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

bù fú [bu fu]
注音 ㄅㄨˋ ㄈㄨ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动)不相符合:账目~|名实~。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不相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或彼曲与此曲牌名巧凑,其中但有一二句字数不符。”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第二天看报,觉得除一两家报纸外,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之处。”

引证解释

⒈ 不相合。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或彼曲与此曲牌名巧凑,其中但有一二句字数不符。”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第二天看报,觉得除一两家报纸外,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之处。”

不符的国语词典

不相合、不相当。

不符的网络释义

不符

  • 不符,读音bù fú,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指不相合。
  • 不符的翻译

    英语: inconsistent, not in agreement with, not agree or tally with, not conform to
    法语: démentir

    不符造句

    他的主意常常是想当然,与实情不符,所以人们称他为梁上君子。
    身后的朋友拉了拉我,我寂然停住了,顺着他的手指,看见了一株与记忆中形象完全不符的青竹,柔弱的茎杆弯曲着,如被岁月折弯的驼背;表面上附着淡淡的青痕,浓浓的枝叶,杂乱的生长着。
    这些都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书上没有。但是,通过实践的检验,我的是真理,书上说的与事实不符。如果你按照书上说的去做去看待人世间,那么你会忙活一辈子也是个穷人。
    如再不符合本活动条款之规定者,则万事达卡将于电脑统计中另行抽出备取得奖人。
    在正式任期内,发现乙方虚报资历、名不符实、不能胜任任职工作的,甲方则无条件解除本合同。
    潘官指出为保障入世未深的少女,认为判教导所并不符合公众利益,故判被告实时入狱,以儆效尤,让人知道少不更事不是借口。
    二叔平时是一个稳打稳扎的人,这次的做法却显得有些激进了,不符合他平时的风格。
    比例不符的头围可能表示脑积水或小头畸形。
    要知道,那些小商小贩的商品很多是不符和国家卫生标准的。
    几乎所有的黑工坊都不符合安全标准,而且极易发生毁灭性的爆炸。
    对我们交谈所作的文字记录与我们的原话不符。
    因为我们确信,可抛型墨囊不符合我们为顾客提供“为付出的每一美元换得尽可能公平的交易到我们的资源和能力”的目标。
    应该授权审核员提出一些盘根究底的问题,以便于找出生产或检测中和要求不符合的地方。
    但是已有的系统都没有很好的做到或者同时实现这三方面,导致分析的结果不准确,与事实情况不符,无法对现场抢修工作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逾期送达或不符合规定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将被拒绝。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莎士比亚。
    这类绝对化的字眼再加上否定的词,等于将对方的好处一笔抹杀,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们发现你方船货的质量与我们同意的规格不符。
    如果计划太雄心勃勃,不符合产业的增长,就会使该计划束之高阁。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此译文中的西风无疑是个让人迷惑的意象,与整诗抒情的怀乡基调不符,显得形容突兀。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fu]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WFU
    五行:
    仓颉: HODI
    四角: 882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4) 征兆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5)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6)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7)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8)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9)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10) 票证;单据 。如:符验(凭据;证件)

    (11)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12) 契约 。如:符儿(借契;字据)

    (13) 符号 。如:音符;休止符

    (14)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15) 姓

    动词

    (1) 符合;相同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英文翻译

    i.d. tag, tally, symbol, charm

    方言集汇

    ◎ 粤语:f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u2 [客英字典] pu2 [台湾四县腔] fu2 pu2 [梅县腔] fu2 pu2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2 fu2 [海陆丰腔] fu2 pu2 [东莞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p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yo/biubʰĭu

    不符的同拼音词语