究出与众不同的方法。
    池寒忍着笑点头称是,暗暗下定决心要勤学不辍。
    我曾经问过自己,在工作的繁忙和压力中,为什么还要每天笔耕不辍,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做一个写手,不管会有什么样的回报,也要把自己想写的文字写下来。
    同时,闲暇之余,他还笔耕不辍,潜心钻研书法艺术,寒暑易节,十年磨剑,他的作品开始见诸报端,并在各种书法大赛中获奖。
    你难道不知道我是因为什么才这么黾勉不辍?每天一闭上眼,那些身影就在眼前晃动。
    五岁起,即在父亲的熏陶下摹帖习字,凡四十余年临池不辍,故斋号曰“砚耕堂”。
    一同赴边陲,两处征战各;连营灯不辍,无人共此歌。千万征人过,有一纸平安报不得;故人应似我,枕戈待旦意磅礴。
    李大年每天仍笔耕不辍,文稿纸上密密麻麻麻是修改的痕迹。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诗人木斧笔耕不辍,他以火一样的激情与水一样的哲思,回溯并展望生命的历程。
    而今,随着金庸封笔多年,古龙逝去已久,黄易大神一人独撑武侠的天空,虽仍笔耕不辍,但武侠的黄金时代事实上已逐渐远去,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应运而生。
    精神于焉不辍,又岂图记姓名通欵识也哉?是为序。
    接下来的一年,乔写作不辍,赚取稿费。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chuò [chuo]
    部首: 405
    笔画: 12
    五笔: LCCC
    五行:
    仓颉: KQEEE
    四角: 475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中途停止,废止)

    (2) 同本义

    辍车小缺复合者。——《说文》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辍斤(停止挥斧。比喻没有伙伴,就不再施展技艺);辍朝(暂停中止朝见);辍耕陇上(停止耕作,在田中高地休息)

    (4) 放下,舍弃

    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周容《芋老人传》

    (5) 又如:辍己(舍己);辍弃(抛弃);辍食弃餐

    (6) 撤销;撤除 。如:辍防(撤除防务;不设防);辍围(撤出包围)

    (7) 取出,拿出 。如:辍俸(取出俸禄);辍赠(取物相赠)

    英文翻译

    stop, suspend, halt

    方言集汇

    ◎ 粤语:zyut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