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外人道

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 [ bu zu wei wai ren dao]
繁体 不足爲外人道
注音 ㄅㄨˋ ㄗㄨˊ ㄨㄟˊ ㄨㄞˋ ㄖㄣˊ ㄉㄠ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晋 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成语用法

不足为外人道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值得对外说。

不足为外人道的国语词典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

如:「这是我们俩的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为外人道的网络释义

不足为外人道

  • “不足为外人道”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语出《桃花源记》。
  • 不足为外人道造句

    人生不过就是如此了,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与不完满,总有这样那样的惆怅与不甘心。粗粮软米,哽咽私密,不足为外人道,最终埋没在时间的缝隙中,无处可寻。唐扶摇 
    赵霏霏和唐月儿生拉活扯的才将韩风从床上拽了起来,至于过程中的香艳程度,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故事的开始,借盗墓人之口,爆出了东晋顾恺之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图》,实有上下两卷,现代广为流传的四个摹本均为上卷,而下卷则不足为外人道也。
    那一瞬间他心里忽然生出一点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情绪来,像是有什么东西脱离了掌控,还有一点不明来由的愤怒滋芽而生。原来这个人随时可以消失——即使温客行猜到了他的身份,猜到了他的心思,他仍然可以随时消失不见——只要他想。他是从天窗的天罗地网中落出来的,世上最狡猾的一尾鱼。 
    粗粮软米,哽咽私密,不足为外人道。唐扶摇 
    这些事我们了解就可以了,不足为外人道。
    爱情不是急吼吼地说三个字“我爱你”,而是知冷知暖,默默为她去做琐碎得不足为外人道的小事,一针一线,日日年年。许冬林 
    他怀着失望的爱慕心情瞻望修院,那生满了不足为外人道的花卉,关满了与世隔绝的处女,所有的香气和所有的灵魂都能一齐直上天国!
    我一进屋,就能进入角色,潜心默读,坐拥书城,其乐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都是如此,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换取一些重要的,值与不值,不足为外人道。
    李主任明白自己土肥圆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平日里被老婆骂被女儿笑被外人暗中鄙视,其内心之苦闷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时山下野的语气再也不见了上一次征求的语气,更多的是以命令的口吻,其中的因由,自不足为外人道。
    虽然我从来不曾亲身体会过,但是也知道,有时候课间操和升旗仪式是很多人最为期待的。茫茫人海,他们总是能寻寻觅觅地将目光定位到某个人身上,将冗长无趣的仪式变成一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独家记忆。
    作为一个也许是世界上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国家,朝鲜足协的声明到底是世界球坛新崛起的力量发出的战斗呐喊,或者只不过是这个靠洗脑维持的国家的空虚咆哮呢?
    有时候课间操和升旗仪式是很多人最为期待的。茫茫人海,他们总是能寻寻觅觅地将目光定位到某个人身上,将冗长无趣的仪式变成一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独家记忆。八月长安 
    茫茫人海,他们总是能寻寻觅觅地将目光定位到某个人身上,将冗长无趣的仪式变成一场不足为外人道的独家记忆。
    粗粮软米,哽咽私密,不足为外人道。
    我一进屋,就能进入角色,潜心默读,坐拥书城,其乐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也。十、人生不过就是如此了,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与不完满,总有这样那样的惆怅与不甘心。粗粮软米,哽咽私密,不足为外人道,最终埋没在时间的缝隙中,无处可寻。
    有时候课间操和升旗仪式是很多人最为期待的。茫茫人海,他们总是能寻寻觅觅地将目光定位到某个人身上,将冗长无趣的仪式变成一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独家记忆。
    爱情不是急吼吼地说三个字“我爱你”,而是知冷知暖,默默为她去做琐碎得不足为外人道的小事,一针一线,日日年年。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zu]
    部首: 717
    笔画: 7
    五笔: KH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R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形容词

    (1) 充实;完备;足够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词

    (1) 使满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词

    (1)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英文翻译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3 z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uk7 [宝安腔] zuk7 ziuk7 [台湾四县腔] ziuk7 [客英字典] ziuk7 [海陆丰腔] ziuk7 [陆丰腔] zuk7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iuk7 [客语拼音字汇] jiug5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句去聲合口三等tsĭucyoh/ziuh
    wéi,wèi [wei,wei]
    部首: 108
    笔画: 4
    五笔: YL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SI
    四角: 34027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英文翻译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

    wài [wai]
    部首: 337
    笔画: 5
    五笔: Q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IY
    四角: 2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词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另外;其他;别的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英文翻译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方言集汇

    ◎ 粤语:ngoi6 o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i5 [海陆丰腔] ngoi6 ngo6 no6 mo6 [梅县腔] ngoe.3 [宝安腔] ngoi3 [客英字典] ngoi5 [台湾四县腔] ngoi5 ngo5 no5 mo5 [客语拼音字汇] ngoi4 [东莞腔] ngoi3 [陆丰腔] ngo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會泰合去聲合口一等nguad/nguayŋuɑi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dào [dao]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UTHP
    五行:
    仓颉: YTHU
    四角: 383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动词

    (1) 说,讲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介词

    从,由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英文翻译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方言集汇

    ◎ 粤语:dou3 d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6 tau5 do5 [梅县腔] tau5 [沙头角腔] tau5 [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do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tau4 to4 [客英字典] tau5 to5 [东莞腔] tau5 [宝安腔] tau3 [陆丰腔] to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晧上聲開口一等dʰɑudaux/d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