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贷

bù dài [bu dai]
繁体 不貸
注音 ㄅㄨˋ ㄉㄞˋ

词语释义

不施与。

不饶恕;不宽免。

不忒,不得差错。贷,通“忒 ”。

词语解释

  1. 不施与。

    《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托宿於义,以游逍遥之虚,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 郭象 注:“不贷者,不损己以为物也。”

  2. 不饶恕;不宽免。

    《南史·陆杲传》:“领军将军 张稷 是 杲 从舅, 杲 尝以公事弹 稷 。 稷 因侍宴诉帝曰:‘ 陆杲 是臣亲通,小事弹臣不贷。’帝曰:‘ 杲 职司其事,卿何得为嫌。’” 元 段成己 《大江东去·送杨国瑞西归》词:“岁月不贷闲人,君颜非少,我髮白如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 康熙 三藩之叛,举行军法,亲贵不贷,而 吴 、 耿 之僭伪平。”

  3. 不忒,不得差错。贷,通“ 忒 ”。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晨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按,《吕氏春秋·孟春》作“不忒”。

引证解释

⒈ 不施与。

《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托宿於义,以游逍遥之虚,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
郭象注:“不贷者,不损己以为物也。”

⒉ 不饶恕;不宽免。 《南史·陆杲传》:“领军将军张稷是杲从舅, 杲尝以公事弹稷。

稷因侍宴诉帝曰:‘ 陆杲是臣亲通,小事弹臣不贷。’帝曰:‘ 杲职司其事,卿何得为嫌。’”
元段成己《大江东去·送杨国瑞西归》词:“岁月不贷闲人,君颜非少,我髮白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康熙三藩之叛,举行军法,亲贵不贷,而吴、耿之僭伪平。”

⒊ 不忒,不得差错。贷,通“忒”。按,《吕氏春秋·孟春》作“不忒”。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晨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

不贷造句

对知法犯法的人,应该严惩不贷。
现在是特殊时期,各位老师要和学校高度一致,如果出现说闲话,打边鼓,放冷锤的人,要严惩不贷。
对有油不供屯积居奇者严惩不贷。
这赖公子所最喜的是打房间,他的打法极其利害,如有一物不破损者,就要将手下人笞责不贷。
朴槿惠要求国防部以儆效尤、惩一戒百,对所有涉嫌参与这一事件的人员严惩不贷。
对于那些制造假药,坑害消费者的人,应该严惩不贷,从重处罚才对。
朴槿惠还要求国防部惩一戒百以儆效尤,对所有涉事人员严惩不贷。
对于罪大恶极的人要严惩不贷,因为他死有余辜!
韩国国防部相关人士说,韩民求在会上严肃指出对妨碍执行或违反军纪者,不论地位高低都必须严惩不贷、以一儆百。
“朝庭官员,无论职位多高,都不能奢侈淫糜,今后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今天寿筵就是榜样,谁若违反,定严惩不贷。
我们之所以能作为群居动物生存下来,就是因为我们视自私自利为眼中钉、肉中刺,对违反公众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
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
对不法商人我们要严惩不贷。
其实真没必要再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那种严惩不贷的状态中去,而应该更加谦和地反思过去的某些事情。
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上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支行负责人介绍,部分商业银行信贷超标的规模应该不大,此次上级行要求“只收不贷”,目的就是为了将已经超标的信贷“压回来”。
谁敢以身试法,必将严惩不贷!
那诸位将军就各自回去准备吧,三日之后可就要出兵了,切不可贻误军机,否则严惩不贷!
我们自己是力有不贷。我们只是权且借助文字的功用替我们充当高台。
对于那些怙恶不悛、作恶多端的罪犯,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dài [dai]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WAM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BO
四角: 23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代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贷,施也。——《说文》

贷,予也。——《广雅》

以财投长曰贷。——《大戴礼记·千乘》

凡民之货者。——《周礼·泉府》。司农注:“谓从官借本贾也。”

又称贷而益之。——《孟子》

不贷无出也。——《庄子·天运》

贳贷卖买。——《汉书·食货志下》

(3) 又如:贷施(施舍);贷恤(赈施抚恤)

(4) 借出钱财

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潜夫论·忠贵》

(5) 又如:贷借(金钱物品的借出和借入);贷项(记入账户贷方的账项);贷卖(放贷或出卖)

(6) 借入

贷,借也。——《广雅》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 监河侯。——《庄子·外物》

(7) 又如:向银行贷款;贷钱(借钱);贷赊(借贷,赊欠)

(8) 推卸 。如:责无旁贷

(9) 饶恕,宽恕

每具狱上闻,辄贷其死。——《宋史·刑法志》

有系狱者,皆挠法贷减。——《旧唐书·王世充传》

今姑贷汝。——明· 高启《凫藻集》

(10) 又如:严惩不贷;贷罪(免罪);贷减(宽宥减罪)

名词

要付利息的借款 。如:农贷;贷券(债券)

英文翻译

lend; borrow; pardon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潮州话:dai3

宋本广韵

不贷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