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圭角

bù jiàn guī jiǎo [bu jian gui jiao]
注音 ㄅㄨˋ ㄐ一ㄢˋ ㄍㄨㄟ ㄐ一ㄠ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人的能力或才气、口才。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成语用法

不见圭角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深沉、不露锋芒。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iàn,xiàn [jian,xian]
部首: 416
笔画: 4
五笔: M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BHU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jià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2)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 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又如: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

(4) 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

(6) 遇到;碰见

宋华父 督见 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7) 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

(8) 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见阎王

(9) 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 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

(10) 又如: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

(11) 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李贺《感讽》

(12) 又如:见几(明察事物细微的倾向);见知(知道);见便(识相;知趣)

(13) 比试;较量 。如:见高低;见阵(交战,对阵);见仗(交战)

名词

(1) 看法,见解

敢陈愚见。——《晋书·王浑传》

(2) 又如:依我之见;政见;我见;各抒己见;各执己见;固执己见;主见

(3) 见识 。如:浅见;偏见;见趣(见识情趣);见短(见识短浅)

助词

(1)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不见保。——《孟子·梁惠王上》

见犯乃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诚恐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悲独见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见笑于人;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见执(被捉拿);见罔(被诬陷枉屈);见害(被害);见款(承蒙款待)

(3)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辱问于长者。——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见告;见示;见教

(5) 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如:碰见;闻见;听见

形容词

(1) 现有的 。如:见力(现有的兵力);见子(现有的儿子);见兵(现有的士兵);见卒(现有的士卒)

(2) 明显的 。如:见证;见人(证人)

(3) 〈方〉∶每

贤弟若如此,见常也显你的好处。——《水浒传》

(4) 又如:见常(平常);见年(每年);见天见地(每天);见天见晚(每日每夜)

(5) 另见 xiàn

xiàn

动词

(1)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见,示也。——《广雅》

见龙在田。——《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

情见力屈。——《汉书·韩信传》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上》

见于孔子——《论语·季氏》

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虹见于玉堂。——《三国演义》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见影(现形;发觉);见得(显得)

(3) 介绍,推荐

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论语·微子》

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形容词

(1) (“现”的古字)

(2) 现有;现成

军无见粮。——《史记》

(3) 又如:见采(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见钱(现钱)

(4) 现在

况且见赌着利物哩,他如何肯让?——《二刻拍案惊奇》

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元· 孟汉卿《魔合罗》

(5) 又如:见前(眼前);见年(当年);见世报(当世就受到报应)

(6) 另见 jiàn

英文翻译

see, observe, behold; perciev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3

宋本广韵

guī [gui]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GG
四角: 4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2) 同本义

瑞贽珪者兑上。——《白虎通》

孰为珪璋。——《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礼东方。——《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

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汉书·郊祀志上》

(3) 又如:圭瑞(古代诸侯所执的玉制符信);圭壁(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时所用的贵重玉器)

(4) 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每每“亲星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祖冲之》

(5) 又如:圭臬

(6) 中国古代较小的容量单位

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

(7) 又如:圭勺(圭与勺。都是容量单位的名称);圭撮(古代小单位的量名)

英文翻译

jade pointed at top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1
◎ 客家话:[梅县腔] gwi1 [台湾四县腔] gui1 [客英字典] kwui1 [客语拼音字汇] gui1 [海陆丰腔] gui1 [东莞腔] gui1 [宝安腔] gui1 [陆丰腔] gui1
◎ 潮州话:哥威1(规)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攜齊合平聲合口四等kiweikue/kuei
jiǎo,jué [jiao,jue]
部首: 707
笔画: 7
五笔: QE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BG
四角: 27227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兽角形。本义:动物的角)

(2) 同本义

角,兽角也。——《说文》

麟之角。——《诗·周南·麟之趾》

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尔雅·释地》

旃裘筋角。——《史记·货殖列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角灯(用透明角质物做罩的灯);角带(缀有角质饰物的腰带);角弓(用兽角作装饰的硬弓);角枕(以兽角来装饰的枕头);角马(马头上生角。比喻违反常态);角节(用犀角做的符节)

(4) 突起的额骨

恶角犀丰盈。——《国语·郑语》

(5) 又如:角犀(额角近头发边缘,隐然隆起,有如伏犀,称为角犀);角崩(以头叩地)

(6) 古代未成年的人,头顶两侧束发为髻,状如牛角,故称角

男角女羁。——《礼记·内则》

(7) 又如:角儿(头顶向上竖起的发髻);总角;角髻(古代童稚的发髻。状如牛角);角发(束发如角状);角婢(少婢。束发如角)

(8) 几何学上称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形状或所夹的空间。如:锐角;钝角;对角;补角;夹角;角台;角明(标明,因标注在角上而得名);角佩(以角锥制成的佩饰)

(9) 角落

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四角龙子幡。

(10) 又如:门角;拐角;墙角;角子(角落;阁子,小屋;饺子);角子门(侧门,边门);角睐(用眼角斜视);角隅(角落)

(11) 形状像角的东西 。如:皂角;菱角;角冠(道士的尖帽子);角田(豆田);豆角;角黍(粽子);角巾素服(泛指便服);角巾私第(去官服,换上角巾而住私宅。多用于恭维官员居功不傲)

(12) 伸入水域的陆地的尖端或延长部分,或如半岛或如突出的尖端 。如:好望角;科德角;哈特拉斯角

(13) 借指禽兽 。如:角物(泛指有角的动物)

(14) 斜 。如:角槎(斜砍)

(15) 号角

四面边声连角起。——宋· 范仲淹《渔家傲》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16) 通“斠”。古时平斗斛的工具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兵法·虚实篇》

尺寸也、绳墨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七法》

量词

(1) 我国辅币名。十角等于人民币一元 。如:几角?;角票(票面以角为单位的纸币的统称);角洋(旧时通用的以角为单位的小银币);角子

(2) 四分之一 。如:一角饼

(3) 古代量器名

一角一散。——《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

斗,斛也,角,量也。——《管子》

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水浒传》

(4) 另见 jué

jué

名词

(1)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一角一散。——《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

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记·礼器》

(2) 角色,人物 。如:主角儿;配角;角艺(卖艺的妓女)

(3) 行当,即主要根据戏曲演员所扮演人物的性别和性格等划分的类型 。如:丑角;旦角

(4) 演员 。如:红角儿、名角、坤角、男角、女角

动词

(1) 比试;竞争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汉书·贾谊传》

作角抵戏。——《汉书·武帝纪》

肆射御角力。——《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

日与子弟角。——《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角试(通过比赛成绩比较优劣);解力(比赛武力;动武);口角(争吵;斗嘴)

(3) 衡量,考察

角斗甬。——《礼记·月令》。注:“谓平之也。”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曹操注:“角,量也。”

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汉书》

(4) 另见 jiǎo

英文翻译

horn; angle, corner; 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gok3 l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k7 [陆丰腔] gok7 [台湾四县腔] gok7 [宝安腔] gok7 | luk8 [沙头角腔] gok7 [客英字典] gok7 [梅县腔] gok7 [东莞腔] gok7 [客语拼音字汇] giog5 go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lukl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