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谙

bù ān [bu an]

词语释义

不了解,没有经验。

不谙造句

今人称富贵家子弟曰膏粱子弟,谓但知饱食,不谙他务也。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
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在内在丰盈的衬照下,方见出人生的缺憾。反之,不谙孤独也许正意味着内在的贫乏。
墨西哥球员像童话里白雪公主身边的小矮人,个矮、灵巧、坚韧、快乐、不谙世故。
于是,不谙世事的他,能不被名缰利索羁绊,为着一个目标心无旁骛,永往直前。
他不谙事故,所有的钱很快都被人骗光了。
我曾年少莽撞不谙世事,也曾张扬幼稚不辩是非,冥冥之中幸好有你。
同年龄别的女孩都穿上深色一目色的长裤了,唯独我妈,还给我打扮成一个“不谙世事”的低龄学童。
汉天子的皇帝宝座在农民造反的呐喊声中摇摇欲坠,而此时的汉献帝刘协,也不过是不谙世事的孩童而已,连已死董卓的部将都可对他颐指气使。
所谓的少年不谙世事,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儿,因为不曾经历世事,宁愿相信自己的幻想,也不相信大人们从千疮百孔的生活中总结概括出的人生经验。
等到有一天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只剩灯火阑珊。我们是舍不得那些不谙世事爱憎分明的少年,还是不太愿意去面对世故漠然的今天?朱成玉。
可惜,时下不少文化名流不谙此中三昧,他们不仅当初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大展心计,而且大红大紫后,不知急流勇退,企图永远保持高知名度,永当弄潮儿。
当我还是个不谙世事、学习成绩相当糟糕的孩子时,父亲给我的爱和鼓励;当我成了一名推销员时,他给我以不遗余力的帮助;但是当我行将执掌拥有成千上万职工的企业大权时,他却迫使我在每一个重大问题上和他争论,使我了解他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小托马斯·沃森。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不谙世事却又菱角分明,清涩懵懂却又能看透世态炎凉。
在你年轻的时候,你以为干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你做事没有常性,虚度光阴。你就是你自己的快速跑车。你认为可以任意丢弃东西,也丢弃人——把他们一股脑儿套在身后。但你还不谙世故,不知道他们还会回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即使他们都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可在许多家长价值观的影响和推波助澜下,原本纯真的同窗友情也有了些变味。
法律面前,生命的价值没有男女老幼、亲疏贵贱之分,即使被害人是不谙世事的亲生孩子,两个母亲也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为我已证明了人是可能具有无欲望无功力观念的单纯的爱,即使只是一念之诚,确实是有过,而且不谙世故的少年人可能会去实行的。
图为在隔壁和她分居的团团却年少不谙性事,只顾自地大快朵颐大嚼竹子,全然不理不睬圆圆,令人忍俊不禁。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ān [an]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U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YTA
四角: 30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音声。本义:熟悉)

(2) 同本义

谙,悉也。——《说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晋书·刁协传》

故谙事识体者,善权轻重。——《晋书·刑法志》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淅嫁娘》。

(3) 又如:谙悉(熟知);谙练(熟知,有经验)

(4) 熟记

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后汉书·虞延传》

英文翻译

versed in, fully acquainted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am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