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紧

bù jǐn [bu jin]
繁体 不緊
注音 ㄅㄨˋ ㄐ一ㄣˇ

词语释义

要紧。

不要紧。

词语解释

  1. 要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我打你这一下,有什么不紧。”《水浒传》第五回:“庄客道:‘和尚快走,休在这里讨死。’ 智深 道:‘也是怪哉!歇一夜打甚么不紧,怎地便是讨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童﹞上覆道:‘县君多多致意,区区几个柑子,打什么不紧的事,要官人如此重酬?’”

  2. 不要紧。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二折:“我死不紧,只可惜我腹中有卷六甲天书不曾传授与人。”

引证解释

⒈ 要紧。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我打你这一下,有什么不紧。”
《水浒传》第五回:“庄客道:‘和尚快走,休在这里讨死。’ 智深道:‘也是怪哉!歇一夜打甚么不紧,怎地便是讨死。’”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童﹞上覆道:‘县君多多致意,区区几个柑子,打什么不紧的事,要官人如此重酬?’”

⒉ 不要紧。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死不紧,只可惜我腹中有卷六甲天书不曾传授与人。”

不紧的国语词典

没关系。

不紧造句

考试的时候,一刻千金,而你怎么还是不紧不慢的。
同学们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地听老红军不紧不慢地讲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失败的教训在于疲疲沓沓,抓而不紧。
无论前面的希曼等人行走多快,这几人都脸不红心不跳神色自若,不紧不慢跟在他们的身后。
这一刹那我只需要一罐热茶吧,那味道似乎是什么都不紧要,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
树皮表面具有皮孔,皮孔是小而排列不紧密的细胞,它允许空气透过树皮下方的生活组织。
幸福就是唇齿相依,不用什么灿烂,不用那些电影一般的朝朝夕夕。只要他在这里,只要我在这里,我们不紧不慢,一起走过每一个四季。
自己抓不紧的东西,就不能怪她会离去。
一日黄牛遇到蜗牛,黄牛讽刺道:“都叫牛,做牛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蜗牛不紧不慢地说:“那是啊,咱从出生就有自己的房子了,你还住那破窝棚呢!”。
朝思暮念了那么久,高峰不想催促徐冉的,可是马上快要上课,徐冉仍然温温吞吞不紧不慢的叠被子。
她那玉树临风的男朋友早已在那等候不时,她倒是不紧不慢,嗲嗲地问道你是不是等了好久了。
朋友糗事,是个女生。她考驾照的时候特别的紧张,就怕过不了,手握方向盘握的特别的紧。监考的看她紧张就说:别紧张!她回了句,我不紧张,他们说把监考的当条狗坐在身边就行了。
稀里哗啦的泄了个够,小六也并不紧张,他知道这是吃了蜂王精的正常表现。
用于沐浴露护肤品可使皮肤滑爽而不油腻,皮肤不紧绷。
如果你的盒式磁带放音机不紧,就用一节管道胶带固定磁带卡吧。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安禄五世不紧不慢的从宝座上走下,动作远不同于他之前所表现的风烛残年老态龙钟,反而显得利索,俨然不像一个年迈的老人。
陈诚无比自然的说,不紧不慢的走进了院子,听着女子将灯笼挑回来,随手丢在门檐下,插栓落锁。
听到叮叮咚咚的雨声,仿佛是一曲轻松活泼的乐曲,绵绵秋雨不紧不慢地落到地上,在水坑中溅起一个个想糖球大小的圆圆的水珠。
破镜难圆,覆水难收,当你最爱的人在你怀里的时候你不紧紧抱住她,也许有一天你想紧紧抱着她的时候你抱着的只剩下回忆。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ǐn [jin]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JCXI
五行:
吉凶:
仓颉: LEVIF
四角: 279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臤( qiān),坚。从糸( ),细丝。本义:缠丝急)

(2) 同本义

紧,缠丝急也。——《说文》

弛紧急之弦张兮。——傅毅《舞赋》

(3) 引申为物体受拉力或压力后呈现的紧张状态。同“松”相对 。如:紧峭(扎紧,系紧);紧揪揪(衣服紧绷在身上,指打扮得苗条或干练);紧簇(紧紧的,严严的);紧腾腾(紧紧,严严实实)

(4) 指经济不宽裕 。如:紧巴;紧窄(不宽裕)

(5) 急促;迫切

紧,急也。——《广雅》

心紧絭兮伤怀。——《楚辞·疾世》

(6) 又如:紧事(急事);紧绸(紧凑;急促);紧溜(急流;要紧时刻;紧要关头);紧水(湍急的水流);紧切慢八(慢慢地;一天一天地)

(7) 急躁 。如:紧三火四(非常急切);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紧忙

(8) 猛烈;激急

我有一句,这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红楼梦》

(9) 又如:紧张

(10) 快速 。如:紧跑(快跑)

(11) 紧要;重要 。如:紧溜子(紧溜。紧要关头);紧工(紧要,重要);紧关里(在紧要关头上)

(12) 紧实,牢固

戈戟之紧。——《管子·问》。注:“紧,谓其坚彊者。”

(13) 又如:紧固(牢固)

(14) 距离近;密接无间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15) 又如:紧身(贴身衣服);紧屯屯(方言。形容非常紧密);紧洞洞(方言。形容紧密);紧峭(紧凑);紧健(紧凑有力)

动词

(1) 使紧或更紧;收束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2) 又如:紧身;紧缩;紧弦,紧索;紧绳

副词

很;甚 。如:好得紧(好得很;很好);紧子(紧仔,紧则。原本;本来)

名词

(1) 中医学脉象名 。如:紧脉(中医学脉象之一。脉来绷急,多见于寒邪、痛症、宿食)

(2) 唐宋时州县等级名 。一般按其所在地位的轻重、辖境大小和经济开发程度划分。如:紧治(重要的州县所在地)

英文翻译

tense, tight, taut; firm, secur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